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澘一听谢涵把尹嬷嬷搬出来,一时也不好分辩,倒是一旁的沈岑插了句嘴,“这打理内务跟挣银子是两回事,我十岁就跟着母亲学习中馈,算账也不慢,可母亲并没有教会我如何赚钱,她说这是男人的事情。”
“对啊,那是男人的事情,你们操什么心,难道还怕家里给的嫁妆不够花?”谢涵把话接了过来。
“算了,你们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院子里那些人每月就那几两月银够做什么?我家夫君又没有什么私房,可不都用嫁妆贴补着。”朱澘叹了口气。
这话倒是在谢涵的意料之外。
她明明记得上一世顾铄在幽州那几年没少倒腾皮毛和药材挣私房,这一世怎么没弄呢?
不过谢涵倒是很快想到一点,这一世的战事比上一世提前了两年结束,只怕顾铄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呢。
还有,上一世顾铄身边有她扶持,可这一世顾铄身边不仅没有了她,还有朱泓、朱浵、沈岑、顾錾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比拼着,只怕他也没有精力去琢磨别的。
不过就算顾铄没有私房,可徐氏有那么多的产业,她给朱澘的嫁妆还能少了?朱澘还能愁银子不够花?
正狐疑时,只见沈岚忿忿说道:“外祖家还算是好的,我娘家更不行了,这次赔她的一万两银子还是从我母亲的嫁妆里出的呢,我祖母说是我母亲的错酿成的后果,公账上不给摊。”
“这可怪不上我,谁叫你不事先跟你母亲说清楚?我还冤呢,我堂堂的一位亲王世子夫人招你惹你了,好端端被你母亲抄家了,传了出去那些不明底里的人还不都以为是我对你下的手?我还没向沈家要求名声赔偿呢。”谢涵总算把话拐回来了。
“那一万两银子还不够赔偿你的名声?皇上都把我母亲送去家庙了,我母亲的名声还不知找谁赔偿呢。”沈岚不乐意了,果然和谢涵吵了起来。
“你母亲冤什么,王妃更冤,这王府是她在当家,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们两个串通一气呢。”
“好了,别吵了,我们还是去找方丈大师吧。”朱澘把话收住了。
谢涵见此只得歇了这念头,有朱澘在,她是别想从沈岚嘴里套出话来的。
不过她倒是确定了一点,徐氏肯定是知情的,是和顾瑜串通好的,否则顾瑜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胆量。
说话间几个人到了后院,不过刚过桥没走多远她们就被拦住了,说是方丈大师正在闭关辟谷。
于是,她们一行只好转身打道回府。回到家里,谢涵命司宝去把高升找来,她想知道高升到底完成了多少弩弓和弩箭,买了多少鞭炮火药。
高升报了一个数,说是弩弓只完成了一百,弩箭倒是做了上千,是庄子里的人连夜赶出来的。
谢涵沉吟了一下,命高升和陈武从庄子里挑选出二十个会做弓弩的工匠,带上他们做的弓弩准备于次日一早赶往幽州,她打算让这些人去那边教会那边庄子里的人做弓弩,除了给朱泓提供弓弩外还可以自己使用这些器械抵抗上门来抢粮的鞑靼人。
待高升出门后,谢涵还是不太放心,坐在窗前苦思了半个时辰,她进宫求见皇上了。
皇上仍是在御花园的湖心亭见的她,因为他清楚一点,谢涵这个时候找他肯定是有相当要紧的事情,而他也正好有点事情想向谢涵求证一下,因此,他并不希望有太多人在场。
可谢涵毕竟大了,也成亲了,孤男寡女的在屋子里说话也不方便,于是,为谢涵的闺誉着想朱栩仍是选了御花园的湖心亭。
这点倒也正合了谢涵的意。
谢涵走过去时皇上正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王平在他身后站着,正用手替他捏头呢。
饶是如此,谢涵仍可看出皇上的眉头紧锁,脸色发青,满脸的倦色,一看就是好几天没有睡好觉了。
谢涵正端详时,皇上忽然睁开了眼睛,见到谢涵,脸上总算有了点笑意,摆手示意王平停了下来。
“臣妇拜见皇上。”谢涵跪了下去。
“平身。”朱栩探身去端了一碗茶,抿了一口,继续问道:“怎么样,听说你上午去送赵王和王妃了。”
“回皇上,是的,送完他们后臣妇和定国公世子夫人以及北顺王妃去了一趟龙泉寺许愿,北顺王妃总算说了一句实话,她说她清楚她的不孕不是臣妇害的。”
“哦,你来找朕就为这事?”朱栩挑了挑眉。
“回皇上,臣妇是为这个来的。”谢涵从自己的袖袋里拿出了几张图纸,包括那张弩箭和改良版的投石机,甚至还有几张五行八卦图,谢涵一张张铺开了放在地上给皇上讲解起来。
“这是十字弩,你别看它架子小,可威力不小,挺适合近距离杀伤,又准又好操作,这是五矢连弩,是从诸葛连弩改造来的,适合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这是三弓床弩,一次可以发射十枚箭,能射千步远,可是它有一个缺点,太大了,得好几个人操作,也适合攻城和守城。。。”谢涵一一点评着。
而朱栩初见这十字弩的图纸并没有特别的兴致,因为工部和兵部也有人专门研究这种器械,他不但见过图纸,也见过实物。
可在听到谢涵说五矢连弩和三弓床弩时,他震惊了,因为他知道这两种东西失传了,于是,他忙蹲了下来,“你确定是五矢连弩和三弓床弩?”
“确定,皇上,这个十字弩跟普通的十字弩也不一样,也加以改进了,我已经命我的管家找人试做了一百张,威力还是不错的,我正打算带二十个工匠回幽州去,我那几个庄子都有城墙,我的庄民可以一边忙夏收一边做弩箭,如果那些粮食都能保住的话,我那边可以捐出一万石粮食来。”谢涵说着说着就忘了身份,满口“我”起来。
朱栩倒是也不以为意,他在意的是这些图纸是从哪里来的,在意的是谢涵捐赠出这些图纸的诚意,在意的是那一万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