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宝石
孟卡甘兰的审讯内容非常的详细,其中还有关于她在万寿山守墓的经历,但这些都不是重点,对她的审讯内容集中在了苏雪母亲留给她的那块宝石上。
资料上说那是一块方形的,鸡蛋般大小的红色石头,材质不详,质地非常坚硬。之所以称为宝石,是因为这块石头每逢初一和十五,都会发出淡淡的红光。
这块宝石是在苏雪的母亲被迫离开苗寨,在她们母女独居深山时,孟卡甘兰找到苏黎看望苏雪时,苏黎送给孟卡甘兰的。
苏黎对孟卡甘兰说,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希望自己死后孟卡甘兰可以多照顾苏雪,并留下了一块宝石帮助她修习巫术。同时说等苏雪长大成人后,会来取走这块宝石,到时务必要交给苏雪。
孟卡甘兰自从得到这块宝石后,巫术果然得到了精进,同时她也发现自己施术时渐渐对宝石形成了依赖,如果不借助宝石的力量,施术时常常会大打折扣,所以当苏雪的苏醒日期将邻近时,孟卡甘兰就有了将宝石据为己有的心思,于是离开了深山,来到了浦江,隐居下来。
可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出现了。而且孟卡甘兰发现我竟然与苏雪有关。修习法术的人,对机缘巧合的事情都非常的敏感,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在苏黎送给她宝石时,早就已经预见到了。
她认为知天命的苏黎,早已经预见到自己会生出占有宝石的心,还会躲到浦江,还会遇到我,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这种想法让她心生胆怯,这种胆怯源自于苏黎,因为苏黎能预知未来,与神交谈的能力。
因为在苏黎被火烧死后,在苗族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苏黎并没有死,而是升天成仙,而且修习巫术的孟卡甘兰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
所以在孟卡甘兰在我出现以后,决定放弃占有宝石的想法,而开始帮我找回苏雪,直到她知道苏雪将会被送到月亮之门后,孟卡甘兰的心态又发生了变化。
她认为月亮之门是通往仙路之门,如果自己能进入仙路之门,那她就会达到苏黎一样的高度,而且在苏雪进入月亮门醒来之后,这种想法就愈加强烈。
欲望终于战胜了孟卡甘兰的理智和胆怯,再次萌生了占有宝石的心,她认为这块宝石,就是开启仙路之门的钥匙,苏黎让她宝石交给苏雪,是为了让苏雪可以去找自己的父母。于是她决定和邪教合作,共同找到天路之门,通往仙路。
然后孟卡甘兰与设法邪教取得联系,川岛在得知这件事后,两人一拍即合,把孟卡甘兰接到了小岛上,准备借此次蜡像馆的事情,将我抓住,解开天书之谜,寻找到天路之门。
孟卡甘兰的这份审讯资料我看得相当压抑,孟卡甘兰在自己欲望和胆怯之中摇摆不定,这和我在苏雪和孙倩之间的摇摆非常相似,真实与虚幻,爱情和责任,她们两个人一度像两座大山一样,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正在我沉浸在无边的惆怅中时,薛静雅回来了。我将资料还给薛静雅,佩服的说:“没想到你们竟然把孟卡甘兰也抓住了,看来那块宝石也在你们手中了。”
薛静雅微笑着点点头,说:“确实在我们手中,所以我才会说这次的任务非常的成功。”
“接下来,你们准备怎么做,寻找传说中的天路?”
“是。”
“你们这几天一定对这两本书,研究了不少吧?结果怎么样?”
“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法看到书面的内容。所以还要请你帮忙。我想你也想尽快结束这一切吧。”
“你们也相信川岛的多个世界之说?”
“有还是没有,这只能用事实说话。”
我翻看天书,用鬼眼看着里面的内容,说:“给我两天考虑时间。”
“可以。”
我站起身,将天书和小本子装进档案袋还给薛静雅,说:“天书还是放在你们这里比较安全,我就不带着了。”
这两本书在我手上现在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在我看来,薛静雅将天书还给我,只是一种换取我信任的策略,这就像在一个大碗中放了一个小碗,往小碗中加满水,表面上看是给小碗加水,其实水还是倒进了大碗中。
说起来天书是给了我,但我却还在第五处的控制之中,所以给不给我都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我转身离开房间,走到门口时,我回头问:“我有件事不明白。”
“什么事情?”
“在小岛上,你为什么骗我说不能打电话。”
薛静雅面露尴尬,说:“这件事很抱歉。”
“不能说吗?”我冷言道。
“能。上岛前把你的电话拿掉,其实是为了防止念弟和你打电话。”
“念弟给我打电话?这件事还与念弟有关系?”我有些吃惊。
“念弟是邪教成员,她是邪教安插在你身边的眼线,你的很多信息都是她给泄露出去的。”
“这不可能!”对薛静雅的回答我感到愤怒,如果薛静雅不是女的,我肯定冲上去给她两拳,即使打不过她。
“我知道这件事你可能一时无法接受,但这都是事实。”
“你凭什么说她是邪教的成员?”这种事情薛静雅自然不会乱说,她肯定掌握了充分的证据。
“最好的证据就是,咱们去老家湾寻找苏雪时,你的行踪就是她泄露出去的。”
我瞬间想起,当时念弟对那具水晶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天晚上我回家时,还见到她黑着屋子,入神的盯着水晶棺发呆。
但猛然间,我发现薛静雅的定论太过牵强,说:“不对!你在骗我!我这次去小岛,邪教的人是知道的,念弟根本就没有必要探听我的消息。”
薛静雅叹了口气说:“你难道忘了吗?邪教是有两个的,一个是阿勒夫教,一个是阿莱夫教,邀请你去岛上的阿勒夫教,并不是阿莱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