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嗖嗖!”从城楼上又有大量的飞箭直接飞射下来,但是这一波飞箭的作用主要还是掩护铁继军进行撤退,并不是要和南周军全力的开火。
另一边,乌鸡国的将领也已经派人去姑苏城送信,请求姑苏城大军的支援。
说起来乌鸡城距离姑苏城的距离差不多在二百多公里,可是老暗示探子马不停蹄的跑过去都需要半天的时间,接着这么来回的折腾一下这战斗早就结束了。
也不知道到这头领的脑子里面想的是什么,难道是一头的浆糊吗?
答案很明显不是这样的,他之所以让探子去通知,一方面也是在提醒周围的城池多加防范,不要给南周军有可乘之机。
有一说一南周军类似游击战一样的突袭战略部署确实是相当的成功。
完全打的车立国摸不着头脑,南周军的进攻迅猛激进,而又出神莫测。车立国完全猜不到南周军会对那一座城池下手,而且他们甚至一直以为风风火火反而南周军回去选择攻打姑苏城,满城的军力部署全都是为了防备南周军的进攻,可是他
们没想到的是韩信居然回去乌鸡国“偷鸡”。
所以当乌鸡国的探子把南周军来犯的消息传递过来的时候,车立国的将领表情也是有些措手不及,想不到韩信用兵会是这般的鬼神莫测。“赶紧支援下去,要是这铁车兵全部都倒下了,这乌鸡国也没办法守护了。”看到战争呈现一面倒的局势,统领的表情不容乐观,其实这些错不在他,完全就是他手下的兵
将没有南周军的兵将战力恢弘的原因。
南周军一个个的杀红了眼,面对眼前不去投降还苦苦的支撑的车立国士兵,南周军都是致以最高的回敬,他们用手里的利刃亲自的送了他们一程。
至于没有反抗选择默默投降的士兵倒是被南周军直接就给腐乳了。
随着战斗时间的推移,来自车立国的反抗力度越来越小,基本上车立国的士兵都到了丝毫都没有作为的地步。
反观南周军都已经把乌鸡城的城墙都给攻破了,透过城门破裂的痕迹,看的出来是被南蛮象兵给撞坏的。
这南蛮象兵简直太生猛了,似乎就没有什么是他们不能摧毁的一样。
南周军冲进城门,很快整座城就被吴起给掌控了,吴起拿下五金城之后,立刻就把整个消息传送给韩信。同时对乌鸡城进行搜刮。
不过作为一处边缘的城镇,整座城最值钱的就要属铁车兵,其它的几乎就像是一个清水衙门啥都没有。
但是城被攻下了这就足够了。
韩信原本就没想过能在乌鸡城能够得到多少好东西,他最想要的就是就是拿下乌鸡城,然后一路的拿下周围所有的城池之后再包围姑苏城。可是乌鸡城被拿下了,却不想,从姑苏城那里居然直接出动了五万的援军,这些援军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拿下被南周军夺走的乌鸡城,之所以他们呼对乌鸡城下
手,那是因为乌鸡城算是那种孤立无援的孤城,不像百利城和无牙城外加百岭关的联合关卡。
所以他们也是专挑软柿子捏。
其实韩信在收到乌鸡城被拿下的消息时就带着两万人呢去了乌鸡城,比起吴起他的战斗嗅觉可是要敏锐的多。
他能感觉的出来要是这个时候他不去乌鸡城坐镇说不定会出大事,当然这事情也确实是按照韩信所想的方向进行。
这边韩信这里又一次的告捷,而陈政和东方朔还停留在南周的国境之内。也不知道是那个方面除了问题,陈政收到消息居然称韩国已经在边境的地方做好了部署。
这看的出来世家的人到底是多梦的憎恶陈政,否则韩国人绝对不可能这么早就得到消息。
不过知道了也没什么,因为南周军一旦出境,还是会被韩国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只不过现在是把这个过程给提前了而已。
“东方,你说我们什么时候出国比较好?”陈政的意思还是越早越好。
可是东方并不是这么想的,他缓缓的对陈政开口:“我觉得我们完全还可以再等上一周再发兵。”
“哦?为什么要等上一周的时间。”虽然陈政不大明白东方的意思,可是东方朔他会说出如此准确的时间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难道君上忘了一周后是什么日子了?”东方朔到了这里卖了一个关子。
“一周后?”陈政摸了摸后脑勺不明白东方朔的意思。
“是光复节,君上!”看陈政完全没有朝着自己的方向去想,东方朔直接就说出了答案。
“光复节。”说起这三个字陈政的脑海中立马就多出了一段记忆。
说起光复节,还要从大陆的历史说起,其实陈政穿越而来的这个大陆,原本也不是没有人一统整个大陆,这个人就叫做炎黄大帝。
没错就是三皇五帝的炎黄二帝,所以陈政都有些怀疑这个第一位一统大陆的人是不是就是一位和他一样穿越过来的地球人。
而光复节就是炎黄大帝立国的日子,虽然过去了无数的年月,这一天还是被无数人给记下,所以每到光复节,各国的人民都会去纪念曾经的炎黄大帝。
久而久之,光复节成为了一种大陆特有的节日,在这一天,基本上就是会举国同庆。
所以当东方朔提起这个节日的时候,陈政的脑子当中就有了一个新的计划。
“不愧是东方啊!”陈政转身和东方对视了一样,看来这对君臣现在是想到了一起去了。
不像陈政的安于等待,今天午时一过,车立国的五万大军就从姑苏城离开去往乌鸡国,准备立刻从吴起的身上找回场子。
可是他们不曾想到韩信早就提前一步发兵乌鸡国准备和吴起会合了。算一算时间差不多这个时候也应该要到了,一旦韩信完成和吴起的会合,哪怕是车立国派来十万大军都不被韩信放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