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六十章 40年代中自贡、重庆和北平(1/1)

span class="content-word"

第六十章

/span

40年代中自贡、重庆和北平

1947年开春,若颖来了信。她在北平安顿得不错,和金大夫一起办了家私人诊所。只是抗儿北归之后还不甚适应,水土不服,生了几场病。

虽都不是碍大事的毛病,可孩子却是总不快乐,两岁多了,还不怎么肯说话。开口了,仍是重庆话,央求若颖要回重庆,还几次念叨着想干爸。

她虽只不经意提起抗儿想我,可我猜她的意思,该是希望我能去北平一聚。这事我自然也是愿意的。能看到若颖,看到抗儿自然是件好事。

到得三月初,即将成行之际,德诚从外面带了报纸回来,说是满街都在议论国共彻底撕破面皮了。我忙着拿过报纸,仔细一看,却都是真正不详的兆头。

国府给中共发了最后通牒,限令中共代表三月五号前离开南京、重庆和上海,还要关闭重庆的新华日报社。这表面上虽只是逐客令,却不如说是下了战表。

此时只能暂且放下北平之行,心里首要挂念的,便是白莎和琴生的安全。那该是一个礼拜天,我叫德诚备好车,便去到民权路他们家里。

人到楼上,却是敲不开门。此时我心里更是七上八下,只是怕他们已经遭遇不测。见我急得那般模样,德诚却也不是全解,只劝我放宽心,初春周末之时,年轻人出去踏青游玩也是情理之中。

我虽然心急,可知道他们的事情毕竟不一般,也只能等下去。在担心中过了两个礼拜,报上的消息却是噩耗连连。到了三月中旬一天,忽然看到报纸上面说国军已开始在陕北行动,由洛川和宜川,十几万人直指延安。

我那时谈不上是什么左派,与民盟的联系也多少断了。可因为白莎,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自己的同情和关注投向了那一方。此时,正可谓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心里既想到了国家民族之运脉,更是为着一群我喜爱的年轻人的安危而忐忑。

原本我想着陕北毕竟是共产党十几年经营之根基,而此前听来,八路军虽比不上国军的精锐,但至少也是百万之众,总该能左右周旋一番。可谁知也就是五六天的光景,报上便是铺天盖地的延安大捷、陕北光复的消息。

那天的号外一出,重庆满街便又是一轮锣鼓鞭炮。政府必定是有所组织,可说来百姓们期盼从此天下太平,也未可厚非。我自己那时侯也说不上有多高的觉悟,更说不上什么信仰,只是盼着所有人平安。

这消息出了之后一两天,德诚来报信,说是看见了琴生。他这人谨慎,并没有前去打招呼,只是远远地看着。琴生看是刚从外地回来,手里拎着皮箱。至此,我心里总算是稍稍平复,便准备着那一两天去家里看看究竟。

到得第二天早上,还未等得我和德诚商量何时出门,白莎却和琴生一道来了。看见他们来,我自是高兴,也顾不上询问延安或是重庆的情况,只是招呼着德诚准备早饭。

白莎倒也没有客气,只是轻声说道:“麻烦舅舅了。也没打招呼,就跑了来。”

我看着他俩,脸上都挂着难以掩盖的憔悴。白莎还好,只是原本神采奕奕的双眸中多了些血丝和倦意,面颊上也少了些润色。琴生却是容颜苍白灰涩,身子更见单薄。他手里拎着一只皮箱,虽不是很大,可他提了这一路,额头竟满是汗水。

我看他拿着也吃力,可又不好意思放下,便想过去帮他一把。我这一向前,琴生却好似不放心,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我一怔,也有些尴尬,正不知该如何,倒还是白莎反应得快。她双手握住皮箱的把手,柔声地说道:“我帮帮你,先放下吧。舅舅这儿没事的。”

箱子放下了,琴生仍是显着不安,只是守在箱子边笔直地站着。白莎轻轻地拽了拽他的衣袖,爱抚地说道:“这一路走累了吧。先坐下,我给你擦擦汗。”

直到此时,白莎和琴生也未说出此行的来意。德诚端来早饭,他们便也只是默默地吃着,偶尔地问答几句却是欲言又止。

此时德诚怕也是看出了些端倪,便起身说道:“先生,我出去买些酒菜,就让白莎小姐和琴生少爷在这里吃了午饭再走。”

