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海道针经(1/1)

刘玄初刚走出门外,封义便急切地对李元利道:“王爷,卑职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军情司在王爷心中的印象可不怎么好,前些时候他还被叫来骂了个狗血淋头,但他觉得大兴军现在对付吐蕃人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王爷不清楚乌斯藏的情况作出了这样的决定,自己有责任将这些事情向王爷禀报清楚。

李元利骂道:“有屁就放!你什么时候还学会这一套了?”

“王爷,我听军情司的兄弟说那乌斯藏越往西北越冷,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半年是漫天大雪,而且常常让人喘不上气来,咱们汉人去了那地方,多半会水土不服,要是不小心生了病,那更是连医都没办法医,只有等死!”

“咱们就算打赢了那个叫什么琥的汗王,乌斯藏这种地方拿来也没有用啊!王爷,要不让吐蕃人自己折腾算了,没必要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一点便宜都占不到,说不定还要往里投不少银钱!至于那些商人,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好了,以前没有大兴军,他们还不是一样……”

“别说得那么吓人,要真如你说的那样,文成公主是怎么活下来的?现在在乌斯藏也有许多吐蕃人劫掠去的汉人奴隶,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前明朝廷便已经将乌斯藏纳入管辖,没道理咱们反而将它放弃!”

乌斯藏各方面的条件确实十分恶劣,明朝的时候虽然设立了乌思藏、朵甘两个行都指挥使司,但各级官吏仍然由朝廷委派当地的僧俗首领担任,没有汉人愿意到那儿去做官。

李元利摆了摆手,“乌斯藏条件再恶劣,它也是咱们华夏的土地,况且乌斯藏也不是啥都没有,起码矿产是不少的。”

“乌斯藏是有不少盐湖,可四川有井盐,两广有海盐,咱们根本就不差盐。前些年一斤盐还能换到一斗米,现在都降到跟粮价差不多了……”

“乌斯藏可不光有盐湖,那里还有金、银、铜,价值不可估量!要是咱们收了这地方,日后再抓到俘虏便有了去处,咱们也能又多一个进项!”

其实真正说起来,现在收回乌斯藏还真有些得不偿失,确实,乌斯藏是有许多矿产资源,特别是铜矿资源量,占到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但要将它们开采出来,短期内肯定是无法实现的。

要将矿产开采出来,首先就得进行矿业勘查,后世一个大型的矿床从勘查到矿山建设完毕,往往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这还是预先知道哪儿有矿,并且有合格的地质勘查队员的前提下才能做到。

现在大兴军工部下属的探矿人员根本就没有什么技术手段,基本上是靠民间传言来找矿,或是直接找废弃的矿坑进行勘查,但这种手段在乌斯藏根本就不管用。

乌斯藏地域辽阔而人口稀少,很多地方人迹罕至,谁知道哪个地方有矿?要想将这些矿找出来,以大兴军现在的科技水平,至少也得十几二十年的功夫。

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李元利都不会容许乌斯藏脱离大兴军的管辖。

“我们不能让图鲁拜琥在乌斯藏发展壮大,否则将会遗祸无穷!乌斯藏现在军民僧俗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数十万,能够拉出来打仗的士卒最多不过数万人,这还得加上寺庙养的那些僧兵,咱们正好趁这个时候一劳永逸地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既然有金银铜矿,那肯定是有得赚,王爷,咱们军情司马上就往那边动。”一听有金银矿,封义立马就改变了想法,那可是金子银子,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到时一样十倍百倍地赚回来。

“没错!你们军情司若是能够在其中立功,本王定不吝重赏!”

…………

永历九年腊月二十七,濠境总督布加路与大兴军达成共识:濠境不再租借与葡萄牙人,但葡人在岛上居住年满三年以上者,均可获取在濠境的居留权,但必须和大兴军治下百姓一样遵守律法、缴纳税赋,大兴军也有保护他们的义务。

所有葡人持有的火器一律移交给大兴军,包括各炮台以及上面的火炮,卜加劳铸炮厂同样如此,大兴军支付相应的补偿。

所有葡人士兵以及雇佣的工匠在自愿的前提下,经审查考核可以加入大兴军,享受与大兴军现役士兵同样的待遇。

布加路搭乘商船去了印度,他是葡萄牙国王任命的濠境总督,现在濠境已经被大兴军收回,他得回国将这些情况向国王陛下汇报,但威特林却留了下来。

现年四十岁的威特林曾经服役于葡萄牙海军,退役之后又担任武装商船的船长,有着丰富的航海和海上作战的经验。

在见识过大兴军的厉害之后,他选择了加入大兴军,但并不是在作战部队,而是到大兴军设在黄埔的讲武堂海军学堂任总教官一职,享受正旅级待遇,为大兴军培养海军中低级将领。

其实李元利看中的不是他的指挥水平和作战技能,而是他的航海技术,十七世纪的欧洲国家在航海上已经有了许多先进技术,诸如用来确定纬度的星盘、十字测角器、雅各竿、风向蔷薇卡、水钟、三角函数表、象限仪等等。

而同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基本还是郑和下西洋时候的水平,两百多年来没有任何进步,主要技术有两个:海道针经和过洋牵星术。

海道针经这名字听起来十分牛逼,其实方法土得掉渣,就是通过无数次航行试验,记录从一个港口到下一个港口需要沿哪个方向走多少路程,然后中间又拐了几道弯,也就是实打实试出来的航路。

如果中间因为风浪偏离航向走歪了怎么办?没办法!所以郑和的船队一直都是沿着海岸航行,走一小段就要靠港重新确认位置。

另外一个方法“过洋牵星术”要高大上一些,类似于西方的等纬度航行法。就是看北极星之类的标志星体的高度来确定纬度。如果在海洋中迷失了方向,那可以按照同一个纬度进行等纬度航行,这样一来总能见到陆地。

一句话总结,夜观星,昼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就是十七世纪中国的航海技术。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