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窦氏抉择(1/1)

不多时,帐外传来了脚步声,帐帘掀开,一名满脸大胡子的中年男子跟随亲兵走进了大帐,尽管十几年未见,杨元庆还是一眼便认出了他,正是当年被他抓捕的窦抗。

不等杨元庆起身寒暄,窦抗一个箭步上前,把亲兵们吓一跳,想抓住他已经来不及,不料,窦抗却是单膝给杨元庆跪下,沉声道:“罪臣窦抗参见楚王殿下!”

他这句话说得非常有深意,一个‘罪臣’二字,话语双关,既是指当年杨元庆抓他之事,同时也是指他现在效力唐朝,把自己的身段降得很低,给足杨元庆尊严,然后为窦家争取权益。

杨元庆连忙上前扶起他,“窦大将军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两人对望一样,都一起忍不住大笑起来,人生的际遇着实奇妙,当年,年仅十五岁的杨元庆率数百军人,设计抓捕了窦抗,当时窦抗还大吼:‘小贼,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见!’

窦抗说得一点不错,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再一次相见,却成了窦抗向杨元庆投降。

两人这一阵大笑,使大帐的气氛立刻缓和下来,杨元庆当然很重视窦家,这是关陇地区仅次于独孤家族的关陇豪强,和李唐有着极深的渊源。

窦轨、窦抗,窦家的两大顶梁柱,一个是当朝相国,一个是蜀中总管,现在是窦抗亲自来找自己,这足以说明窦家的诚意,绝不是试探那么简单。

也由此可见李唐内部的危机已经深到了什么程度,连仅次于宗室的窦氏和独孤氏都来寻找退路了,李唐真的是到众叛亲离的程度。

“窦总管请坐!”

杨元庆极为客气,对一切有利于他统一天下之人,他都会以礼相待,尤其是关陇地区,他必须要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

正所谓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他杨元庆当年是关陇贵族的死敌,在他建立新隋后,也同样被关陇贵族所敌视。

可当他的实力足以灭掉李唐时,关陇贵族们的态度就变了。开始争相向他投靠,说到底,就是‘利益’二字使然。

两人坐了下来,杨元庆笑道:“我对窦总管的印象,还是十几年前那一面之缘,可今天见到窦总管,竟然发现窦总管一点没有变。还是原来的模样,窦总管驻颜有术啊!”

杨元庆倒是说对了,这一直是窦抗很自得之处,他今年五十岁,可从三十岁就起是这副模样,几乎没有变过,让很多人都为之惊讶。

窦抗捋须微微笑道:“关键是我这蓬大胡子,二十年来。形状一直没有改变过,所以大家都以为我驻颜有术,可把这胡子刮去。估计没几个人能认识我了。”

“呵呵!窦总管的真面目是什么样子,说实话,我真的很感兴趣。”

窦抗眼睛里闪过一道亮光,随即又眯起眼睛道:“殿下和十几年前相比,倒是变化很大,完全不一样了,这威仪,让我想到了当年的高祖。”

窦抗极善于溜须拍马,他竟把杨元庆比作文帝杨坚,也就是暗指他有统一天下之相。

两人聊了半晌。其实就是为了缓和气氛,为接下来的谈正事做铺垫。

此时大帐的气氛已经十分缓和,两人聊着当年之事,虽然当时有着仇恨尴尬,但事隔十几年,如今谈起来。倒有了几分怀旧之感。连本来是刻意讨好的窦抗也生出了唏嘘之叹。

“先帝如果不打高丽,集中兵力平灭各地乱匪,再与民休息,及时赈灾,真的不至于落地后来的悲惨境地,可惜。。。。。”

杨元庆微微一笑,“如果真是这样,也没有我们二人此时坐在一起的机会了吧?”

窦抗一呆,他竟然忘记了杨元庆是最大的得利者,一时间他的笑容有些尴尬,摸了摸后脑勺,“真是抱歉!

“只是开个玩笑,不必介怀。”

杨元庆淡然一笑,便转入了正题,“不知这次窦总管前来,是为了。。。。。”

他戏剧xing地刹住了后面的话,笑容满面地望着窦抗,等待他给自己一个答复。

窦抗沉吟了片刻,从怀里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推给了杨元庆,“这是窦氏家主的亲笔,一切要说的话都在这里。”

杨元庆接过信,拆开慢慢看了一遍,随即将信反扣在桌上,岔开了话题,“李元吉在巴蜀怎么样?”

