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学生们的后台
10年的时间,有信心接班未来的**吗?
学生们深思熟虑,忽然间有一人举手喊道。“我能!”
“我也能!”
“我也能!”
“我!”
陆陆续续的声音响起,回应的人越来越多,袁兆龙点头,表示满意学生们的态度,他相信这不是敷衍,这是他们思考之后给出来的答案。
“光阴似箭,时不我待。内乱不止,外辱不休,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一代人,可不能因为我们生逢乱世而自暴自弃,自哀自怨改变不了现有局势。自强救国才是王道!
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去欧洲、去美洲、去东瀛,从此过上舒服平静,无忧无虑的生活。
可无论如何选择,都改变不了我们血管里流淌着华*血液,改变不了我们是炎黄子孙的事实。如果热爱这个国家,怀有一个拳拳爱国之心,请竭尽所能的帮助我们共同的祖国,重新走上那条崛起之路上来,让这个国家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夺回属于它的地位!
同学们,拜托了。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与国无疆!”
“好!”
热烈的鼓掌声久久不停,袁兆龙的发言极大的鼓舞了学生们的自信心,袁兆龙这个教育总长也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
段祺瑞自以为是,认为给袁兆龙挂一个教育总长的职位,并且将他赶走,以此来让他远离核心权力圈。袁兆龙要用实际行动告诉段祺瑞,他这种想法太幼稚,太天真!
浅水困不住真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段祺瑞控制住的是现在,而袁兆龙把握住了未来。
“大胆的去做你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记住,我是你们大家最坚实的后盾!不要畏惧强权和阻挠,年轻人就该有属于年轻人的朝气,记住,我是你们的校长,我叫袁兆龙。”
“校长好!”同学们从心底喊出了这句话。
……
“段*理,袁兆龙这家伙最近可是不太安分,从北跑到南,又从东跑到西,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南京、上海,大学都被他给转遍了,四处演讲,发动一些不着调的反动言论。还说什么,年轻人是**的未来,又说您们这拨人都老了,早晚都要交权,什么话难听说什么。看样子,他是想煽动学生们造反的节奏,再不管就不行了。”
袁兆龙每到一个地方的讲话内容都逃不过段祺瑞的耳目,也时常有人在段祺瑞的耳边进言,不能再放纵袁兆龙这样下去了,四处宣扬反动言论,早晚得出事。
不过,段祺瑞倒不介意,嘴长在袁兆龙的身上,随便他怎么去说。虽然一直都在外面跟学生们打成一片,反皖系反军阀,让他在外面这么溜达,总比留在北京给自己添乱要好的多。
至于煽动学生们造反这种危言耸听的言论,段祺瑞更是不在意。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段祺瑞不认为一群文弱的学生们会给他造成实际性的威胁,不足为惧。
“学生们有什么可怕的,一群书呆子,他们手里有枪吗?有炮吗?还是兜里有钱呢?穷学生们而已,放在以前,就是一帮酸秀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必过于放在心上。”
“可,袁兆龙如此放肆散布这种荒唐的言论,若不加以管束,难免会让他更加放肆。”
段祺瑞不介意的摆摆手。“话虽然说的难听,可也的确是实话,我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没多少年活头也是真的,又不能长生不老,所以说,接班当权的会是这帮年轻人,他说的没问题。”
“可……”
“行了。”段祺瑞打断属下的进言。
“凡是这种事情以后就不必在我面前提及了,聒噪,无用,他喜欢演讲,就让他去。对了,替我转告他一句,他在上海演讲时候用的莘莘学子不对,帮我问问,是不是他的国文老师死的太早了,丢人现眼,还是教育总长呢,传出去让人家笑话!哈哈哈!”
段祺瑞不会过多的干涉袁兆龙的行为,随便他怎么样,只要他手底下的军阀们老老实实的就好,因为段祺瑞还有更加重要的事要处理。
欧洲那边来消息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正式展开了同协约国之间的谈判程序,以和谈的方式解决战争问题,虽然德国人没有直接承认投降,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乞和了。
在过去的1918年11月,德国爆发革命,法国元帅、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代表协约国在贡比涅森林,在一节列车车厢内接见了德国代表团。下令宣读了协约国提出的停战条件,并要求德国必须在72小时之内答复。
经过谈判,德国只从协约国方面得到了微小的让步。
当时的谈判过程中,担任参谋官的柏天赐有幸成为唯一一名东方人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虽然他并没有发言的资格,可他却见证了福煦元帅看着这份停战协议摇头叹息的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柏天赐一直不理解福煦元帅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也曾问过,然而福煦元帅只是摇头不语。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柏天赐通过各种资料和途径以及实际走访,终于弄明白了福煦元帅这番话的意思。
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牵扯范围之广,死伤程度之大,堪称历史之最。
虽然最后的结果以德国战败而告终,德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并没有因为这一战而彻底击败德国人。德国的工业基础仍在,好战的日耳曼武士精神也没有被击垮,通过停战的方式,而且保全了现有实力,保留了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此时战败的悲观情绪将会在未来的岁月中转化为复仇的动力,仇恨的日积月累未来甚至有可能成为又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