德诚还没走两步,却是被白莎拉了住。她笑着说道:“德诚叔,别忙了。我们待一下还要去上班,不吃饭了。一起坐坐,这事儿您也帮着参谋一下。”

我本以为白莎担心德诚在此会走漏风声,谁知她却是主动让德诚留下。这话不但让我有些诧异,琴生脸上也透着些迷茫。

“舅舅,”白莎不急不缓地又说了起来,“有件事要麻烦你,是庆哥的事。我本来说这事一定是找舅舅最妥当,可琴生说怕麻烦你,拖了几天也不来,庆哥那边又着急,我就硬把他拽了来。”

她说起是庆哥的事,我心里就有些明白,便道:“上次见着他,我还答应他照顾他的业务,既然是他的事,我一定想办法。”

“我说就是嘛,”白莎会意地看了看琴生,接着说道:“这事儿,要说也是庆哥业务上的事。他有一个朋友,准备着要存一笔钱在万县他们银行里面。这钱都是银元,他原本要自己带着去的,可是家里出了急事,这钱又不是小数,带在身上不方便,可他答应了庆哥又不好失言。庆哥就让他把钱放在我们这儿,再想办法。我和琴生都抽不开身,我就想不如我们把这钱给舅舅,你从银行汇国币过去。”

白莎这番话说得自是入情,可我却觉着有些不妥,便问道:“现在国币跌得这么快,庆哥那朋友这样岂不是要吃大亏?”

“舅舅,还是你细心,”白莎笑着说道,“没事的。那朋友是让庆哥帮他在万县买块地,再入股一两家生意。钱到了就拿出去,也差不了一两天的。我想舅舅你手头要留着些银元也正好以备不时之需。”

还未等我答话,倒是德诚先出了个主意:“先生,您要是怕亏到了人家,那不如就加上个半成,再汇过去。这样就算是过个几天,人家用钱也不亏到,咱们拿着这银元,总是涨的。这样不大家都好?”

这些世事上,德诚自然是比我算得精细。只是他不知我心里想到的。白莎这事说来倒也合情,可细细想,却真不知是否是实情。

自抗战胜利,也就是一年半的光景,国币对美金从两千出头跌倒了一万二。既然是生意人,便不会想不到这一节,更何况还要把银元托给别人?可或许白莎和庆哥如此安排却是有深意,既然是他们的事情,便是大事,也就不再多想。

“那也好,”我说道,“德诚,就按你说的办,不过按今天的价,再加一成吧。”

若是放在往日,德诚想必会说我这么做了不合生意场上的规矩,即便是好意却也难免让旁人尴尬。可这是白莎的事情,他也就不再说什么,反倒是兴致蛮高地马上去汇钱。

见他走了,我心里虽是挂念延安的战况,却也知道白莎不会多说,便和他们说起了若颖的信,还有去北平看看的想法。他二人听了,却是欲言又止。

我猜到他们的心事,便言道:“白牧师葬在了燕园、琴生的父母葬在香山。你们身上有事,去不了,我就去祭扫祭扫。这本来也是应当的。”

“舅舅,替我给白牧师的墓照一张像吧。然后寄给伊莎白小姐。”

我有些不经意地顺口问道:“我带回来,你寄给她不是更好?”

白莎的脸上掠过一缕苦涩的神情。她低下头,喃喃地说道:“好久没给伊莎白小姐写信了。她的信我也没回。以前,”白莎顿了顿,抬起了头。她的脸虽然侧着,我却能看见她眸子里的忧伤:“以前我和白伊私下里商量,将来一定要做伊莎白小姐的女儿。要不然她太孤单了。可我怕是要食言了。”

半个月后,该是上路的时间。启程前总要给若颖拍电报,可却又踌躇起来。我们毕竟都不再是少年人,虽然重庆送别之时也算是相互表白了心意,可毕竟隔了一年,相距千里,也不知她此时心境。思来想去,最后也只是说去北平办些事,顺道去看她们母子,这样怕是大家都免得尴尬。

