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段小插曲,司徒杏儿的心情总算恢复了一些,正当她准备着手处理工作时,一个电话突然打了过来。
司徒杏儿看了一下电话号码,立刻皱起眉头,是妈妈打来的电话,不用说,肯定是为了相亲的事。
“喂,妈,有很么事吗?”司徒杏儿皱眉道。
“杏儿啊,都几天了,你请假请到了没有啊?人家志高都等得不耐烦了,我可跟你说,人家条件好着呢,上门求亲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要是慢了,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妈,他不愿意等就不愿意等,女儿又不是嫁不出去了!”司徒杏儿道。
电话那头响起不满的声音:“杏儿,你现在翅膀硬了是不是,连妈的话都不听了,妈把你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容易吗……”
“好了,妈,我不是那个意思。”司徒杏儿打断了妈妈的抱怨,道,“我的意思是他要是连等一会儿的诚心都没有,说明根本就没有诚意。”
“话可不能这么说,你见都不见人家,凭什么让人家干等你?杏儿,你是不是没请假啊?”
“不是,是这段时间真的忙,老板不批假呢!”司徒杏儿连忙道。
“什么破公司,挣的钱不多,上班倒是多的很,我看你要不别在江城上班了,回来吧,以你的条件,还怕找不到一个条件好的丈夫?”
“妈,我说了,我想自己独立生活,不想依赖别人。”司徒杏儿有些无奈地道。
“你什么都好,就是性格太硬,明明是个女孩子,却比男孩子还要要强,你这样下去,早晚要吃大亏……”
电话里母亲絮絮叨叨的说着,却拨动了司徒杏儿心中最柔弱的那根弦,司徒杏儿鼻子一酸,两串泪珠便簌簌滴落下来。
“杏儿,你怎么了?”电话另一头,母亲似乎察觉到一些异样,追问道。
“没事没事,妈您继续说!”司徒杏儿抹掉眼泪道。
“反正这个事情你要放在心上,我和你爸就你一个女儿,将来可都指望着你呢,你赶紧请假,回来见一见志高知道吗?”
“好的妈,我尽快!”
又好说歹说的敷衍了一大阵,总算打发了母亲,司徒杏儿放心电话,揉了揉额头,愁肠百结。真是一事未结,又添一事。
下班之后,司徒杏儿早早的回到家中,路过小区门口的时候,门卫大爷问道:“闺女,这些天是不是闹矛盾了?那个小伙子好几天都没出现了。”
司徒杏儿强笑道:“已经分手了。”
“姑娘,你可别怪老头我多嘴。那个男娃子可是个难得的好人,老头我活了大半辈子了,肯定不会看错的。你们可不能为了一些小矛盾小脾气就放弃了一个能互相扶持一辈子的人。”门卫大爷意味深长地道。
可惜龙青现在正在深山里,听不到这番话,不然准会听得泪流满面,事后还说不定还会给老大爷拎两瓶酒来。
“大爷,我知道了,谢谢您的提醒。”司徒杏儿沉默片刻后真诚地道。
回家后,简单地吃过晚饭后,司徒杏儿呆呆的坐着。明明是周五,她却没有一丝高兴的感觉,反而觉得空落落的,完全不知道这两天该怎么度过。不想看电影,不想逛街,不想旅游,,不想运动,不想出去玩……
打开电脑,放了几首姬空灵的歌,听着那空灵澄澈的声音,司徒杏儿总算是慢慢平静下来。
正在这时,手机响了起来,却是夏青青发来一条信息:“杏儿姐姐,明天一起出去玩好吗?”
司徒杏儿犹豫了一下,回复道:“明天我要加班,没有时间。”
“哦!”夏青青回了一个字,接着又道,“师父和妍妍、娆娆她们出去训练去了,现在都没几个人在家,好无聊啊!”
司徒杏儿放下手机,不再回复。并不是她对夏青青有什么意见,只是她现在单纯的不想跟龙青或者他身边的人有任何接触。
“你有你的家人,你的徒弟,你的学生,你的情人……”
第二天下午,司徒杏儿正在家中学习,电话又响了起来,一看之下,竟然又是妈妈打来的电话。
“妈,又怎么了?”司徒杏儿非常无奈的道。
“你看你,这是什么语气,好像不欢迎我似的,白把你养这么大了……”
见老妈又要借题发挥,司徒杏儿连忙道:“妈,您打电话到底是为了什么事?”
“哦,我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到江城火车站了,你赶紧去接我!”
“什么?”司徒杏儿大叫着站了起来,“您怎么来了?”
“你这话说的,我怎么不能来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您怎么这么突然,都没提前打一个招呼?”
“你看你这态度,我敢打招呼吗?我要是提前打招呼,你一定又会这忙那忙,不让我过去!”
“怎么会?”司徒杏儿讪讪道。妈妈既然是半个小时之后就要到了,只怕昨天打完电话后就上了火车,看来这次的逼婚是认真的啊!
“好了不说了,我手机快没电了,你赶紧去火车站等我,要不然到时候我不好联系你!”
司徒杏儿无奈的挂了电话,她并不是不欢迎母亲,只是这个时间段自己实在有些心力交瘁,不想多听母亲的唠叨,现在看来,是跑不掉了。
匆匆换过衣服,司徒杏儿搭上一辆出租车,赶到了火车站。没过一会儿工夫,便见滚滚人流从里面涌出,司徒杏儿连忙睁大眼睛,仔细分辨着,不一会儿就见人群中一个穿着亮红色衣服、面容姣好只是身材有些发福的中年妇女在人群中四处张望。
“妈,我在这儿呢!”司徒杏儿连忙招手大喊。一连喊了好几声,中年妇女终于看到了,高兴地扭着腰肢走了过来。
“杏儿,你这是咋的,脸色这么差,是不是最近大姨妈失调啊?”司徒杏儿的妈妈也不顾四周都是人,见面就丢下一句雷人的话,一瞬间,周围十多个人都把目光投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