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缅因号爆炸
缅因号它要比老朽的西班牙战舰还更加巨大,外面的装甲金属也更加光滑,在月色下闪闪着淡淡的白光,带着几分宗教的神圣。
可惜这种美景显然不是杨志成的菜,他看到缅因号只有猛兽看到猎物的凶残,并没有生出一这样一艘军舰即将毁在他手上的惋惜。
很快换气就完成了,潜艇中重新拥有足够的氧气。
为了稳妥起见,好叫潜艇不撞到停泊在港口内的军舰,杨志成命令道:“下潜十米!”
此时战列舰吃水普遍不过八米,十米已经足以让潜艇安然在水下航行。
时间来到晚上十时十五分,猛然水下飞出一道白线,直奔缅因号而去。不过此时已经深夜,再加上u-1号潜艇距离缅因号只有区区三十米,故而并没有人注意到。
通过露出水面的潜望镜,杨志成可以清晰的看到鱼雷猛然撞在缅因号的侧面,旋即缅因号侧面先是冒出火光,紧接着就是一阵激烈的爆炸震动。哪怕是身处水下十米的u-1号也受到影响,潜艇不受控制的摇晃着,杨志成也一个措手不及,一头撞在潜望镜上,额头磕出一道两寸长的伤口,都把半张脸染得鲜血淋漓。
杨志成倒吸一口冷气,抬手摸去左眼上的血水,咬牙道:“立刻下潜到三十米!”
杨志成的命令非常及时,因为很快就出现更多的爆炸,震得海水极为不稳定,如果还在原来的位置,u-1号潜艇很可能就会被“震”的浮出海面。
…………
“发生什么事情?”舰长西格斯比从舰长室跑到甲板上,还没有人回应他。缅因号下方已经又出现一次爆炸了。缅因号因此发生倾斜,让西格斯比措手不及摔倒在甲板上,并顺着甲板的斜度滑落海中。
缅因号上的美国士兵、水手本来就惊慌失措,现在连舰长也落入海中,更是群龙无首。
也不知道谁在慌乱中大喊一声:“缅因号要爆炸了,快逃!”
缅因号附近登时仿佛下饺子一般。一名又一名美国水手“扑通!扑通!”的跳入海中。
爆炸声中,缅因号不知不觉已经化作一个火球,烧得半边天空都赤红,浓烟滚滚。
港口上驻防的西班牙士兵大惊失色,认为有敌人,照明灯纷纷打开,寻找附近的可疑目标。然而他们怎么可能找得到在水下三十米的u-1号潜艇呢?
而且西班牙人第一时间表现出来的如临大敌,不想这也落人口实。日后美国人以此指责西班牙人没有第一时间救援缅因号,反而整军戒备。暴露敌视美国的意图。当然了,这已经是后话。
但不可否认的是,西班牙士兵没有第一时间去救援缅因号,这也导致了缅因号最后在爆炸和大火中几乎炸掉烧掉前侧三分之一的船体,其余的残骸迅速沉入海底,并造成恐怖的二百六十六人死亡。
…………
u-1号潜艇上,一名鱼雷手不敢置信的看着旁边鱼雷道:“苦味酸如此厉害?一发就可以毁了一艘美国定远号?”
虽然被击沉并引发大火的是美**舰叫缅因号,不过显然大部分中国海军士兵显然对于这别扭的称呼并不习惯。再加上缅因号的建造的确是以定远号为参考蓝本。其外形和定远号非常相似,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海军士兵习惯于称呼缅因号为美国定远号。
杨志成摇了摇头,道:“不可能,你们当中也有参加过甲午战争的人。日本人当时用的火药也同样是苦味酸的,但对定远号和镇远号也没有奈何。最后日本人用鱼雷艇偷袭定远号,也只是将定远号重伤并搁浅。”
同为克隆人潜艇舰长的何海慎缓缓开口推测道:“我们这次挑选攻击的位置是经过多次推敲出来极为可能是中国定远号的弹药舱位置,而其后有爆发了多次爆炸。显然是殉爆的缘故。我认为我们可能是击中了中国定远号弹药舱,并且造成了殉爆,这才会引发如此大的连锁反应。”
但杨志成苦思半响后道:“不,即使是殉爆也不可能这么厉害。现在军舰对于弹药舱安全越来越重视,弹药舱即使被击中后也不是所有弹药爆炸。只会是一部分。这是为了即使被击中弹药舱,也能够有挽救的机会。但我们刚才那一下,真的只是引发部分殉爆吗?简直就是近一吨的火药瞬间爆炸。”
所有人皆面面相顾,有些茫然。
何海慎出言道:“我们别管这些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完成了任务,其他的就留给美国人和西班牙人去头痛吧!”
潜艇内的士兵纷纷头,不再面露疑惑之色,纷纷想起这次完成任务后,回去台湾后可以得到多少奖赏,功勋本上再添多少功劳,喜形于色。
………白宫………
“总统先生,缅因号出事了!”海军部副部长西奥多.罗斯福稳步走入总统办公室,脸上丝毫没有慌张。
此时的美国总统名威廉.麦金莱,也是美国第二十五任(第二十九届)总统。他十八岁从军,以少校军衔退伍,先后当过律师、县检察官、众议员和州长,一直到去年才当选为总统。历史上麦金莱执政后,采取提高关税和稳定货币的政策,加上其他措施,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起色,麦金莱从而获得“繁荣总统”的美名。对外,他发动美西战争,极大的扩张了美国影响力。
麦金莱然而早知道一些内情,皱皱眉头道:“不是先看看情况,再考虑是否发动的吗?”