想想我和德诚二人,二十多年曾前一道去北平—只不过那时还叫北京。如今将要故地重游,心里却难得找出多少欣喜,倒满是离愁别恨、物是人非的怅惘。

自前门火车站下车,德诚便去找车准备先去西直门,然后再搭车去清华园外。谁知打听下来,那当年名气不小的旅馆竟是已在北平接收之后被认定为伪产,歇业转为他用了。不得以,只能在西直门内先行住下。

四月初的时节,北平正是山初绿蔼,燕待芳菲。西郊本是前清三山五园,宫禁所在。民国以降,此地更是游春踏青的好去处。清华园和燕园,自七七蒙尘到四五年重光,此时颓唐洗尽、春意悠然。想来二十八年,弹指一挥间,自己虽鲜有华发,心中却早已金剑沉埋。

在燕园里打听到了白牧师的墓地,是在未名湖畔的一片绿茵之中。顺着湖岸边,走至一处小径,再往里应该就是了。人到此时却又心生踌躇,脚下渐渐徘徊不前。

自己对白牧师,还有伊莎白,毕竟有情更有愧。这情和愧变成表面的漠然,而心里却更是不安。若是他还在世,或许还好,我想他慈爱的目光,必然会让我的心结顿时冰消。可现在,一抔黄土,六尺之下,却是阴阳永隔!

这种时候,德诚总是体贴我的心思。他见我不愿前行,就指着左手边道:“先生,刚才和学生们打听的时候,说那里曾经是以前哪个王爷的园子,后来归了民国的大总统,倒是可以去看看,歇歇脚。”

随着德诚走过去,却见得是一片不小的园林。园子当年想必是十分繁盛。这里离着圆明园不远,说不准真是哪位天潢贵胄的赐园。只是皇朝倾覆,园林颓废,如今虽是春意盎然,却是遮不住几分凄凉。

走得近前,大门外,镌刻有题记,印证了德诚听来的故事。这里原本是前清一位皇子的赐园,后几经辗转,咸丰年间,英法联军焚毁三山五园之时,这里也被殃及,从此渐废。

后入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从逊清皇室处租下园子,又是大兴土木一番。只叹是好景不长,国府迁都南京之后,此园便又冷清下来。读到这里,让人不禁怆然。纵使一处园林却也如这般沧桑百年。虽说如今抗战胜利了,可凋敝之景仍难遮挡。

再往下读,却道如今这园里唯有二道的垂花门是前清旧物,而之后的西式建筑却都是徐大总统所为了。园门并没有人看守,手一推,应声而开,进去不多远便是那道垂花门,看上去果然不凡。材料硕大,形制端庄,两厢楹柱上,挂着蓝底金字的一幅对联。

楹联两端的漆皮已经不在,木制焦黑,果真如铭记上所云,应该是在联军焚园时被殃及。所幸只是烧到了边角,字迹仍是可辨,看过去那上联是“乐天知命”,下联是“安土敦仁”。

那副楹联,我默默地念了几遍,心里只是觉着这或许也算是天意,又或许是白牧师为自己特意安排的归宿之地。他的中文名字是乐仁。记得小时候我问他这名字的来历,他说是对中国古来先贤的崇敬,岂知竟是在这里看到了出处。

想到这儿,不禁更是羞愧。白牧师在此处长眠,我想应是他的信仰、他的母国和他对中国的爱之间都已平和。他既能如此,对我这个不肖的晚辈自然更不会再有心结。

这么想着,久久以来的芥蒂也就释怀了。顺着原路回去,不一会儿便在绿荫中找到了白牧师的墓碑。那是一块简朴的绛红色大理石,静卧在草地之中,如不离近了,便看不到上面的字迹。

还未等我有何表示,德诚却先跪了下去。或是因为腿上的旧疾,或是也上了些岁数,他险些扑倒,也就势在墓碑前恭恭敬敬地行了叩首的大礼。嘴里念叨着白牧师的恩德,一下子,泪水也簌簌地留了下来。

若在平时,我或许脑子里会思前想后,可那一刻,或许是被德诚的真心带着,也径直地跪了下去,心中默默地念着主祷文,愿他的灵魂与他归葬的土地一起永生。

在西城又住了一天,去香山祭扫过,便让德诚去东城再换个地方,这样去看若颖方便。若颖那时住在东四的钱粮胡同,家和诊所前后两个院。我想她不是在家便是在诊所,总是找得到的,也就没事先派德诚去报信,自己雇了人力车按照地址找了过去。

