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一百九十五章 工业为重(12)(1/1)

一阵短暂的忙碌,其实也就是等待随行人员到位之后,齐天翔才在路金山的陪同,以及众人的簇拥下缓步走进车间。

说是一个车间,可看上去就像一个工厂似的,巨大的车间无论是宽展度,还是高度,都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由于当时的建造设计是围绕着重型制造展开的,充分考虑到了大尺寸零部件的进出和吊装,以及天车等吊装设备的使用,使得整个车间看上去宽度和高度,都超出人们的想象。

车间里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排列有序的机床,显得整齐规整,机床转动的声音,还有远处切割和打磨的尖利的声响,在车间里回荡,可却并不觉得过分的嘈杂。

“二车间主要负责后面几个车间的零部件供应和预装要求,很多外面无法加工制造的零部件,都是在这里加工。”路金山附在齐天翔耳边,认真地介绍说:“这里也分成了几个部分,零件加工,组装件的切割整形,都集中在了这里。”

齐天翔认真地听着,慢慢地走到一台机床前,耐心地看着车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退刀,装件,进刀,启动,动作娴熟,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很快一个不大的铜件,就在车床上的台灯的照射下,闪着金黄诱人的光亮。

看到齐天翔站在身后兴趣高昂的观看着,车床工停下了机床,有些紧张局促地望着齐天翔,似乎有些不知所措的意思。

齐天翔知道自己影响到了车床工的操作了,就温和地笑着与这位工人攀谈了起来,当然还是齐天翔问,车床工回答的模式。几句简单的交流之后,齐天翔微笑着伸手示意车床工继续工作,然后顺着走道慢慢地穿过机床林立的区域,走到抛光和切磨机器旁边,依然是耐心地看,认真地询问。这样走走停停,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才从前门走到了后门。

游览车早就等待在了后门,齐天翔等人上了车,几辆游览车形成的车队又继续向着三车间驶去。

三车间是预装车间,同样是阔大的厂房,同样是紧张忙碌的工作场面,相对于二车间的机器轰鸣,这里显得安静许多,也洁净许多,所有的门窗都进行了封闭。几条生产线顺着车间排开,穿着白色工装的工人像服装厂的生产线员工一样,坐在生产线边,紧张地进行着装配工作。

齐天翔等领导在门口就又工作人员每人给穿上了工作服,戴上了帽子,顺着消毒走廊走过了几道门,才走进了车间。看到安静紧张的组装场面,齐天翔饶有兴趣地顺着生产线走着,但却没有靠近生产线,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发动机组装是要绝对的洁净和无尘的,原则上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他们算是破例的。

简单地看了一圈,齐天翔等人没有过多的停留,仍然是前门进后门出,走出了三车间,乘上游览车,径直向四车间走去。

与三车间的安静不同,四车间显得忙碌和有成就许多,从协作厂和前面几个车间的所有部件,在这里进行总装。无数个独立的组装车位旁,都有着一到二个工人在紧张的组装操作,各种色彩和声响交织在一起,合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交响。

看到这样的场景,齐天翔的情绪顿时高涨了起来,兴奋地走到一个工位前,看着一辆电动车从一堆组件,变成半成品,又变成一辆崭新的电动自行车,仅仅只是几个工位的变换,就完成了组装工作。

“这里完成组装工作后,经过检验就可以进入市场了。”看到齐天翔兴奋的神情,路金山不失时机地在齐天翔身边说:“整个过程仅仅需要十几分钟,就能成为有价值有用的产品,每一个产品都是经过定向设计和涂装,以保证个性化和完整性的统一。”

“好啊!从零件变为商品,看似简单的组装,蕴含的却是上游研发、加工和机械制造的全过程,体现的是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齐天翔严肃地对路金山说:“企业应该做什么,似乎不是政府所能决定的,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也决定着企业员工的命运,这看似明了的道理,却有着深刻的哲理,那就是用心成就的事业,一定会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可。”

齐天翔的语言充满了感触,以至于谁也不好冒然接话,齐天翔似乎也不准备在现场与任何人讨论什么,就缓缓地走近工位,与装配工人热情地聊了起来,直到兴尽意阑才缓缓地转身与大家一起,慢慢地走出总装车间,继续乘游览车到研发中心参观。

绿色包裹着的研发中心四层小楼,不仔细看还真是难以分辨出来,红砖小楼完全被藤蔓覆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绿色方块,只有楼前站立的人群,清楚地表明这里还是人类主宰的地方。

车辆停靠在研发中心楼前的林荫小道上,齐天翔乘坐的游览车,立刻被众多年轻人包围了起来,看来是文涛事先作了安排,这里的年轻科研人员出门来迎接齐天翔一行。

齐天翔下了车,与围拢过来的年轻人握着手,面对着各种手机的拍照,始终微笑地与大家攀谈着,当做完了这一切,齐天翔觉得有些燥热起来,似乎是大家的热情,以及午后的阳光,都给了齐天翔一种过分的热情,使得齐天翔打破了自己定下的不当众讲话的视察规矩,温和地笑着对大家说:“看到大家高涨的情绪,以及旺盛的热情,似乎不说点什么也是不行的,我们这些人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那么我们就来谈谈青春吧!也许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时候,我们也只能谈论这些问题了。”

“十年寒窗苦,一朝扬名时,这是过去读书人所信奉的真理。另外还有更更功利的说法,那就是大家现在都熟知的一句话: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其实都说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读书为了什么问题。”齐天翔神情变得凝重,缓缓地说:“科举也好,策论也罢,目的都是使所学有实践的机会,这是学习的目的,当然也是实现价值的途径,无可非议。”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