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琳琅满目话珍宝(1/1)

随着吴静林的最后把关,最终宝物的鉴定结果大家心中就有数,下午就要开始拍摄过程,这个电视台早就安排好了摄影室,犹豫观众也并不多,除了持宝人也就剩不多的一些观众,这些观众有不少都是特意安排来的,某些高校的学生。

吴静林坐在一旁,陶谦与其他三位专家坐在专家席上,其他的一切都不需要他们负责。

当然这种全民性带有知识普及特征的节目,是不许说反动言论的,也不可言论太偏激,要更多的体现积极乐观的意义。这些左亮提过,就是不提大家心中也有数。

随着准备好,发现观众并不多,陶谦倒也没有紧张,神态自然。

随着主持人的开场,很快第一位持宝人就上场了。

这位持宝人拿着个盒子,一番介绍之下,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陶谦也有些好奇,不知第一位拿的是什么人,他有印象,这人绝对不是他手上海选出来的。

随着宝物放到专家席,四人坐在一张桌上,倒也都传者看的很清楚,这是一件瓷器,瓷器自然就需要柳韵亭来了。

陶谦饶有兴趣,他知道安排柳韵亭做第一个,显然有做示范的意思,他也仔细看着,有样学样。

柳韵亭看了良久,想了想,道:“这件宝贝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了,是一件花瓶,底部也有款识,而且写的十分不错,大清康熙年制,而且无论是纹饰还是造型,都看起来十分不错,但我要遗憾的告诉你,你这件有点问题。”

“首先,我们说一下款,辨别这类瓷器最简单的就是看款,然后看造型,然后看胎,最后看纹饰,这是最快的,凡是有一点不像,我们就要考虑清楚是否下手了。”

“这件东西我们看的很清楚,上面一个长颈,下面圆腹,紧接着收底,这也符合清代的特征,但是要知道康熙年间,尤其是康熙本朝的,康熙比较忌讳人们用他的年号写款,他觉得这样不吉利,所以我们看到更多的康熙时期的瓷器都没有款,就算有也不会加框,他们最多的是写寄托款,比如大明宣德年制啊什么的,所以这点就看出这件东西不是康熙本朝的。”

“那么既然不是康熙本朝的,有没有可能是后来别人用了康熙的款?比如宣统等等,这个就要看造型,从这个器形上看,也不符合,反而更多的像是明朝中期的造型,腹部偏肥,在看胎,这底下有三个看起来颜色很深,没上到釉的,这在以前有一种烧造方法,叫支钉烧,就算在瓷器底部用三根凸起的盯住,免得整个底部着地,但你这个明显颜色不对,这方面我希望你多看看真正烧过的,这又是一个疑点了。”

“再看纹饰,花纹用的是叠的技法画起来的,就算各种彩以比较具有层次感的方法来体现,这在明清时期比较盛行,但你这个呢,颜色太艳了,画工也粗糙,还有这个字,都写错了一个,那时候还没有这种简体的‘门’字。”

“所以,综合起来,很抱歉的告诉你,这件东西他是个现代品,而且工艺也不是很好。”

随着柳韵亭的开口,顿时陶谦有些发愣了,他庆幸自己选了玉石,若是选瓷器的话,他还真说不出这么多来,好在玉器比较简单。

显然有了柳韵亭的开始,接下来就简单多了,第二件宝物则是一副碑帖这是由宁青来做讲解,能当上专家的,或许会看走眼,但真材实料确实有不少。

碑和帖是不同的,他们是两种方法制作而成,虽然都是拓本,但形成的方式不同,碑的拓本则是从碑体上拓下的,而贴则是临摹居多。

这一套拓本为贴的拓本,而且拓印的很清晰,字迹笔锋都很好的保存,经过宁青的鉴定,最终为真品,加上品相很好,所以也能值不少钱。

陶谦此时也有准备了,想必节目安排的也不会均匀,因为宝物的类型和数量不同,由于来节目的大多数都是瓷器和青铜器居多,玉石也不少,导致书画类的反倒是不多,这也就让宁青的工作要轻松很多。

第三件果然如陶谦所料,是一件青铜器,而且是个铜香炉。这香炉有两个桥耳,看起来并不大,灰扑扑的,也并不起眼。

这香炉一进来,陶谦就感觉到罗盘的跳动,他也多看了一眼,因为这件宝物并不在鉴定之内的,想必是后期安排的那些要么是托,要么是节目组另外的安排。

此时陶谦倒是有些好奇,于志远该如何回答了,千万别出错才好。

这铜香炉一上来,于志远的眼睛也变了,他第一直觉这香炉十分不错,造型很完美,而且很有年代感,仔细鉴别一番之后。

于志远看了一眼那藏宝人,良久才开口道:“这位持宝人,你这件物品从哪里得来的。”他的表情很慎重。

“就是俺家原本过年时候,祭祖用的,后来也不祭祖了,就留下来了,前不久有人来收,说三百块,我心中诧异,就没敢卖,我儿子让我拿来给专家看看,我也搞不清楚。”持宝人很敦厚,看起来四十上下。

于志远点点头,道:“铜,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是很值钱的,铜钱铜钱嘛,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时候,有些人甚至将铜器都融了铸成铜钱来使用,铜炉呢一般先看造型,然后皮壳包浆,然后看材质,最终根据铭文啊重量啊,来定论。”

“这件东西呢,从造型上看,很像宣德炉,虽然小,但该有的造型都有了,这桥耳往下,加上三足,都没问题,下面还有个大明宣德年制的款,在加上这个铜,有点发红,这正是那个年代的特征,还有这炉子本身的皮壳包浆,显得十分自然,生活中使用过的器皿,都有划痕,这些划痕比均匀,但很自然,也很有层次感,而作伪是做不出来的。”

“当然这并不是官窑所出,因为还显得粗糙了点,所以我恭喜你,这是一件明代本年的民窑香炉。”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