那是个礼拜六的下午,该是四点钟的光景。我想着此时病人该是不多,又未到晚饭的时间,如此便是进退自如。若有尴尬,看看就走也就免得大家不便。

到了院门口,只见着黑漆的大门旁挂着竖匾,上书“金林诊所”四个字。我原先便知道这诊所是她和老金合办的,可到了那里,看见这四个字,心里却仍是有些隐隐的苦涩。

自己毕竟不在她们母子身边,嘘寒问暖自没有可能,大事小事也帮不上忙,这就比不得老金了。这么想着,竟有些要打退堂鼓的意思,本要去按门铃的手悬在了半空。

正犹豫间,却听着身后一个纯正的京腔说道:“今儿下午我们休息。您要不急,礼拜一再来。”

我一回头,看见正是老金。他身上穿着浅色的西服,可手里却是拎着一篮子菜肉。他见着我,也是一惊,随即金丝镜后不大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右手在我肩上重重地一拍,说道:“老李,你这人也真是的。拍电报也不说清楚到底哪天到,害得若颖见天地念叨,也不知道怎么准备。她算着这几天也差不多了,可就是不见你。你怎么就这么杀过来了。”

我干干地笑笑,抱歉地说道:“有些事耽搁了一两天。”

“诶,怎么没行李?住下了吗?”老金热情地问道。

“前两天在西城办点事,就住西直门了。昨天才搬到这边金鱼胡同。”

“老李啊,不是我说你啊,你这就是真见外了。来北平,你说句话,就住这儿了,怎么还自己在外面找地儿?得了得了,咱们别这么站在当街地说话。快进来吧。”他一边说着,一边掏出钥匙打开了院门。

“你看,老李,也算你来得巧,”老金把手中的菜篮提到了面前,“今儿啊,咱们这儿的郑妈儿正好回家去了,轮到我做炸酱面。你可别觉着我是自夸自的,要说这炸酱面的手艺,我老金满北京城也是能数得上的。”

老金依然如旧,兴致盎然,说话也是他五句我能勉强对上一句半句。听他提起吃面,往事浮现,心中也涌起一股热流。我拍了拍他的臂膀,有些激动地说道:“老金,真难得,又能吃你做的炸酱面。”

或许老金之前并未想起那一幕,此时经我一提醒,脸上霎时绽露出天真的笑容,双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朗声说道:“若颖生抗儿那天,是不?你看我怎么给忘了。缘分,真是缘分。上次就是咱俩,今天可是还有若颖和抗儿,是更大的缘分。”

也许是因为这兴奋,老金的脚下更是加了速度,半拉半拽地带着我穿过前院,然后顺着二进院右手边的廊子拐进了厨房。

这里之前该是一条夹道,狭长低矮。外面天光尚亮,此中却几近漆黑。我的双眼一时还未适应此地的昏暗,更觉着如目盲一般,无所适从。可老金轻车熟路,虽没开灯,脚下和手下却是干练,只几下,便安排停当,还从不知何处拉出了一把凳子让我坐下,然后才把一盏瓦数极小的灯拉开了。

此时视力渐为恢复,看着老金又是洗菜,又是切肉,额头上不一会便渗出汗来。

“老金,我给你帮把手吧。”

“老李,你还跟我客气什么?咱们也是老相识了,谁还不知道谁?要说学问,你是留洋的高才生,那自然是没的说,一等一的。可要是说起下厨房,你可别怪我直说,这你是外行。”

“让你这么忙,心里过意不去,”我忙着表示歉意。

老金摆了摆手里的菜刀,啪地一声拍在了案板上的几头蒜瓣上:“干嘛过意不去。民国不是说人生而平等嘛,既然大家是朋友,谁给谁做顿饭算什么?又不是当年大清的时候了。要是在老年间,就是我们家这样的闲散宗室那也是得有几个下人,一群老妈子的。咱们旗人就是这么个命,死要面子、活受罪呗。”

我苦笑了笑,剥了一瓣蒜,递给他。老金这人,话匣子打开了便难关上。他语音铿锵地说道:“老李,这不是我谤议政府,你也别误会我。我是真心地觉着民国好,可就是一样,待功臣太薄。”

