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迷魂阵(1/1)

“回禀陛下,我不懂国家大事。但也不能容许他们污蔑我的家人。”江承紫朗声反驳。

众大臣又忍不住内心狂吐槽:不知廉耻,不知廉耻。这还没过门,就说什么“我的家人”。

李世民听到这四个字,心里却是一怔,想起淑妃说的话,不由得点头道:“你对蜀王情深呵护,令人动容,只是各人有各人的立场,朝臣们有他们的考虑。而且这‘谋反’二字岂能随便说出口?”

他虽然看到大臣们吃瘪很是舒坦,但毕竟都是自己的臣子,自己也不能太过分。因此才道貌岸然地说了这么一番话。

“多谢陛下提点。”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嘟了嘟嘴,脆生生地说。

“你知晓就好。日后,你是要嫁入蜀王府为正妃,主持蜀王府中馈,若还是这般不知天高地厚,怕不断成为贤妻,还得给蜀王惹祸。”李世民径直说。

长孙无忌觉得这朝堂的空气已经乱了,便上前一步道:“陛下,是不是让杨氏阿芝先说这军情一事?”

“辅机所言甚为有理。阿芝,你继续说下去。”李世民挥挥手。

江承紫摇头道:“陛下,蜀王之事与此相关。先前,民女便说了蜀王修书与三路守军将领,因着发现了突厥细作活动的痕迹,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大规模。蜀王才不得已修书告诫三路守军将领,并请他们调查,且同时向朝廷报告。如今,你们既是要问蜀王的罪,拿出了所谓的物证,是否也找了人证前来?”

“小姑娘说话不知天高地厚,三路守军将领岂可擅离职守?他们的副将倒是前来证明了。”萧瑀冷喝道。

江承紫摇头,道:“萧丞相,副将不是本人,不足以作证。蜀王书信乃命人送到三位守军将领手中的,而不是副将,没有接触过这书信的人,没有资格作为证人。”

“阿芝所言极是。”李恪悠闲地赞美自家媳妇一句,然后笑着说,“何况,去年,工部还找我要过清江白、澄泥砚、松墨的配方呢。”

李恪一边说,一边瞧了瞧工部那边,笑着问:“工部的诸位,我所言没错吧?”

“没错。”回答的人是工部尚书,一说完,不由得抹了抹额上的汗。

“既是如此。清江白,松墨,澄泥砚就可以不是我蜀王府独有。”李恪继续说。

工部一干人都在心中骂,工部尚书立马说:“可清江白、澄泥砚、松墨配方繁复,所需耗费巨大,不宜大规模生产。因此,工部并未提上日程。”

“尚书此话差矣。不宜大规模生产,可以小规模生产啊。反正只要可以制造出来,以假乱真即可。”江承紫嘟嘟嘴。

“杨氏阿芝,放肆。朝廷命官岂容你随意诋毁?”长孙无忌喝道。

“长孙尚书,这蜀王也是朝廷命官,就可容你们诋毁?”江承紫横眉冷对,立马反驳。

魏征一直在一旁看戏,心里起初不喜杨氏阿芝,后来就越发觉得这杨氏阿芝多像是自己啊。就可惜是个女娃,不能入仕,可惜了,可惜了。

这番长孙无忌这样吼叫实在不像话,魏征便开口道:“陛下,老臣觉得让杨氏阿芝说下去,旁人莫要随意打断。否则,贻误战机,怕不妥。”

李世民知晓魏征性格,怕是极其喜欢这敢于直言的杨氏阿芝了。知晓这老头的小心思,便点头道:“谏议大夫所言极是,旁人莫要打断杨氏阿芝与蜀王的禀告。”

长孙无忌平白被杨氏阿芝一顿反驳,还在关键时刻被魏征咬一口,他顿觉憋屈。江承紫扫了他一眼,神情得意。

她必须要做个让人一眼看清的浅薄女子,不能显示出城府与威胁来。

所以,她小人得志地谢了恩后,继续说:“如今,这人证,物证皆不成立。这弹劾者可抓起来交由刑部询问一番,到底是受何人指使,又是哪一国的细作了。”

