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入冬(1/1)

榕姐儿含着手指,呆呆的看着谢韫清,都快胖成球的小玄子在榕姐儿脚下打着转,盯着榕姐儿手中的腐皮卷,留着哈喇子。榕姐儿不理睬它,小玄子就委屈的哼哼唧唧。

谢韫清朝榕姐儿看过来,笑着问道:“姑姑脸上可是有什么脏东西?”

榕姐儿摇了摇头,又迈着小碎步跑过去,“姑姑,都说‘拿人手软,吃人嘴软’,我吃了萧玄哥哥这么多零食,我是不是就欠了他好多东西?”

这么小的孩子,跟谁学这么多人情往来的?谢韫清不由头疼,看着榕姐儿亮晶晶的眸子,谢韫清拂开榕姐儿的额发。“这些是送给姑姑的,就算欠,也是姑姑欠他的,与你没有关系,记住了?”

可是她分明吃得最多啊?榕姐儿疑惑的眨眨眼睛。

“你啊,就别胡思乱想了,好好长个子才是最紧要的。”谢韫清点了点榕姐儿的额头。

榕姐儿抬手捂着脑袋,转身就往门口跑去,跨过门槛时,终于大发慈悲,将手中的腐皮卷扔给了小玄子。

谢韫清朝连翘递了个眼神,连翘示意,收拾了大部分吃食,带着丫鬟们送到了各位小主子的院子。

榕姐儿走后,蔚然居终于清静了下来。

谢韫清嗅着馥郁的桂花香,难得感到无比的惬意。

桂花落尽时候,冬天也到了。

素来爱娇爱俏的小娘子们也穿上了厚重的冬装,一个个也减少了出门的频率。除去进宫陪覃郡主,谢韫清别的日子都是待在蔚然居。屋里面烧着火盆子,温暖犹如暖春,一向畏寒的谢韫清更是不愿意踏出屋门一步。

谢韫清临窗而坐,做着针线活,不时的抬头朝外看一眼。

青萝不知到底是什么缘故,见姑娘心事重重,便道:“屋里面光线太暗了,姑娘先丢下这些活计吧,仔细又伤手指又伤眼睛。”

谢韫清便将做了大半的小帽子搁下来,托着腮看着窗外。

青萝问道:“姑娘这是在看什么?”

“今年似乎比往年还要寒冷些。”谢韫清道,其实她哪里还记得去年和今年到底哪一年更冷,只是她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东海发生了暴乱。

天气严寒刻骨,京城的百姓们好歹还能过冬,然而东海郡的百姓们却遭了大罪了。

东海郡的百姓们靠海而居,一到寒冬,海面都冻起来了,渔船不可能出海,临海百姓们就靠着往日腌制好的咸鱼、咸菜过冬。

今年寒潮要来得更猛烈些,许多渔家来不及准备好充足的食物,海便被冻住了。

因着上次胶东郡的事情,天子现在对百姓们管束得很严格,严禁百姓们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区划。东海的百姓们不仅要忍饥受饿,每日吹着凛冽的寒风,皮肤都皲裂了,就想着离开家乡,去南方过冬,等来年春天再回来。

谁曾想,却被拦在了管道上。

一边是天子的命令,一边是如潮水般蜂拥涌来的百姓,东海郡太守脑袋都要大了。

东海郡太守坐在衙门里,屋里面摆了两个炭盆,他分明捂得严严实实的,还是觉得牙关子直打颤。

这鬼天气真是邪门了!钱太守暗暗咒骂了一句,听着属下的回禀,浓黑的眉揪作了一团。

他就说,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鬼地方当太守?当初还以为东海郡临海,船商往来络绎不绝,他来当官,应该会捞不少好处。没想到东海郡就弹丸大的地方,虽然临海,但是并不富裕。

十几年前,这里来了一群倭寇,靖国公谢邕率领军伍迎击倭寇,将其赶出了大周的疆土。倭寇走了,东海郡难得平静了好些年。

然而被倭寇劫掠了多年,这里早就变得又贫瘠又落魄。

钱太守沉重的叹了口气,自己上任这么多年,别说没捞到好处,还经历了好些惊心动魄的事情。每每想到这些,钱太守越发的郁闷了。他还不到四十岁,正是盛年时候,难不成一辈子都要蹉跎在这儿了?