“待功臣太薄?”我不解地重复道。也怕是因为这“功臣”二字,进了民国说的人少了,此时用到反而是不熟了。

“你看,当年我们旗人,从龙入关的,封爵位、封前程,给房子、给地、给钱粮,福享了三百来年,传了十几辈儿。可这民国呢,像你老李,我听若颖说,你家老太爷那也是创立民国的功臣,可就你这一代人都没荫上什么好处。”

我摇摇头,喃喃地说道:“先父从未把自己当成民国的元勋。他说自己只是为了桑梓平安,出了个头,却没想到什么革命之事。到我这儿,那就更是如此了。我也就是想着能苟活于乱世而已。”

我这话或许听上去自比诸葛孔明,回味下来颇有些不妥,只能尴尬地笑笑。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金听得仔细,眼角、眉梢露出了些少见的担忧。

“老李,”他压低了声音,缓缓地说道,“待会见着若颖,你劝劝她,还是回去南边吧。”

“回南边去?”我有些诧异地问道,“她一直说念着北平这个家,怎么要劝她走呢?”

老金轻叹道:“想家那也是不假。不过,她老家原本是福建的。她那么细、那么柔,还是南方的水土更合适她。去年我原本就劝她,要不就跟了你老李。重庆也好、自贡也好,虽比不上平沪,可也不是乡下,再加上有你老李……”

我正欲解释,老金狡黠地笑笑道:“你又来了。你们的事,我可跟你坦白,若颖是一句也没跟我提过,可我这眼睛也没白长。说你们就差一层窗户纸吧,怕是也没那么容易。不过甭管有多少层,也就是窗户纸,捅来捅去,总是得捅破。这一节咱们先按下不表。”

“去年我跟她说,要是她没想好,也不要紧。现在都讲女子自由,她一个知识女性,也不用非得靠着你是不是。不行那就跟着中央护校回南京。总之是往南去,而不是北归。”

“那时候,若颖怎么也是劝不动,说是抗战胜利了,天下太平了,自然要回来,要不好像还是在跑反,像什么样子。我是说不过她,就是觉着有点不妥。她非要回来,那就回来呗。可是啊,老李,这一年我是越琢磨越觉着不对劲。这国家可能又要乱。”

此前我和老金虽是熟悉,可没怎么谈起过国事。此时他这话倒是让我心生疑窦,便试探地问道:“老金,你担心的是?”

他没说什么,只是脸上现出一副神秘的神情,拇指和食指伸出,来回的翻动。他见我没做反应,便低声说道:“是这个—八—就是八路。”

“八路你也不明白,”老金的眼里既有迷茫也含着失望,“我说老李啊,你也太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八路就是八路军,就是共军。这个你也不知道?”

我终于明白,可也不愿意说的太多,只是淡淡地地答道:“共军自然知道,八路这词倒是听得不多。可国军不是延安都收复了吗?你还担心共军?”

“担心,绝对担心!”老金高声地说道,拇指和食指依然地左右摆动:“老李,我跟你说,你小看八路也对。要不我怎么想让若颖去南边呢。在南边,这八路也没什么的,可你不知道,我前些日子去了趟东北,我可是知道八路的厉害了。”

老金放下了手中的活儿,拉我在一张小桌边坐下,低声说道:“这些话我也就是和你说说,老李。一个,你是若颖的朋友。咱们接触不多,可毕竟在抗战时也是共过患难的。”

“再者,你老李虽说对政治不上心,可你认识人啊。政府的人你认识,民盟的人你认识,那边的人,我猜得不错,你也认识。我说了,你就能明白。”

“最后呢,这也是最要紧的,若颖心里有你。我跟她说也没什么用。她把我当朋友,可我说不动她的心。我要是把你说动了,你跟若颖说就不一样了。”

“可我要劝她去南方,岂不也是有些尴尬?我是说,她会多心的。”

“老李,你这就不对了。你要是喜欢她,你就别在意她多心不多心。再说,我不是说了吗,她心里有你。你不就是怕她觉着,你劝她南下是为了追她?这不是正好吗,你让她知道又怕什么?”