“他还能怎么样,白天打猎,晚上玩女人,除了这两件事,他其他都不感兴趣。”

“难道他对军权也不感兴趣?”杨元庆似笑非笑问道。

窦抗一愣,心念急转,他忽然有点明白杨元庆的意思了,他脸se露出难se,苦笑一声道:“殿下的想法可能会落空了,李元吉虽然花天酒地,但他对军权却看得很重,而且现在巴蜀也没有什么兵力了,六万军队都被太子调走攻打,巴蜀现在其实很空虚。”

“我只是说说罢了,窦总管不要在意。”

这时,大帐内的气氛又略略有些紧张起来,杨元庆已经看完了窦轨的信,闲话也已经扯完,下面该是他表态的时候了,窦抗脸上还带着笑容,可笑容里却有一种掩饰不住的紧张。

杨元庆也低头沉思不语,窦轨在信中明确表达了他对自己的支持,愿意配合隋朝稳住关陇,但他信中对一些现实问题,比如钱粮、土地,却丝毫没有提及,让杨元庆有些失望。

他希望窦抗能够明确表态,支持均田令的推行,也就是在土地上让步,但窦轨却回避了,不知他是刻意回避,还是因为初次接触,不愿过早提及此事,但不管怎么说,土地再说,甚至以后再收拾窦家也来得及,现在他需要先把窦家拉过来。

斟酌良久,杨元庆才缓缓道:“窦家的心意我已明白,首先,我很感激窦总管亲自前来,足见窦家的诚意,我杨元庆只有一句话,我和窦家并没有解不开的仇怨,窦家愿意支持隋朝,我表示接受并且欢迎。”

。。。。。。

窦抗连夜返回长安,次ri一早,杨元庆率军继续返回太原,两天后,军队离太原城已不足十里,武威雄健的隋军骑兵列队在宽阔的驰道上缓缓而行。

不久前又下了一场大雪,道路和两边的田野又铺上厚厚的白棉被,两场大雪彻底解决了夏秋以来的连旱,使土地得到了极大的滋润,这是极为喜人的风景,虽然大雪覆地,寒气袭人,但每一个士兵都能感受到田间地头弥漫着的喜悦。

很多农民站在田埂上,指着地里的大雪谈论着、憧憬着明年的丰收,这让杨元庆忽然想到了一句农谚,‘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雪下面便是冬小麦的幼苗,现在算起来已经盖了两层被了,会不会再下一场雪呢?

想到明年的丰收,杨元庆也忍不住感到一阵阵心旷神怡,向两边的远方望去,北方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太原西山,再近前一片片树林和村庄,在村庄前面则是一望无际的麦田,一直延伸到百里之外。

这时,杨元庆忽然听到有人大喊:“站住!逆子,给我站住!”

‘逆子?’杨元庆顿时一愣,他向两边寻声找去,他很快便看见了,在南面的田埂上正一前一后奔来两人,前面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身后十几步外是一名中年男子,后生低头猛跑,中年男子在后面边喊边追,他们奔来的方向,正好对准了杨元庆。

杨元庆的亲兵们顿时紧张起来,一起冲上前,将这两人团团围住,中年男子却顾不上士兵,一把抓住了后生的手腕,恶狠狠道:“跟我回家!”

后生顿时大喊大叫起来,“我要从军,爹,你不要拦着我!”

这真是一对父子,杨元庆有了几分兴趣,便笑道:“把他们两人带上来。”

片刻两人被亲兵们带了上来,有士兵告诉了他们杨元庆的身份,吓得两人一下子跪倒在杨元庆马前,杨元庆笑眯眯问老者,“你儿子从军是好事,为何要阻拦他?”

老者磕了一个头,禁不住泪流满面道:“老汉姓何,原本有三个儿子,长子和次子都从军了,但他们两人不幸在这次和突厥作战中双双阵亡,老汉只有这一个儿子了,不想再失去他。”

老者的话让杨元庆肃然起敬,他点点头,对后生道:“隋军中有规定,独子不能从军,很抱歉,我不能收你。”

后生大喊起来,“可是我想从军,殿下,村中年轻人个个都想从军,保卫边疆,抗击突厥,我也可以,求殿下收我为兵!”

杨元庆见后生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期盼,泪水都流了出来,确实令人难以拒绝,他不由有些为难。

这时,一名亲兵对杨元庆低语两句,杨元庆便点点头,对老汉笑道:“这样吧!可以让他为宫廷侍卫,我保证他平安无事。”

当宫廷侍卫,老汉倒也愿意了,他连忙磕头,“多谢殿下照顾!”

杨元庆对后生笑道:“既然一心想从军,那我就成全你。”

他回头命令一名亲兵,“带他去晋阳宫找薛轨,就说是我的意思,可破例从军。”

。。。。。。。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