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
花园口决堤的任务由守卫黄河的国军商震的部队执行,地点首先选在了中牟县境内大堤较薄的赵口,因赵口流沙太多,没能扒开。蒋介石知道赵口无望扒开后,就指示再换地点重新决堤。经过紧急协商,驻守在黄河附近的新八师初步把地点选定在赵口以西的花园口附近。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担心手下执行消极,一再通过口谕、电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妇人之仁”。
6月9日凌晨,经过两天两夜不停的挖掘,几乎在距郑州30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时,花园口也终于挖开了。
花园口决口后,黄河水顺着贾鲁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黄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场暴雨,黄河水量猛增,花园口决口处被冲大,同时被淤塞的赵口也被大水冲开。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贾鲁河开始外溢,漫溢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浩浩荡荡向豫东南流去。
韩云华本人对蒋介石这次行动没有任何评价,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没有对这件事评论过什么。对于单从军事层面来讲,决开黄河大堤是具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它形成了新的黄河河道,形成了新的天险,从而阻止了日军的西进,使得中原地区又多守了六年而没有沦陷,保证了大后方的安全。其次,花园口决堤使得日寇迟迟不能打通“大陆交通线”,迟滞了日军军事调动和战略物资运输,不得不在1944年再次发动所谓的“大陆交通线”豫湘桂战役,将日军的战略企图整整推迟了六个年头。最后,蒋介石这手以水代兵的办法,直接消灭了日军精锐部队万余,大大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
但是花园口决堤时,蒋介石以军事机密为借口严密封锁消息,没有通知老百姓疏散和迁移。花园口大堤被炸毁后,奔涌的黄河之水宛如从九天之上而来的滔天恶水,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老百姓突然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其实,蒋军早有决堤设想,只不过最后决堤的决心是桂永清和黄杰两支蒋介石嫡系部队逃跑造成战局更加不利时作出的。因此,如果蒋当局心中装着中国人民,早就可以用其它理由将可能受到水淹的群众事先撤走,以策安全。即使到了最后关头,从军事上看,这次封锁消息不通知群众的做法也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既已决定决堤,敌军即使得到消息而后退,也同样可以起到为国民党军争取一些喘息时间的作用。
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89万人,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杀中国军民的三倍,占八年抗战中中国损失的3500万人口的2.5,因饥荒、瘟疫造成的死亡在400万以上,黄河水下泄后,西边一路沿颍河下泻淮河,东边一路沿涡河到安徽怀远流入淮河,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淮河、洪泽湖沿岸立即变成了一片汪洋。这次洪灾,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5000万以上,冲毁140万间民房、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黄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饥民遍野。这次洪灾,豫、皖、苏三省共有1000万人背井离乡,因此死亡的人口和国民政府征发1400万壮丁造成的死亡超过了抗战期间被日寇杀害的人口。
但是由于这次事故的损失惨重,国际影响巨大,在花园口事件发生之初,国民政府矢口否认此为中国军队所为,称系日军轰炸所致,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花园口事件在台湾是禁止任何公开谈论的,到80年代中期后,才逐渐有人在台湾陆续发表相关文章。
尽管韩云华知道这件事就是蒋介石亲自下令所为,但是现在正处于中日战争的紧要关头,韩云华是不可能站出来指责蒋介石的,因为那样会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印象分大打折扣,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甚至还会影响国共之间的合作。
况且刚不久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发表的诱降蒋介石、企图灭亡中国的声明。1月16日,近卫发表声明称蒋介石如不接受议和条件,日本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另建“与日本提携之新政府”。如果这个时候韩云华再刺激蒋介石,保不准老蒋一个不高兴直接撂挑子不干了,那韩云华可就真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了。
虽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表现实在是糟糕,但是不可否认,国民革命军中的大部分军官和战士还是很有血性的。在正面战场上涌现了很多值得人民永远铭记的抗日英雄,抛开政治分歧不谈,就国家大义而言,那些英雄们不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也无愧于身上的那身军装。
而且就整个抗日战争的前期而言,国民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没有国民政府的竭力抵抗,那么绝对不会有后来的抗战胜利。
韩云华原以为这次花园口决堤事件就这样过去了,反正河南花园口距离内蒙古何止千里,就算他韩云华有心帮助黄泛区的那些灾民,也是无能为力。
但是,也许是因为有了他这个不该存在的人,花园口事件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了韩云华的东进北上的计划。
事情是这样的,6月9日花园口大堤决口后,大批的难民开始背井离乡到其他省市逃难,由于东南的几个省也是这次灾难的重灾区,所以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到相对贫穷的北方去。由于河南距离陕西山西两省较近,所以90以上的灾民逃往了这两个省。
历史上有近四百万的灾民逃亡到了北方各省市,他们一路乞讨,远的一直逃到陕西甘肃等省,从中原到西北,迤俪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但是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灾难发生以后,寺内寿一命令停滞在黄泛区周边的第十四师团立即封锁通往陕西和甘肃的交通要道,并且用武力逼迫灾民们一路逃往山西,寺内寿一是准备给八路军来一手祸水东引的阴谋,而这次针对的主要目标就是安安稳稳地占据了近十个县的韩云华所部。
就在灾难发生的前几天,韩云华下令缩减战时部队的口粮以及伙食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天八两细粮一斤粗粮的伙食标准变为每人每天四两细粮配以六两的粗粮。这一情况被有心人在第一时间上报到了寺内寿一的书桌上。
接到这封情报后,寺内寿一欣喜地判断韩云华所部出现了缺粮的情况。虽然韩云华所部的伙食标准下降了大半,但是还不足以将韩云华比如绝境,而他的部队的战斗力也不会下降太多。
而且这段时间樱花密电频频,韩云华所部的一些基本信息已经不再成为秘密了,寺内寿一无奈地发现,樱花现在单单旅级军事单位的番号就打听出了7个之多,而且还有一个人数不详的军分区。就这几次对抗的经验而言,寺内寿一很难相信韩云华所部的旅级军事作战单位和国民政府两三千人那样的小旅相提并论。所以寺内寿一觉得现在的韩云华已经不是单单军事打击就能完全消灭掉的,必须配以相应的谋略才行。
而国民政府炸毁花园口大堤后,造成的巨大灾难让寺内寿一眼前一亮。灾难发生后,数以百万计的灾民无家可归,不明真相的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出了严重的抗议和谴责。一时间,无论路透社还是美联社的消息都显示出,世界各国舆论几乎一致谴责日军的这一暴行。无论日军怎么狡辩和反驳都无济于事,谁让一次南京大屠杀已经把日本陆军的名声彻底搞臭了。
但是寺内寿一并不认为国民政府这次做的有多高明,更不认为这次灾难真的能对大日本皇军产生多大的威胁,大日本帝国无敌的滚滚前进战车不会被一条小小的支那河流挡住脚步。在他看来这些数量众多的难民正是对付一向自诩爱国爱民的共产党最有力的武器,尤其是对付这种情绪最为热烈的韩云华所部,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新书上传,还望大家多多支持,傲天感激不尽!!!顺便在这里厚颜求推荐票、求收藏!!!你们的支持是傲天最好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