他有些急切地挥挥手,提高声调说道:“你呀,老李,虽说是留洋的,可这脑筋倒是真老。先不说这些了,要不天黑了也扯不清。我跟你说,这八路可不是像你这样。人家那可是叫快刀斩乱麻。我前一阵儿去了趟东北。你记着我跟你说过,日本人一来,我那老婆就拐了俩孩子跑东北去了。”

“都快十年了。老婆跑了就跑了,可孩子毕竟是自己的,是不是?小日本一投降,我就托亲戚打听。我那老婆,要说也是报应。四五年,日本投降那会儿,她还不开眼,死命地要跟着跑。那会儿别说是她了,就是皇后、妃子日本人也没带着,就给她们都甩在长春了。都那样儿了,还不是自顾自的。她想找亲戚,也没人搭理她。她要是给抓了,说不准还是造化,可她也说不上是什么皇亲国戚,连抓都轮不上,那年冬天,又冻又饿的,就死了。”

“那她怎么没靠着两个孩子?”我问道。

“咳,我也是奇怪。孩子们好歹是自己亲妈给奶大的,岁数也不小了,怎么没管着妈呢。亲戚们也说不好,就是说俩孩子都没事儿,还在东北。去年国军、共军打来打去的,我也没敢动,就等着消停点儿之后再去。”

“到了去年夏天,我看着长春也收复了,就想着过去看看。可那边的亲戚就说俩孩子都去了哈尔滨,多的也不给我说。听见这信儿,我心里就是咯噔一下,那边不是共军占着吗?”

“别人都劝我,北满那边国共还打着呢。去了,别说找不着孩子,说不定自己的命都丢了。开始我也犹豫,可毕竟是自己的骨肉,你说是不是。管他国军还是共军,怎么着也不能不让爸找孩子吧。”

“这不,年前我就去了东北。我原先打算是先到长春,再想辙去哈尔滨。可到了长春,我才回过味儿来。我们那儿有几门老亲,前清那会儿也都是宗室。跟着皇上去了满洲国,不过也就是闲着,拿着点儿钱,跟着瞎起哄。他们跟我说,就我们这一路的,孩子们跟了八路的那可不只是我们一家儿,连国务总理张景惠的儿子都是八路。”

“开始呢,我也就是心里不是个味儿。孩子们要说跑都跑了,要是不想了,也就不想了。可是抗战胜了,心里动了找孩子的念头,一有这念想,再给泼一头冷水,这心里能不难受吗?可再仔细想想,我就有点怕,您说,这八路怎么这么厉害,这前清的宗室、满洲国的大总理,这些孩子们都投了共产,那还哪能挡得住他们啊?”

他叹了口气,听上去满是凄凉。我看他如此,便想安慰他几句,说道:“老金,孩子们年轻的时候便是股爱国的热情,可骨肉之情总是最重的。”

老金苦笑着摆摆手,说道:“咳,骨肉之情,咱自己老年间说书唱戏的还成天介叨叨着什么精忠报国,什么忠孝不能两全。人家现在那说的,嗨!”

“我回了北平,也就是过年那阵子,儿子和闺女给我来了封信。什么主义啊、阶级啊、专政啊,大道理讲了一大篇儿。我看那意思,不过就是老子们都是封建,都是剥削,都得给革了命。”

说实话,他这些字眼,我也是似懂非懂,只是觉着他或许是过虑了,便劝慰他道:“老金,我看这也未必吧。在重庆那会儿,听民盟的先生们说,共产党那边原本也是答应了和平建国,不提阶级斗争了。后来虽说两边打起来了,可那边好像也还是没改口。”

“老李,这你可未必有我看得准喽,”老金摘下眼镜,在手里摆弄着。“革命党这事,我们旗人,我们北方人可比你们在南方经历得多了。”

“辛亥年,皇上退位时,民国说是满蒙回藏王公世爵概仍其旧,八旗俸饷照放,民国政府给王公代筹生计。可真到了民国,这俸饷哪看着了?”

“后来冯玉祥的国民军一来,连这纸面上的优待也没了。再后来北伐军从南边打过来,这满城的遗老遗少跑的跑,逃的逃。清华的王先生,因为有着个南书房行走的差使,怕北伐军来了再受辱,直接就跳了昆明湖。”

“我啊,一直说我是一百个赞成民国。现在怎么说也是国民啊,不是奴才。可这要是一革命,那可躲不过玉石俱焚。”

此时老金压低声音,满心忧虑地说道:“孩子们信上说,他们那边在东北开分田地、分浮财了。老李,你想想,田地这东西,只要是一分,那还挡得住?我们这院子,这诊所,您家的盐井,到时候可不都得分了?”

