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生活和活着(1/1)

老头老太都很激动,他们说:“苏县长,你说的是真的?我们真能住上公租房?”

苏星晖点头道:“当然是真的,现在县政府已经开始在新区那边修建公租房了,预计到今年年底就有第一批公租房交付使用,你们这样的情况,可以现在就开始申请了。”

新区的公租房项目,是宏图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开发的,从去年年底开始,这个项目是昌山县政府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而开发的,同样也是用土地置换的方式,让宏图公司带资开发的,昌山县政府并没有花钱。

苏星晖一向的治政理念就是关注民生,除了提高居民收入之外,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也是他重点关注的,他可不希望昌山县的经济发展得不错之后,昌山县的老百姓却买不起房,那样的GDP要来又有什么用?他希望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目前昌山县城镇人口的住房条件不容乐观,平均住房面积不足十个平方米,这还是近几年各单位纷纷修建宿舍,极大改善了职工的住房条件,也拉高了人均住房面积,要不然人均住房面积会更低。

而这些下岗工人,可能是平均住房面积最低的人群了,像朱铁的岳父岳母,他们本来在筒子楼里有两间房,现在给了两个儿子一人一间,他们住在这棚子里,那两间房一间也就十多个平方米,这棚子两间加起来也就十来个平方米,他们这么大一家人,平均住房面积有多少?

而且,这棚子能算住房吗?

他们老两口在这样的棚子里都住了好几年了,这真的让人不敢想象。

苏星晖希望能够在他在昌山县的这几年里,把昌山县的人均住房面积至少提高到十五平方米以上,而目前最迫在眉睫的当然就是解决这些住在棚户区的下岗工人的住房问题了。

让他们住在这样的地方,这是对人的不人道,这是一种犯罪啊。

老两口激动不已,他们现在仅仅是有了一个改善住房的希望,就已经如此激动了,真的不敢想象,他们当真搬进新房子的时候,会激动成什么样子。

老太太抹了一下眼泪,问道:“苏县长,我们住这公租房,像我们这种情况的,可以住多大的房子?每个月需要交多少租金?能够住多久?”

老太太问的这几个问题,也是几乎所有申请公租房的老百姓的共同问题了,这是他们最迫切的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苏星晖道:“具体政策现在还没出台,不过大概的框架我可以先告诉你们,申请公租房的人是目前人均居住面积在十平方米以下的人群,我们这次修建的公租房有几种户型,按照人均面积十五平方米以上设计的,按照住户家庭总人数来定,租金不会很高,一平方米大概在每个月一两毛钱左右,只要符合条件,没有其它的房子,可以一直住下去。”

苏星晖说的这几点,非常清晰明了,老两口听了连连点头。

其实,人均住房面积十五平方米也并不多,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住棚户区的人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改善了。

像老两口的大儿子一家,他们三口人也就住了一间十来个平方米的屋子呢,他们的孙女也十多岁了,还住在一块用床单围起来的狭小空间里,他们做饭都是在筒子楼的过道里。

说得不好听一点,他们的儿子和儿媳妇有的时候想要亲热一下,都得屏住呼吸,生怕女儿听到了呢。

在这样的环境下,谈何隐私?谈何生活质量?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叫生活,而只能叫做活着。

但是,人均住房面积如果达到十五个平方米以上的话,他们的大儿子一家就可以申请一套将近五十平方米的房子,而且是套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两口子和女儿就都有了个人的隐私空间了,这样才能谈得上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他们老两口同样可以申请一套三十个平方米的房子,而且是楼房,宽敞明亮跟这低矮阴暗潮湿的棚子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了。

当然,如果是有钱人,大可以不用申请住这公租房,可以去买商品房,那就没有人均住房面积的限制了,只要他高兴,他一个人住一套别墅也没人管他。

苏星晖把公租房的人均住房面积限制在十五个平方米左右,也是为了限制申请公租房的人的数量,如果条件搞得太好了,公租房的人均面积达到三十个平方米,那人人都愿意住公租房了,谁愿意自己买房?

