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致命的弱点(1/1)

说到这里,杨震看着两位领袖,语气诚挚的道:“随着部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几十万的部队,打的又是硬碰硬的正面作战。一场战役下来,消耗的枪炮弹药,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单纯的依靠在战场上的缴获,根本就无法满足部队的需要。”

“因此建立符合我们自己战略利益以及战略决策相适应的军工生产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主席、老总,东北的情况与关内无法相比。面对着占据绝对优势的日伪军,分散游击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美国人始终拒绝全额付款,以及军工厂急需扩大和更换部分设备的情况之下,我们无奈只能将大部分的资金用来转口机器设备,以及军工原材料和技术。一方面借机组建自己的军工上游产业,比如炼钢、有色金属冶炼、大型合成化工厂。形成一套完成的军工产业链条”

“一方面扩大自己的兵工厂的规模与生产能力,并组建自己的下游生产厂。比如说,汽车生产厂。同时,通过利益交换引进一批苏联武器装备生产技术。比如苏制米格三战斗机、t二六坦克以及部分高射炮的生产技术。”

“主席、老总,说实在的一口气花出去三亿美金,我也真的很心疼。全军上下,包括我在内的津贴只有几元的伪满货币。除了吃饭和军装是上级配发的之外,其余所有的花销都包括在内。”

“我们这些单身的人还好说一些,那些有家室的依靠这点津贴养家,日子过的还不如当地的一半农户。但是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没有办法,谁让我们的军工产业,除了部分基础的东西之外,近似乎等于白手起家。我们等于在除了几块砖头之外,什么都没有的工地上,要建立起一座高楼大厦一样。”

“通过这次谈判,虽然付出了相对昂贵的代价,但是如果执行一切进行顺利的话。在三年之内,我们将建立基本的汽车、坦克、飞机和高炮生产厂。以及初步建立炼钢、有色金属冶炼、石油炼制以及合成化工、火力发电等国防基础产业。”

“同时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将比目前翻上三番以上,在可以基本上满足我们部队自身使用的情况之下,还可以大力的援助关内的部队。同时利用我们还利用美国的优惠贷款,扩编了航空兵的规模。”

“主席、老总,东北实在是太富饶了。仅仅小兴安岭地区,除了盛产黄金和木材之外,还有多宝山的铜、黑河地区的镍、以及遍布整个北满的优质工业用煤。而且从目前我们缴获的日军资料来看,在大小兴安岭之间,很有可能还蕴藏着一个大型的油田。”

“如果这些矿产品我们充分利用起来的话,全部投入到工业发展中去。我们完全有能力建立一个基本自主,甚至能满足部队所有需求的国防产业。主席,我们不能捧着一个金饭碗去要饭。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一件最愚蠢的事情。所有的事情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便掉馅饼,也不会掉到我们头上。”

说罢,杨震将与美苏谈判的经历以及自己当初的思路和想法,原原本本的与主席和总司令进行了详细的汇报。甚至连美国人试图收买自己的事情,都如实的进行了汇报。听着杨震的汇报,主席的眉头忽而放松,忽而紧紧的皱着。

尤其听到苏联方面在以货易货的时候,刻意压低根据地出口煤炭价格,将那些宝贵的煤炭价格制定的都快赶上白菜价了。给东北局带来不小的损失。吉东军区进口的物资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的情况屡有发生时候,皱着的眉头更是许久都没有松开。

当汇报完毕,杨震看了看主席脸上的神色,顿了一下后道:“主席、老总,使用煤矿和石墨矿与苏联方面交换部分装备以及其生产技术,尽管我们也不满意,但这是一个在财力无以为继情况之下无奈的选择。”

“眼下这个协议可以说极大的缓解了我们极大的财政压力,而且也引进了部分我们急需的装备和技术。但却是以牺牲了我们部分主权为代价换来的,尽管这些矿产是我们自己目前无力也不可能有相应的财力开发的。”

“对于这个协议,我当时也几度犹豫过,但是面临根据地内紧缺的技术和装备,在无奈之下我也只能做出这个决定。尽管我知道,这个情况一旦泄露出去,很有可能会让我们的对手抓住把柄,大势宣传,降低我们的威信,甚至会影响到中央的威信。”

“而且,在东北由于受到当年的中东路事件以及之前饱受沙俄侵略的影响,当地老百姓对苏联方面有好感的并不多。一旦被日军抓住这一点进行宣传,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被动和压力。”

“但是,单纯依靠小米加步枪,是无法战胜日军收复河山的。甚至在日军优势的兵力和火力的围剿之下,我们生存都很难。关内外的形势与面临的情况不同,决定了我们只能不断的增强自身的实力,来取得最基本的生存权。”

说到这里,杨震轻叹了一声道:“主席、老总,都说关内的日军强大,伪军众多。但战争打到眼下这个份上,尤其在武汉会战结束后,由于日军整体战略的调整,关东军几乎集中了日军绝大部分的老牌师团。”

“相比关内战场上的特设师团、新编制的师团以及守备队性质的独立混成旅团,集中了日军大部分精华的关东军,才是目前日军所有的战略集群之中,最强大的一个。也就是说日军的大部分精锐,在关外而不是在关内。”

“仅仅此次会战,我们就遭遇到了第一、第六、第五、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二等七个日军的常备师团。再加上后来陆续参战的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以及五十一、五十七师团,关东军前前后后一次性投入的兵力高达十二个师团,二十余万人。这个会战规模是自七七事变后,关内战场上除了淞沪会战之外,其他会战的规模无法相提并论的。”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