“老李,您说这世道。咱小时候,那还是大清朝。那还得跪皇上、跪太后。现如今,咱们这五十不到呢,可就又跟不上趟儿了,到头得让自己家孩子给革了命。”

他说的虽是他自家里的事,可我听着,心里却也别有所感。家产原本就是要拿出来的,倒也罢了,可真如他说的,子革父命,却也是人伦之悲。

再想想,今日的白莎,乃至当年的培真,若说对国家自是一片赤诚,可对自家却未必不是太过吝啬寡情了。这厚薄之间,孰是孰非,家国内外,愁耶乐耶,倒让我半晌无语了。

此时天色渐暗,厨房中的微光也只照得四处昏黄。我和老金对面而坐,两人各自思量半百人生中,所谓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却是一变、再变。我们同是天性散淡,更不谙政治,只是觉着自己虽已近枯枝黄叶,而无以静下归根,还要在风雨中不知几番上下,飘落何方。

不经意间,外面传来院门开启之声,随着便是轻柔地一句母子的对话:“抗儿,你看门开了,金爸一定是回来了。”

还未等我开口,金大夫抓住我的臂膀,晃了晃,在我耳边轻声言道:

“老李,你快去迎他们,我接着做饭,别忘了我说的,一定多劝劝她。”

按道理,久别重逢总该是喜事,更何况与自己心仪之人。可我毕竟是过了年轻浪漫的年纪,饭桌上尽管老金不时地使眼色,给信号,我和若颖说不上几句话,便各自沉默,弄得老金倒是不自在起来。

“老李,你明儿没什么安排吧?”还未等我答话,他便当我是默认了,“那就成了,这事交给你了”。

见我有些不知所措,老金狡黠地笑道:“你看你,老李,又不是什么坏事,干嘛那么紧张啊。是这么回事,明儿不是礼拜天嘛。抗儿喜欢去前门做铛铛车,正好我明儿有点儿事,也别让人家白叫你干爸了是不是?”

若颖想是怕我为难,便轻声道:“老李,你要忙就不麻烦了,我自己带抗儿也没关系。”

“要干爸,”抗儿期待地看着我,把小手放在了我的手上,“要干爸。”

“得了,你们俩也别推了、让了。这不,抗儿说了,要干爸,就这么定了。”

吃过饭,又陪着抗儿玩了一阵,若颖便说要哄他睡了。老金怕是想着第二天,有抗儿在,我又找不着空和若颖说话,便自告奋勇陪抗儿,让若颖送我一程。

出得门来,只觉着天气虽尚不温暖,却是让人身心清凉。夜色下,侧脸望过去,若颖也正好看过来。虽说黑暗中看得不怎么真切,可我想她与我应该都看出了对方脸上掠过的一丝红晕。

“老李,”她柔声说道,“你大老远地来,也没能好好招待你,还让老金给你派了活儿。”

“若颖,”我有些抱歉地说道,“我今天也真荒唐,没事先说一声便跑过来,真是失礼了。”

若颖微微一笑,说道:“老李,其实你这样也是不错的。大家既然都是老朋友了,也不必那么拘礼是不是?其实,你要是明天有事,就不用来了。陪小孩子玩是件磨人的事儿,你未必受得了。”

见我正要表白,她轻轻地握了握我的手,说道:“你想见抗儿,就来吃饭好了。坐铛铛车这事儿,你不知道,都是当妈的陪着的。”

若颖顿了顿,又接着道:“你要是不介意,咱们就再走走?金鱼胡同离着也不算远,三四里路,有半个小时就走到了。”

换作了旁人,能有自己心仪之人漫步左右,自是求之不得,可我却有些不自在起来。初春虽是清凉,额头竟开始渗汗。

为何紧张,我说不太好。怕也不只是因为自己从不谙浪漫之事,亦或是即将步入暮年而更趋迂拙。说来,那倒更像是情窦初开少年的不知所措。再者,便是老金交代我的那事,却也是在我心上压着不知该如何提起。

“老李,我还忘了恭喜你。”

“恭喜我?”我有些诧异地问道,倒也庆幸若颖找到了话题。

她侧过脸,望着我,双眼笑着成了两弯新月:“都做舅姥爷的人了,怎么就忘了?上个月,楚娇和内森寄信给我,还加了一张小家伙的照片,混血的宝宝长得好可爱。”

我自嘲道:“说得也是啊!第三辈都有了,自己可不是都老糊涂了。”

“你真这么想,自己老了?”