公租房的租金如此之低,这是用财政补贴了的,如果人人都住公租房,那财政的压力就太大了,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必须要把档次拉开,那些家境比较好的人就可以去买商品房了,反正现在的商品房也根本不贵,才几百块钱一个平方米。

再说了,如果政府给每个人都供应公租房的话,那些搞房地产开发的公司岂不是个个都得喝西北风了?

房地产公司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只要政府引导得当,他们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城建等方面的贡献还是蛮大的。

有了改善住房的希望,老两口变得开心起来,他们也开始跟苏星晖和安大昌说起了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印刷厂原来红火的时候跟现在的差别,说着说着,他们就动起感情来了。

苏星晖能够理解这种职工对于“单位”的感情,在九十年代的语境当中,“单位”是一个很特殊的词,一般来说,只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才能被人称作为“单位”,私营企业哪怕规模经营得再大,那也叫个体户,外企就算再有钱,那也不能被称之为“单位”。

“单位”对于职工来说,就像是职工的爹娘,职工的一切都是“单位”给的,职工的生老病死,甚至一家老小都是“单位”负责的,有一些大型企业,甚至有着幼儿园、子弟学校和医院这样的设施,职工的一生都呆在“单位”里,对“单位”的感情可想而知。

他们在“单位”里呆了一辈子,为国家贡献了一辈子,陡然间,他们下岗了,“单位”不要他们了,他们那种凄凄惶惶的心情也是没有经历过“单位”的人很难理解的,这让不少人都经历了迷茫,就像是死了父母的孩子,不知所措。

有些人能够很快转变心态,重新站起来,可是有许多人,可能一辈子都转不过这弯来,他们在想,“单位”为什么不要我们了呢?国家为什么不管我们了呢?

印刷厂曾经也红火过,其实,每一个国有企业都曾经红火过,红火的时候,职工们是幸福的。

老两口回忆着当年他们早上在厂子的食堂里吃肉包子,在加班的时候夜宵吃肉丝面的经历,老太太回忆着她给工人们发劳保用品,发洗澡票,发电影票的趣事,当年的什么事情都让他们感觉到很温暖,一点小事都能让他们露出会心的笑容。

老头道:“当年我们车间里多亮堂,我每天上班都把机器擦得油光锃亮的,照得出人影来,大家伙的精气神多好?一个个抬头挺胸的,光荣啊,我们是工人!一出去,别人都得给我们竖起这个。”

他竖了竖自己的大拇指,他的脸上也放出一种异样的光彩,不过,随即他的脸色便黯淡了下来。

“现在,厂子垮了,车间里的机器全都生了锈,车间外面也长满了草,人的心里啊,也跟生了锈一样,灰蒙蒙的,不得劲,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苏县长,安县长,你们县政府能不能再把厂子办起来?那样的话我们不住新房子都成啊!”

老两口都看着苏星晖和安大昌两人,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希冀的光芒。

苏星晖丝毫不怀疑他们的决心,如果能够把厂子再办起来,他们真的可能不去住新房子,他们情愿继续住在这低矮阴暗的棚子里,继续去上班。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单位”。

不过,苏星晖知道,过去的一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想回到那个年代是没有什么可能了,现在还是要遵循市场规律的。

苏星晖道:“大爷,大娘,厂子可能是不能再办起来了。”

两位老人家的眼神一下子就黯淡了下去,黯淡得让人心疼。

苏星晖道:“虽然厂子不能再办起来了,可是政府不会对你们放手不管的,你们的这些问题,政府一定会尽全力帮你们解决,以后你们的日子只会比有单位的时候更好,不会比原来差的,只要你们努力工作,那不也一样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吗?”

老头点头道:“行,苏县长,我听你的,我相信你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

就在几人说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传来一声大吼:“滚,你给我滚,我没你这样的儿子!”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