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1章 非法决议(1/1)

应德田的这番讲话非常激动人心,非常具有煽动性,效果十分好。

他的讲话头头是道,没人敢出面反驳,从而,在会上,董英斌、何柱国和应德田讲完话后,再也没有其它人发表新的看法。

何柱国在东北军中,本来就无什么威望,会场上各带兵的军官们,都被应德田争取张副司令回来的话所慑服,无人敢明确表示赞成何柱国的意见。

不过,这会议还只是进行了一半,接下来,还有一项会议的核心流程。

这个流程,就是苗剑秋已经成功地试用过多次的例行程序。

那就是先哭,煽情地嚎淘大哭,在哭声中请各位军官们依次签字划押。

接下来,苗剑秋果然登上了讲台。

不过,苗剑秋没有像以往那样长篇大论,而只是站在主席台上,流着泪哽咽着说:“少帅派人给我们带来口讯,让我们坚持下去,要我们团结,只要我们做到了,他就有希望回来。少帅为了我们做了这么大的牺牲,而我们连这一点都不能坚持吗?”

说罢,苗剑秋放声大哭,台下一些军官们,受到感染也流了泪,另一些军官更是高喊起来,誓死营救少帅的口号,于是全场激动情绪达到高潮。

会场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

前次已经在苗剑秋联名书上签过字的绝大部分军官们,当场同意了应德田的主张:“坚决不服从蒋介石的撤兵命令,如果中央军再次进军,就立即开战!”

此时,有人趁机拿出应德田事先写好的请战书,当场宣读,读完之后,要求参会人员鼓掌通过,作为这次渭南会议的决议。

这事完全超出了会议的宗旨之外,会议主持人董英斌一时十分为难,但又不便给少壮派们的这种热情泼冷水。

另外还因为,东北、西北两军,布兵打仗的事需要王以哲具体去安排和指挥,而此时王以哲偏偏又不在场。

为了慎重起见,董英斌认为,这个决议案需要赞成的人全部签字为好,表明此乃是绝大多数人意见,自己才好拿回西安交给王以哲军长,让他知道军心民意,在战与和的问题上能好自为之。

董英斌刚一提议,抗日同志会的全体成员,纷纷带头签字起来,他们大多数是营级军官,个个争先恐后登台,隆重地签上自己的大名。

营长签完字,就轮到团长一级,大部分团级军官也在请战书上签名画押了。

于是,一些军长、师长、旅长虽然内心并不同意,但碍于部下的面子,不能不重新考虑自己的举动。

拒绝签字,怕被部下们笑话是胆小鬼,于是也都上台签上了名字,结果与会的军官有40多人都签了名字表示同意。

这份签满军官姓名的主战书,被三剑客宣布为《渭南会议决议》。

《渭南会议决议》看似民主,其实是不合程序的,但也没人过问。

渭南会议后,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等少壮派,则坚决主张维护渭南会议决议,并要求贯彻执行。

三剑客的目的就是,直接回答对面的中央军,我们不撤军了!

但由于这是关系到东北、西北和红军三位一体命运的重大事件,不能没有于学忠或王以哲的同意和签名。

所以,这次会议规模再大,其重要性就因少了这二人而大大地打了折扣。

事情马上就因此而演化到它的反面。

因为一部分前线的中、高级将领,即使参加了渭南会议,也签了名,但他们认为自己当时是处于一种被会议气氛绑架的状态,完全是一种不能正确表达意愿的走形式过程。

散会后就有很多军官后悔了,觉得不符合口味。

真的要付诸实行,这些军官们就满心不情愿,就有点抵触情绪了。

既然王以哲没有参加渭南会议,这些将领就认为,可以让王以哲军长出面,否决渭南会议的这个决议。

这批东北军军官就纷纷要王以哲出面作和平表态,替自己讲话。

这样一来,在要不要执行《渭南会议决议》的问题上,东北军内部又出现了相持不下的局面,前线部队的官兵拒不执行《渭南会议决议》。

但王以哲同样不想以个人名义出面表态,他同样不想因自己主和而被误认为是不愿意救张少帅的孬种,但不表态又不行。

思来想去,王以哲想起张学良临走时留下的字条:诸兄听从虎城、孝候指挥。

于是王以哲提出,请于学忠来西安为东北军做主。

于学忠是张学良送蒋介石离西安机场时,留下手谕指定的东北军负责人,应德田等人经过一番考虑,同意了请于学忠作主的决定。

情况因此发生了变化,既然主和派、主战派都同意了由于学忠来西安做主的主张,那于学忠怎么主张,东北军就怎么办,就是最后命令,有争议的《渭南会议决议》就完全被于学忠的主张取代了。

除非于学忠正好主张《渭南会议决议》,否则主战派就不能再拿《渭南会议决议》说事了,况且,军事行动的事也不能只由东北军说了算。

即使少壮派和元老派的意见统一了,还得看西北军和红军两方面的意见,也就是说,要由三位一体来作最后决定。

应德田他们当然知道这么回事,但他同意了。

三剑客他们同意于学忠作主是基于这样考虑的,于学忠忠厚,容易对付,只要于学忠来到西安,马上让他当面表示接受《渭南会议决议》就行,到那时,自然就可以让王以哲等人哑口无言。

应德田预先约定好,于学忠一到西安,就由何柱国的副官长何镜华出面,把于学忠接过来,以先入为主的手段,给他洗脑,讲清必须首先把释放张学良当作第一件事来处理,最好是让于学忠签字就范,先签署《渭南会议决议》,如果这样,便万事大吉。

1月31日黄昏时分,于学忠准时到达西安。

不过,他坚持要去探望有病在家的王以哲,并让何镜华在第一时间陪送自己径直把车开往粉巷王以哲家。

当天晚上,由杨虎城出面召集人,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三位一体”的联席会议在王以哲的卧室里举行。

出席会议的除杨虎城、周副主席、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外还有董英斌。

在卧室外旁听的人员是应德田、何镜华、张政枋、刘启文等人,旁听席上缺少了孙铭九和苗剑秋两人。

决定东北军和西北军命运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大家却推托着谁都不肯率先说话,因为,东北军到会的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三个军长全是主和的,他们知道,这“和”字一出口,马上就会被扣上一顶卖主求荣的帽子。

杨虎城看着冷场的局面,看了看众人,提高了声音说:“张先生临走时,下手谕由孝侯兄负责东北军,请孝侯兄代表东北军先发表意见,不要再推辞了。”

于学忠推卸不了,只有开口,委婉地阐述了自己主和的主张。

“我刚从兰州来,不了解整个局势的情况,到西安后,才知道在营救张副司令一事上,东北军内部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主张。

主战的人说张将军不回来,所以要打仗,我看打仗不但不能把张将军打回来,恐怕还会害了张将军,因此仗是不应该打的,从形势上看也不能打。

我们只顾东面,可是西边的胡宗南部已经过了宝鸡,正向凤翔进军;,我们内部的沈克、檀自新两师又不稳定,我们现在已处于内外交迫两面受夹击之势,仗是不能打的。

我觉得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不撤兵恐怕会引起战争,战争一起,对张副司令,对东北军,对三位一体都不利,我认为应该按照以哲和柱国的意思办。”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