之前,我多半是随口说说,而她这一问,却勾起了层层思绪。

“我快五十了。当年先父去世的时候也不过五十五岁。临去美国前,他和我说李家几代人都活不过六十,怕也是命数。”

“可如今医学昌明,你倒也不需太过虑了。记得那时在重庆,楚娇和白莎他们不还劝你出来为国家做事吗?”

我苦笑着摇摇头道:“我这人本无大志,这辈子怕是当不得庙堂之高。记得上一次来北平,和那时的一位朋友,无意间见着傅斯年和罗家伦。人家那时便是五四的旗手,现在更是士林领袖。在哈佛遇见的俞先生是国府大员、陈先生是学界的泰山北斗。这些人我虽与之擦身而过,却是难得磨下人家身上半点光辉。”

说了这许多,都是真心流露,我原本也没想了许多,可稍一停下,却有些后悔。我虽鲁钝,书毕竟还是读过一些的,如此说下去,怕也不是增加她对我好感的办法。

嘴上停下来,可脚下仍是在走。偷眼望过去,若颖脸上并未有半点不耐的神情。淡黄的路灯衬出她依然清秀的面庞,虽看不到她的双眸,却能猜出那里面应是若有所思的目光。

“老李,你总是这么自谦,”若颖轻声说道,“其实,我看你才是好多人的主心骨呢。”

我平日总是觉着自己遇事慌乱、鲜有绝决,更谈不上给别人做什么主心骨,听了她这话倒真是不知所措了。

“人总要过日子是不是?当官也好,做学问也好,英雄也好,这其实都是枝节。你说自己没大志,可真要能够淡泊那才不容易。”

“抗儿慢慢大了,我们虽然小心,不提他爸,可他有时候也问一句。我就想,等他再大些,怎么给他讲呢。如果不讲,那对不起老高。可讲多了,我真怕他也学了老高那样,心里只有民族大义,却把对家里人的责任忘个光。”

我听着她的情绪有变,还未及想到如何劝慰,却听她哀声叹道:“老李,这几年,我真的很难过。”只这一句,声音便有些哽咽。

看她悲从中来,我心里自然也是难过,暗自责备如何勾起了她这些伤心事。可细细想来,她怕是一直心里也有些苦闷,才在此时一起倒了出来。我们又一阵子沉默,我让她挽着自己的臂膀,脚下慢慢地依然往前走去。

“重庆都还好吗?”若颖稍事平静后有意地岔开了话题。

我只下意识地“哦”了一声,“还好、还好。”

“古时候,人说乐不思蜀。可现在,还真是挺想那会儿的。”

听着若颖如此说,我心里霎时涌起一阵难以压下的热流,借着那阵勇气,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声音有些微颤地说道:“那就回来吧。我是说,回来看看。看看三五日、或者就住下,怎么都好”。我本不是性情中人,一下子让感情如此自由的流淌,声音却也变得断断续续。

“我有点怕,”若颖低下头,柔声叹道,“那也是我的伤心之地。”

我本想再劝她,可若颖却赶在了我前面:“容我再想想吧,老李。也就是一两年吧……抗儿……”她低下头,似是也在犹豫是否把话都挑明。

又走了几步,她该是下了决心,说道:“去年在船上,你送我们那会儿说的事。我觉着也未必要等那么久。”

只听着这一句,我的心跳便不知快了几十下,脚步也不自觉地停了下来。

“我想还是在抗儿长大之前,在他懂事之前把事情安排妥当了为好。这样对他也容易。老金这诊所刚开起来,缺有经验的护士,我一时倒走不开。不过现在从南方回来的人也多了,半年一载总是能找到的。”

此时她话停了下来,我们四目相视片刻,若颖双眸中的忧伤已化为憧憬,这对我便足矣。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