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二章 这个时候的杨辅清最担心的,就是唯恐自己会被时代的大潮远远地甩下。为此,在还没有(1/1)

第四五二章这个时候的杨辅清最担心的,就是唯恐自己会被时代的大远远地甩下。为此,在还没有……

因为林海丰说出的这个人,偏偏就是杨辅清。

林海丰之所以此时会提到杨辅清,其实是他因为已经就杨辅清的问题跟石达开达成了一个默契,并还与郑洪仁玕吹过了风。

当然,林海丰也是“另有所图”,不过,绝不是出于什么徇i。

当年因为iǎ舅子潘福来而卷入了“昆山枪击案”和“杭州兵站案”,结果不仅没能保下iǎ舅子的命,自己也由一个堂堂的湖南督军,转瞬间就变成了一个“被发配新疆”的罪犯之后的杨辅清,在跌入了自己的一个人生最低谷的同时,应该说同时也是相当的幸运的。

之所以说杨辅清幸运,是因为他得益于了那个年代的太平天国政fu那种“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双管齐下的好政策。

在那个年代的太平天国,可不是什么样的犯人都能够得到被“发配”西北和东北去服刑的机会的。

因为在当年的西北和东北,用来对这些被从内地“发配”来的犯人们进行管教的,根本就不是那一座座军警林立、戒备森严的高墙大狱,而仅仅就是一些隶属于农垦兵团的“劳动大队”。

而具体到这些所谓用来管教犯人的劳动大队,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上,还是管理的方式上,其实又与农垦兵团的其他各部也并没有更多太大的区别。

白了,如果没有人特意地说明,谁也不会很容易地看出“劳动大队”里的人,会跟正常的人们有什么大差别。

一句话,这些地处边塞的太平天国政fu的劳动大队,就是要用劳动和学习帮助那些曾经有愧于天朝人民的人们,来洗刷掉他们身上的那些罪恶。

因此,能够被遣送到西北和东北服刑之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对天朝民众及政fu的利益不会再次构成巨大威胁的犯人。

而身背三年刑期的杨辅清,在到了新疆之后,就是被分配在了这样一个由西北军政公署指定农十四军所代管的第三新生劳动大队内。

三年的刑期本就不算长,而杨辅清所遇到的现实情况,又使得他的这段服刑的日子,几乎就是飞一般地度过。

因为杨辅清所在的第三新生劳动大队,正好处在最临边界的和尔衮。

当已经为自己的罪过有了深深的忏悔之心的杨辅清,刚刚在一年的时间内由一个普通的劳动学员进步到了iǎ队长的时候,正值哈萨克大草原上刮起了的那场强劲的复国风暴,而第三新生劳动大队也与农十四军靠近边界地区的各部一样,按照西北军政公署的统一部署,在不耽误自己生产的同时,又尽一切力量,给予了哈萨克民众以极大地支持。

在此期间,作为第三新生劳动大队的服刑学员,杨辅清与他那一iǎ队的三十几个学员,曾一次次地与红十四军的军工们一起,仅仅凭借着一双双的肩膀和汗水,把一批又一批哈的紧缺物资,jiā到了萨克民众们的手上。

一八六三年,鉴于杨辅清在服刑期间的优异表现,他被提前三个月解除了刑期。按照惯例,这个时候的杨辅清,不仅可以选择返回他的家乡,或者是内地的某个地区,而且,天朝政fu还会根据其在服刑期间的具体表现,重新安排给他一个适当的工作。

不过,杨辅清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留在农十四军,并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先是坚持在了农十四军距离边境线最近的和尔衮团场。其后,他又去了塔什干。

农十四军在塔什干的垦区比较特殊,它不仅承担着随时要帮助浩罕王国政fu稳定其国内大势的重任,同时还是哈萨克复国运动的坚强基地和堡垒。

正是在塔什干,杨辅清在真正重温了他曾经的那种职业军人生涯的同时,也充分地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仅仅是领导着一个百多人的农垦中队的他,不仅曾不止一次地向垦区的决策层提出过种种的合理化建议,而且还如同当年金田团营初始一样,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以三次轻伤、一次重伤的代价,为哈萨克救**开辟锡尔河和楚河根据地,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因此,他也成为了哈萨克民众的复国领袖伊斯特和江霍加所永生难忘的天朝朋友之一。

一八六八年八月一日,作为西北农垦兵团的一员,当杨辅清又有幸地来到北京参加八月一日的大阅兵的时候,仅仅是依靠着几年来自己所挥洒的无尽汗水,他就已经进步成为了农十四军一个团场的副场长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杨辅清却又有了一个大大的心结。

因为自今年的年初开始,与西北农垦兵团所属的各部一样,农十四军也发生了一种变化。那些尽管曾经分散在各地,但却从来都是按照正规的红军部队严格要求自己,一手抓生产、一手坚持不懈地抓训练的一支支精锐团队,已经开始了有计划的集中。

不明白的人,或许会相信农垦兵团对外的宣传,也就是这次所谓的集中,不过只是为了应付八一的大阅兵(太平天国政fu公开宣告过,一八六八年八月一日的大阅兵,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行动,届时,不仅太平天国政fu的最高层要在北京检阅红军的种种最新成果,就是太平天国政fu的各个大区,也将对各自辖地武装力量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阅)。

但杨辅清毕竟不是一个普通人,更何况他还在时时刻刻地关注着大局势的变化,此时,即便就是再得不到任何的“iǎ道消息”,他也能判断得出来,红军的大扩军之日已经到来。

这个时候的杨辅清最担心的,就是唯恐自己会被时代的大远远地甩下。

为此,在还没有得知自己能够有幸参加北京的受阅之前,从踏上前往新疆之路之后,就再也没有跟自己的兄长联系过一次的杨辅清,在踌躇了再三之后,终于破天荒地给兄长杨秀清写了封信。

在这封信中,杨辅清的唯一心愿,就是希望他的兄长能够帮助他重返红军的行列。

而杨秀清对于他的这个兄弟却很不感冒。

这倒不是由于联系少了以致兄弟俩产生了生分,而是因为杨秀清实在是“太痛恨”他的这个好兄弟了。

但没能得到兄长的回音的杨辅清并没沮丧。

这次一来到北京,杨辅清虽然一次没有踏进自己兄长的家却几乎把石达开和林海丰的槛子踏破。

大战在即,我杨辅清不求别的,只愿作为普通一兵为天朝去战死沙场a!~!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