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直系隐患(1/1)

鄂军是不是不行了?这个话题的热度成为这个时代话题的主旋律,世人都在揣测,鄂系军阀什么时候会完蛋……

并有专业分析者搬出一套盛极必衰的理论,讲的头头是道,最后得出的结论则是:鄂系军阀必然衰落!

或许鄂系军阀总有一天会被其他军阀势力所取代,但至少不会是现在,起码现在而言,一场失利代表不了什么。

“父亲,鄂军败了,青年军的一个连全军覆没,五百多人,一个活口都没留下,都被滇军给收拾了。”

少帅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老帅,张作霖躺在摇椅上,微眯着眼睛,打盹,嘴里还哼着小曲。

“哦?青年军败了,如此精悍之军队,全都死在了内战中,真是可惜,可惜了,要是用来对付小鬼子,而不是打自己人,那该多好。”张作霖感觉甚是可惜,青年军是鄂系军阀的招牌,高学历,高军事素养,一流的军事装备,甚至当得起中国军队标牌这个称号。谁都眼馋,谁都想要这么一支军队,可是眼馋没用,要的起,养不起,等养

得起的时候,却没有士兵来源,要知道,青年军的士兵们起码至少是中学水平毕业的学生,军官都是军校生。

清一色的洋码子装备,一水儿的顶配。

是袁兆龙独步天下的资本,也是众军阀们忌惮的利刃。

“六子啊,你说,他们的青年军要是跟小鬼子开打的话,能有几成胜算呀,我说的是同等条件之下。”少帅想了想,回答道:“约莫五五开吧。”这是一个毕竟谨慎和实诚的答案,从清末到现在,对外战争中,都是胜少败多,伤亡率几乎达到1:10几的代价,就算如此,还是输的时候太多,胜的次数屈指可数

。莫说装备,但从士兵们伙食上就能看到差距,洋人士兵吃的是牛肉和面包,而北洋军和清兵们,吃的是糠咽菜和稀粥,就算如此,还是经常性的吃不饱,饭都吃不饱,吃不好,拿什么来打仗呢?打造出一

支能吃饱,而且识字认字的精良装备部队,维持七八千人的规模,对于袁兆龙这一个地方性军阀而言,已经是极限了。

无力也没钱将全部的鄂军升级到如此水平,因此,整个鄂军之中,能够与之叫板洋人军队的,并且正面对抗,不落下风者,除了青年军之外,再也找不出第二支。

“你再说,若是咱们奉军与小鬼子开打的话,同等级别之下,咱们又能有几成胜算呢?”少帅沉默了好长时间,用不自信的语气回答道:“四成?”张作霖晃了晃手指头,说道:“不到两成!”

“父亲,这是不是太低估咱们自己了吧?”

少帅不信,四成胜算,是他咬了咬牙给出的数据,其实在他的心中,三七开就已经算是不错的概率了,但他没想到的是,老帅居然将这个数值直接砍掉了一半!“你啊你,还是太年轻,当你真正的深入了解一下小鬼子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差距了,老子刚学了一个新词,叫天壤之别。装备就先不提了,单说当兵的人吧,咱们的兵马虽然不少,经过扩军之后,三十多万,将近四十万之多,九成九以上,名字都不会写,这不叫当兵,这叫混饭吃。再看小鬼子关东军这帮兔崽子,个个都认字,而且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与咱们相比,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这

差距,我都不敢想象,也不服气,但没办法,妈了个巴子的,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实,不容反驳。”心气神儿甚高的老帅从来不怕任何人,也不服人,可当他进入到鬼子兵营的时候,他真正明白了差距是什么意思,也明白了当年袁世凯为何不敢同小鬼子直接翻脸的原因。如果鬼子的野心依然不受控制的

话,中日之间必将存在一战,双方都在为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做准备。作为御敌的先锋官,老帅张作霖自然明白清楚自己身上的使命,如果开战,关外必然是首当其冲的主战场!

没有妥协和退让的余地,义不容辞。

但是当清楚地看清楚双方之间实力差距和对比之后,张作霖对将来的战争不抱信心,拿什么来打赢呢?

在找到这个问题答案之前,张作霖不想同鬼子翻脸,只要他尚在一天,就要尽最大程度的努力,将威胁化解在可控范围之内。张作霖换了一副语重心长的语气说道:“六子啊,老子的年级也大了,打下的这片基业,早晚要交到你的手中,我活着的时候,倒还好说,有什么吃不准的地方,我还能给你指点一番,可是等我死了之后呢

?你又能依靠谁来擎着你呢?郭松龄?”老帅的孩子不少,真正成气候的不过少帅一个罢了,随着年级的增长,接班人的问题提上了议程,张作霖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不比袁兆龙正值身强力壮之年。将来这个国家,必然会是吴佩孚、袁兆龙和

他的争夺,至于曹琨,被张作霖排除出了行列。他已经与吴佩孚交过手,虽然战败,但是摸透了他的套路和性格,吴佩孚这个玉帅名不虚传,当世一流战将,可张作霖并不怕他,吴佩孚什么都好,就是一点不好,过于愚忠,掌握着直系大权,说一不二

,名副其实的一把手,按理说,直系自从直奉之战之后,就已经从曹琨时代过渡到了吴佩孚时代,换做是旁人,早就将曹琨一脚踢开了,就像是当年,曹琨踢开冯国璋一样。可吴佩孚没那么做,尽管是大权独揽,可依然忠心于曹琨。不想当总统,也不想当老大,看似无欲无求,安心的在曹琨的手下当一个老二,真不知道他这个酸秀才是怎么想的。说他是忠心也好,愚忠也罢

,总之,这便成了他的弱点之一。这种“二元化”的领袖机制,保留了曹琨的名义上的权威和吴佩孚的实际领导力,看似调和不错,实则隐患重重……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