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儿,男儿征战沙场固然是英雄所为,但保护幼弟、弱母也是英雄所举。”,冉强没有直接否决冉胤的请求。
冉胤虽然依旧很失望,但一来从养成的对父亲的畏惧,二来也被父亲的英雄微微的打动了,最终垂头应命。他满心想征战沙场,除了因为天生对沙场热血外,还有一些想做英雄的想法在内。
“父亲教训的是,我这就回邺城,决不会让母亲、庶母们和弟弟们受别人暗害。”,冉胤挺直身子,这是在军中待了这些日子里养成的习惯。在**营时,除了特别的几个人外,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魏王的长子,他也不敢随便暴露自己的身份,这也是冉强特意再三叮嘱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冉胤真正的了解体会兵事。
冉胤怀着一丝的不甘离开了。
冉强再次铺开了纸张……
或许是快马出城的使者次数变多的缘故,枣强城内的人们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的异样,开始变的紧迫、压抑起来,虽然不明底细的人们,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却身身感受到了这种气氛。一队跨刀骑队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气氛,目光也不禁变的警疑起来,马没变把街砖敲打的咚咚响,直奔驿馆而去。
“王谏仪回来了。”,官衙门口黑甲黑盔白翎的亲卫,见几匹轻骑奔过来,顿时手中的兵器警戒起来,刚要呵斥,一个眼尖的亲卫看清楚了领头的人面目,顿时放下心来,略带恭敬的迎礼道。
“你们辛苦了,请通禀一下大王,王猛回来交差。”,一脸笑呵呵下了马的王猛,没有一倦意,态度也很温和。
一个亲卫奔进去后,很快,又出来带着王猛进入了官衙……,一个多时辰后,王猛从官衙出来,上马而去。
不久,几匹战马再次停在了官衙前,带路的正是刚刚离去的王猛,王猛下马后,对恭敬迎接他的亲卫道:“请通禀一声,就清河姚襄将军前来拜见大王。”。姚襄已经完全没有了以前鬓的装扮,此时完全中原人束的打扮,依旧一身白袍皮套。在他身后,四个亲兵已经握着刀把,下马把立在王猛身后的姚襄隐隐的护卫了起来。他们的行动也让门口的亲卫们心里警疑起来,隐暗的把一只手放在了腰侧。
亲卫进去不久,冉强就带笑迎了出来:“景国来了?一路劳累了吧。[]”
“见过大王。”,王猛随意的打了个拱手。
“姚襄拜见魏王。”,不同于王猛的称呼,姚襄作势就要跪下拜伏。
冉强明白姚襄话里的含义,那是在想等条件达成了再真心改称呼,急忙用手把正要跪下的姚襄掺了起来:“景国何须如此多礼,你我以后以兄弟相称,用这些虚礼做什么。”
“岂敢在魏王面前如此造次。”,姚襄连忙谦虚着。
正堂内,奉过茶后,冉强问候了一些家常客套话,却没有任何请姚襄下去先洗梳的意思,事情紧急,冉强也不顾不得这种客套礼节了,想必那姚襄也更愿意早把事情谈拢,放下心里的疑虑,这才能安心去休息一路的劳累。
“前许日,魏王遇袭,虽非襄所为,但襄深感诚恐诚惶,一直想要前来请罪,只是染病在身,不能亲来。此次王谏仪亲自到清河,襄深受感动,不敢再因病拖罪。此次擅自侵犯魏王的大帅,襄已经查明,共有五人,本拟绑来由魏王亲自处置。王谏仪劝襄魏王事物繁多,不宜因此等事劳魏王操心,所以襄就自主把这五人斩,亲带他们级,前来向魏王请罪!”,姚襄挺直的上身伏了下去,就在案边请罪道。
“此事已经过去了,景国不必放在心里。”,冉强摆了摆手。对于他来,姚襄斩了几个人,斩的是谁,并不重要,级只是一个态度而已。王猛自己做主不逼姚襄捆绑着这些人带到枣强,交给他处置,那一来是为了安抚羌众,一来则是为了让姚襄面上好看些。
“魏王容人之心令襄心服,襄代清河部众向魏王谢恩。”,姚襄再次伏下了上身。
“景国不须多礼。”,冉强虚抬着手,对于姚襄,他在心里还是很敬佩的,在汉胡对立的年代,这个人却让治下的民众,无论胡汉,都衷心拥护,很是能得人心。为人又精通礼仪、诗书,待人宽和有礼,连江南那些喜爱清谈的名士们,也都听过他的名声。即使是在兵败部散的时候,却也能很快就周围追随的百姓重新聚起势力来,可见,姚襄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知道景国一直心有疑虑,天下大乱之时,英雄辈出,尔虞我诈、人心难测,不由得景国不常生防人之心。自古夏胡分离,中原多曾贬视胡人,致使如景国这般有大才的人却不能显名于史书。景略可以为证,孤在此立誓,自此以后视景国为汉人,只要景国不负我,孤也决不负景国。”,冉强忽然起了爱护的心思,真诚的道。
姚襄显然有些惊讶,冉强突然的肺腑之言出乎了他的意料,虽然他经常怀着警疑和防备的心,但内心还是十分敬佩和向往中原诗书中所讲的那些一诺千金、坦坦荡荡的[士]。冉强的话让他心里荡起了一股热血,当心里向往的事情忽然出现苗头的时候,他也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心态。
“不知大王如何才能让我等被士大夫视为汉人,而非仅仅为胡人编户?”,姚襄毕竟在家族里熏陶了很久,虽然心里依旧有着向往,但很快就冷静下来。仅仅由魏王下令把清河的羌众编为汉户是不行的,姚襄十分明白这种编户在中原士大夫眼里,依旧不过是内迁的胡人而已,这离姚襄想做一个被中原士大夫承认的真正汉人的愿望还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