第四十六章 同归于尽(1/1)

刘飞与一排长利用地形的掩护,手中两支冲锋枪形成左右交叉火力。与专门留下来用手榴弹配合他们的战士。利用冲锋枪近战时候射速优势与手榴弹,将见到对手火力减弱以为有便宜可以占,又一次发起冲锋的日军打回去。

日军装备的这种使用八毫米南部手枪弹的百式冲锋枪,虽说将近四公斤的重量有些过于笨重,而且因为使用同样的子弹,所以穿透力和他们的手枪一样差劲。而且采取自由式的射击方式没有保险,始终处于开膛射击的状态,走火率极高。

刘飞自拿起这支枪,因为奔跑引起震动,造成了枪支在不过几十米的距离就走了两回火。要不是他反应快,弄不好自己先倒在这款外形古怪还带着刺刀的日军冲锋枪下。但好赖是一种自动武器,在这种环境之下要远比三八式步枪适合的多。

不过对于被这支枪奇高的走火率弄的多少有些心惊肉跳的刘飞,要是有别的选择的话,他绝对会将这支还没有真正的使用,就差点没有给自己来一个自残的枪。死他虽然不怕,但是死的莫名其妙就不是他能接受的了。

不过这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冲锋枪无论缺点再多,但有一点却是抗联自造的使用三十五发弹匣的冲锋枪无法相比的。那就是它自带的弧形弹匣的装弹量为五十发,如果老兵使用以点射的方式射击,其火力持续力要高于抗联自造的冲锋枪。

而且秉承着日军步兵武器一贯的优良传统,加上其自身带有和轻机枪一样的双脚架,射击时候精度和日军其他武器一样极高。一支冲锋枪如果以点射的方式,甚至能打出步枪的精度,恐怕在世界各国之中也算独一份了。

这支枪虽说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但是在刘飞与一排长这两个一个是参加过被称作兽营的军区直属侦察旅选训队,熟悉各种武器使用。给他一支步兵武器无论见没见过,只要略微熟悉就可以掌握。一个是身经百战,对各种武器也一样相当熟悉的老兵这样两个人的手中,发挥了恐怕这支武器设计者都没有想象的威力。

虽说这种冲锋枪自身没有点射设计,但两个人以扣动扳机的方式,自行调节射击方式的两支冲锋枪以精确的点射,将冲上来企图捡便宜的日军打的死伤累累。为自己部下收集日军武器弹药,坚持战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等收集弹药的战士返回后,刘飞将剩余的三支冲锋枪都交给了两个班长和老兵使用。自己则摘下那个装着日军机密地图和电报密码的挎包,一把塞给一排长道:“我留下来继续完成任务,你带着一个老兵马上突围回去,将这个挎包交给团长。这里面装着日军的部分绝密地图还有其纵向联络的密码,对团里下一步的作战将有极大的帮助。”

那边杀红了眼的一排长,却是没有接他递过来的挎包。举枪一个短点射将一个试图偷袭的日军击毙之后,摇头道:“小刘,我不走。咱们连几乎所有的弟兄都留在这里,我不能单独一个人活着。只要一个人还留在这里,我就绝对不会去当一个逃兵的。”

“你小子有文化,脑子转的比我也快。你活着比我的用处大,你走我留下来继续执行任务。你带着剩下的兄弟都撤退,我在这里炸掉这座暗堡。我刚才看了一眼,这里的炮弹都已经装上了引信处于待发的状态。小鬼子不敢下死手,就是怕引爆炮弹,将他们一起送上西天。”

“要不是鬼子投鼠忌器不敢下死手,单凭我们这点兵力恐怕早就被鬼子生吞活剥了。这小鬼子步兵强横,这他妈的炮兵也不差。你小子虽说进过选训队,要搞侦查我不如你,但是真正的临场指挥你还差一点。

“小刘,我们身后已经传来了枪声,我们从掩蔽部撤退已经不可能了。我们在向前突进十米左右,就是鬼子的一个炮位。那里的射击孔很大,足够你从那里钻出去。我带着部队将你送出去,然后你们都撤退。”

“而且那里的位置比较适中,如果引爆的话,可以摧毁日军整个炮兵阵地。这里还是有些偏。”说到这里,一排长没有在和小刘继续就谁撤退的问题纠缠下去。一挥手带着部队,不退反进的又向前冲上去。

这里略微偏一些,在这里引爆日军的炮弹不见得能够将这个规模不小的炮兵工事彻底的摧毁。无论是将要突出去的人送出去,还是要彻底的炸掉这个炮兵工事,至少还要向前在进九到十米。

但就是最后这十米,在面对优势日军围堵的情况之下又何谈容易。尤其是在现在单兵火力优势也没有的情况之下,每前进一步几乎都要以生命为代价。不仅向前攻击越来越吃力,身后的枪声也越来越响。这也就意味着,仅剩的这些人已经被困在了这里。

身后传来的枪声,也同样意味着外边无论是吸引日军注意力的连长齐志远,还是被刘飞留在隐蔽部外阻击随时可能冲过来的日军增援部队的那个战斗小组,恐怕都已经全军覆灭。面怎么样才能在两面日军的夹击,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对于一排长这个老兵来说,现在已经是没有什么选择余地了。

十米的距离,在几乎已经近似乎疯狂的日军面前,付出的代价注定要是高昂的。而此刻已经全部换上了三八式步枪和百式冲锋枪,已经失去了火力优势的部队,在日军不断的反补之下前进的时候更加困难。

尽管刘飞与一排长都不愿意打肉搏战,但是面对着蜂拥而至的日军,再也没有火力优势的情况之下,十米的距离几乎是一路混战,甚至是伤员拉响了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后才最终抵达目标。如果不是借着地形狭窄,日军一次投放的兵力有限,恐怕剩余的这十多个人都会倒在日军的刺刀之下。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