想到自己的妻儿,当初原先与妻儿老母说好的,等自己在东海郡立得住脚了,便将他们接过来。刚来东海郡那会儿,钱太守还时不时的思念亲人。如今却庆幸,得亏没将家人们接过来,真要过来了,这里民风粗犷,家人们是享受不到一点儿官老爷亲眷的荣耀的,还要跟着一起受罪。

钱太守直感到骨头都冻疼了,心道这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衙门都已经修葺好多回了,仍然是四处透风。

待开春回京述职时,他一定要争取留在京城,再也不来这个鬼地方了。

钱太守想着想着,突然觉得鼻子里发痒,刚有打喷嚏的想法,忽然便有人推门而入,径直跑到了他跟前。

寒风呼啸钻了进来,钱太守连连打了数个喷嚏,怒道:“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钱太守目光落在自己肿胀发红的手指上,觉得格外的辛酸。

来的是个小衙吏,噗通跪倒在地,“大人不好了,那些刁民已经冲破防线,这会儿已经杀了咱们两个人了。”

钱太守脸色大变,“他们……他们怎么敢?”说完这话,钱太守险些要咬断自己的舌尖,人在求生欲面前,还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做的呢?

小衙吏悄悄抬头,正看见了钱太守一张灰败的脸,不由慌了神。

“传令下去,加派人手,务必拦住官道,不许任何人离开东海郡半步。”钱太守冷声下命令。

天子已经下了死命令了,要是真有人踏出东海郡,他这个太守第一个就要受惩戒。

“不好了不好了!”

钱太守抑制住自己的怒火,看着急急忙忙冲进来的另一个衙吏,吼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大……大人,”后来的衙吏身子颤抖犹如筛糠,“倭寇来了……”

钱太守眼前一黑,险些昏过去。

倭寇登临东海郡的消息一下子便传进了京城。

这么多年来,京城繁华太平久了,早就忘了倭人有多么的凶残狠辣。

如今倭人的名头再次被提及。

尘封已久的记忆匣子被打开,不少上了岁数的人顿时面色惨白。

许多人是当年从东海郡逃出来的,亲身见识过倭人有多么嗜血残忍,一想到曾经经历过的一切,这些人都忍不住泪如雨下。

虽然早就离开东海郡了,但是那里毕竟是自己的故土。很多人都存着落叶归根的心思,京城再繁华,终究不是自己的根,他们都准备回东海郡安度晚年。没想到,东海郡又乱了起来了。

天子感到脑袋都要炸裂了,上朝时更是面色铁青。

众臣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儿动静。

“当年那群倭人不是被赶出我大周的领土了吗?怎么还会卷土重来?”天子目光往某个方向看了一眼,又面露不悦:“谢邕呢?”

“回陛下,今年天气格外寒冷,那群倭人是来掠夺粮食的。”

倭人们居住在一座小岛上,每当天气寒冷时,便会来大周掠食。

只不过,自打十几年前被赶出大周的领地后,倭人们便再也不敢成群结队的上岸,只偶尔会三三两两的过来。因没有造成恐慌,东海郡的太守便隐瞒了下来没有上报。

谁知道,今年突然又有成百上千的倭人结队而来。看着架势,显然是准备再大周久居了。

他们蛰伏了这么多年,可不就是为了如今吗?最为忌惮的谢邕交出兵权,不再管事,大周的将领们又出于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人能顶替得上谢邕。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一想到大周的百姓生活富足,而他们只能窝居在芝麻大点的小岛上,倭人们便觉得异常的不甘心。

他们也不要求多,只要能占了东海郡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与谢邕不对付的臣子虽然有意落井下石,编排谢邕几句,然而一看到天子的神色,谁都不愿意做那个出头鸟,便将想说的话咽了回来。

谁都知道,天子正头疼着,这会儿凑过去,万一天子更为恼怒了,他们的身家性命恐怕早就没有了。

天子又看了一眼从前谢邕所站着的位置,才想起来,谢邕已经数月不曾上朝了。好嘛,他还得打点政务,谢邕竟然悠闲至此。

想到东海郡的暴乱,天子有心将谢邕招过来,但是一想到谢邕的年纪,以及这些年来身上留下的病根子,恐怕谢邕没等撑到东海郡便撑不住了。就算到了东海郡,又有何用?一大把老骨头了,还能威慑住嗜杀成性的倭人不成?

可是不派谢邕,又能指派谁过去?谢邕的几个儿子,都没有走武官的路子,反而从小就跟着读书,如今任了职,都干着文官的活。总不能认命谢邕的儿子为将军前赴东海郡抗倭吧?

天子握紧了拳。

放眼朝堂,竟然无一人可用的。

谢邕已经许久不领兵打仗了,这京城更没有可用的将领。

自己没事这么乱猜忌做什么,现在连得心应手的人都没有,天子险些气得吐血。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