朝臣一片哗然,议论纷纷:这杨氏阿芝果然是不知天高地厚。历朝历代,哪里有这样对待谏官的呀。

“阿芝,此事不妥。”魏征觉得有必要为这女娃普及一下谏官知识。

女娃却明显对他有敌意,反问:“魏大夫觉得有何不妥?在蜀王为国尽力,查出敌国细作之际,马上就有人跑来弹劾蜀王,且拿出的这一系列伪证。这时候的弹劾就很微妙了。既然各位陛下的肱骨之臣对于危害大唐的一丝丝的可能都不放过,那为什么不查这位谏官?就因为历史上对谏官的宽容?”

“.......”魏征看着这女娃,顿时就觉得她说得好有道理,他无言以对。他甚至生出一种莫名的遗憾:这女娃身为女儿身,真真是遗憾啊,不然他真的可以收他为徒,加以培养。

可江承紫丝毫没理会他,转过脸对着李世民拜了一拜,道:“我不懂什么先祖规矩,也不懂先例可寻。但我生活的小村刘大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她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即便是先祖也是有错的。那么,子孙明知是错,也要错下去,并还将此种错误推行出去,这就真的是孝顺吗?我后来读书,也有幸见过蜀中名士,与之说起此话。有位德高望重之人告诉我:继承祖先优秀的品德传统,对于祖先的错处,子孙予以改正摒弃,才是真正的孝道,才是正道。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这个道理。”

“说得好。”李世民拍手,魏征也拍手点头。

“对先祖优秀品德予以继承发扬,对先祖错处,予以改正。对待过去就该如此。”李世民点点头,对这女娃又刮目相看。

可是这女娃却没瞧着他,反而是看着蜀王,低声在问什么。自家儿子也是一脸柔情,对着她点点头,那女娃似乎是得了表扬,脸上神采飞扬。

这——

堂堂大唐帝王,忽然觉得好尴尬啊,居然被一个小丫头无视了。

“如此,着弹劾者过大理寺过堂,玄成你亲自去过问。”李世民言归正传。

魏征应承了这差事,江承紫这番获了胜。便说起在弘农杨氏,有人企图瓦解弘农杨氏,以杨氏族人性命要挟老夫人,欲要置杨氏六房于死地。

“你的意思是说先前种种对杨氏六房,皆是敌国所为?”李世民蹙了眉,心生不悦。

他准许合理范围内解救恪儿,却决不允许自作聪明胡乱言语。这女娃到此时,表演过了。

江承紫看李世民脸色并不好看,心知他是觉得她这事说得过了。然而,她必得如此。她假装没瞧出李世民的不悦,径直点头道:“我大伯父查出了老夫人身边的细作,因突厥认为我大唐格物院建立起来,农业、工程、百工越发先进,必定会对他们拿下中原的图谋产生莫大的阻碍。因此,一直就想着除去我杨氏六房。亏得我大伯父心细如发,才发现老夫人的异样,将她身边威胁她,控制她的细作揪出来。也因此,他们狗急跳墙,一方面诬陷蜀王,一方面还派人行刺蜀王。这一则是混淆视听,二则是阻止蜀王继续调查,三则是削弱大唐的发展,同时为他们攻打长安争取时间。”

“攻打长安?”

文武百官都觉得这话说的太过惊悚。突厥现在什么情况,大唐如今各地防守合理,前年的事决计不会再现。突厥那时不过是趁虚而入罢了。

“各位是否觉得我在危言耸听?”江承紫看文武百官的模样,朗声反问。

“攻打长安,小姑娘,你知什么是军事吗?什么是打仗吗?”尉迟敬德笑道。

江承紫摇摇头,说:“我不懂军事,我也没学过。但是,就说前年吧,就算突厥是趁虚而入。可远在北地的突厥怎么知晓长安的变故,又是如何知道何时是虚,何时是空?”

众人忽然没说话。这种事,他们当然是讨论过的,但这小姑娘不是朝廷命官,他们没理由回答她。

江承紫知晓他们的顾忌,便继续分析:“这只有一个可能:长安有突厥细作,还有对长安非常了解之人在为突厥出谋划策。至于这个人,我在弘农时,曾问过我大伯父和十二叔父。他们就我这个问题分析了许久,一致认为这个人应该是前朝大司空府邸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至于为何是她,我伯父与叔父并未向我说起。”

“义成公主!”李靖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江承紫看他一眼,她知晓李靖与这义成公主是认识的,但她不想点破。

李世民却问:“那义成公主如今是何光景?”

“回禀陛下,这义成公主如今是跟着吉利。”侯君集上前一步回答。这朝廷对突厥的监视,派细作的事,他也是有份儿参与的。

“原来如此。这义成公主之事,你们得好好查一查。”李世民顺水推舟说了这么一句。

事实上,朝廷对义成公主与萧皇后的事已在前年长安遇袭后就着手摸索了。这是这属于国家机密,他断然不会说出来。如今这女娃既然说出来,他也就随口说一句。

“这突厥狼子野心,自是不死。蜀王原本想在弘农继续查探,却不料接到了长安的书信,催促蜀王火速回长安接受弹劾。但当蜀王要前行时,却突然遭遇劫杀。当时,我就在场。”江承紫说到此处,忽然停住。

众人本来还在听,却发现这女娃没说话,却是一脸凝重地瞧着李恪。

“没事,说吧。”李恪声音温柔,脸上是从未在众人面前绽放过的柔情。

江承紫点点头,道:“因杨氏六房连番遭遇劫杀。蜀王便派了只的亲卫保护我六房入长安。同时,又再次修书一封,让三路将领能细查细作,护送杨氏六房。正因如此,蜀王身边并没有什么亲卫。当夜,月黑风高,寒鸦声声。数十个顶尖高手悄无声息出现在蜀王所在的别院。当时,我与蜀王正下棋,分析前日里抓到的细作的来历。我们奋力拼杀,才总算等到杨氏护卫前来。那些人都是死士,悉数自杀,只有几人逃脱。蜀王觉得这是契机,我与蜀王便紧追不舍。最终,在弘农附近的一座山中追上了敌人,同时也与另一伙人狭路相逢。”

“弘农附近的山,莫不是迷途山?”尉迟敬德不由得插嘴问。

“对,正是迷途山。先前,我与蜀王并不知这是迷途山,只一味追击那些刺客,待料理了这些刺客,才发现我们迷路了。”江承紫讲到这里叹息一声。

“这迷途山地形复杂,谷深林密。若非亭午,不见曦月,老猎人也不敢深入,迷路之事,太过寻常。此山也因此而得名。你们两个小娃迷路也再正常不过了。”尉迟敬德说。

“嗯,我与蜀王迷路了。甚至看不到星月太阳,辨不清方向。依稀看树木能知东西,然也是走几步就又迷路了,山中又多雾气,猛兽毒蛇遍布。”江承紫语气低沉起来。

“那你们到底与何人狭路相逢?”长孙无忌憋了很久,忍不住询问。

“我们在山中行了半日,与一队人马狭路相逢。准确地说,这一队探路之人。”江承紫故意卖关子。

“何人?”李世民也不禁追问。

“回禀陛下,是梁师都的人和突厥人。他们带着猛禽、大狗,还有熟悉掌故与风水的行家,以及行猎者精英。”江承紫缓缓地说。

“这不可能?”有人立马喊道。

江承紫却不理会,只是瞧着李世民,问:“陛下,接下来的事,是要在这朝堂说,还是让蜀王以及相关之人单独向您汇报?”

李世民看这女娃与李恪的神情皆凝重,便知此事非同小可,便道:“既是军事机密,那早朝后,你二人、秦将军、太子一并入御书房来商议。”

“多谢陛下。”江承紫拱手回答。

“那各位还有什么要启奏的,没有的话,退朝。”李世民说。

太子却站出来,道:“臣有事启奏。”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