罗斯福脸上露出几分疑惑,摇了摇头道:“不是我下令发动的,缅因号爆炸可能是因为处理弹药不当,也有可能真的被西班牙人或者其他国家袭击。”
麦金莱沉默半响道:“算了,按照计划发动战争。便宜了那帮中国人。这么快就可以得到我们加入战争。”
罗斯福头道:“是!”
出了办公室,在走廊上罗斯福忽然扭头望向东方:“中华民主国?是你们干的吗?”
旋即罗斯福笑着摇了摇头,道:“那不过是一帮黄皮猴子刚刚组成的国家,怎么可能有能耐在古巴岛上兴风作浪。看来这些天熬夜制定对西班牙战争的计划,让我变得容易胡思乱想了。”
…………
“缅因”号爆炸事件很快轰动了整个美国,各大报纸以头条位置报道这个事件。一时间。美国的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件事情,但人们议论最多的是“缅因”号被谁炸掉的。
“会不会是西班牙人干的?”
“也有可能是古巴人所为?”
不久,美国有关方面公布了调查结果,声称这艘军舰是西班牙人用水雷炸沉的,干脆利索而又毫不迟疑地将责任归在西班牙政府头上。
实际上这个调查只是美国调查组在哈瓦那港走了一圈后就调查出来,美国人的想法很简单,谁干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是谁干的。
为了防止西班牙人发现一些端倪。美国人迅速派拖船将缅因号拖到大西洋上,打开缅因号上的打开通海阀门和水密舱门,海水立刻涌入本来就残破的缅因号内,二十分钟不到,这一艘在当年她下水的时候,引来近万纽约市民围观的国民级战列舰,就这样沉入了海底。
美国调查组刚刚宣布调查消息,立刻就被美国各大报纸引为头条。登时整个美国都沸腾了。一些扩张主义分子抓住这个机会,到处举行集会。在报纸连发文章,狂热地进行战争宣传:“为缅因号死难者报仇!”
“美国人的鲜血不会白流!我们要与西班牙人决一死战!”
“美国人不畏惧战争!”
战争的阴云一下子笼罩了加勒比海地区,美国和西班牙的关系到了一触即发的局面。
西班牙也随即公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声称这次爆炸来自军舰内部,与他们无关。除此之外西班牙人还积极联络曾经的死敌英国人,希望美国人的老大哥英国人站出来主持公道。
然而美国人哪里管你西班牙人的调查。美国人早就已经准备好战争。缅因号的爆炸虽然突然,但实际上也早有预谋,否则区区一发四百五十毫米的鱼雷,怎么可能会造成如此恐怖的爆炸呢?
三月二十七日,美国通过驻西班牙公使提出要求西班牙在古巴停火和取消集中营法等条件。西班牙为了避免对美作战。
此时西班牙舰队已经来到马六甲附近,然而得到这个消息后。西班牙政府果断调回准备和中华民主国开战的亚洲舰队。比起菲律宾,西班牙帝国在加勒比海上的殖民地更加重要。这一从驻军上就可以看的出来,在菲律宾西班牙人只是驻扎了大约四万人,但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古巴等地,西班牙可是驻扎了二十万大军。
由此可见古巴岛当时产生的利益远超菲律宾。
不过直到此时马尼拉城依旧稳如泰山,皆因中华陆军并没有投入战争,即使是远征舰队也不是每天都炮轰马尼拉城,只是隔三差五才派出一艘巡洋舰用一百毫米以下的轻炮,对着马尼拉的城墙轰个五六发炮弹。与其是炮轰马尼拉城,还不如是中华民主国的海军在练习炮击。
而且这种炮击,经过初期后,西班牙人已经不怵远征舰队的炮击了。原因很简单,远征舰队也就炮击城墙,不会炮轰居民区,士兵不怕自家财产受损、家人受伤。即使炮击城墙远征舰队也没有一突击的意图,简直就如同仁义之师一般。先是将火炮瞄准某段城墙三四分钟,这才发炮。仿佛在告诉西班牙人,我要炮轰那里啊,你们要走就快走了,走慢被炸死就别怨别人了。
如此的炮击,还怎么叫西班牙人心生恐惧呢?
反倒被支援的阿奎纳多气的牙痒痒,却没有半分办法。这段时间阿奎纳多不是没有想过让中华陆军参战,帮他们夺回马尼拉城。
然而这个时候阿奎纳多连宋哲也见不到了,只是由陆军部参谋长罗伯特.李接触阿奎纳多,开口就两个条件:
一,拿下马尼拉城后,马尼拉城港口区和西城区将由中华民主国的士兵接管,一年后归还阿奎纳多。这已经相当于半个马尼拉城,而且是一年后归还,但谁都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谁知道一年后中华民主国会不会真的归还半个马尼拉城的?
即使中华民主国真的归还,阿奎纳多也不能够认识。
须知马尼拉是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纵观世界各国,有哪一个国家的首都让出半个首都给其他国家驻扎士兵和管理的?
第二个条件阿奎纳多反而容易答应很多,菲律宾一年内交付二百万两白银赎城费,其中首付一百万两白银,余下分一年内必须付清。
不过第一个条件已经让阿奎纳多绝对不愿意答应,哪怕第二个条件让人可以勉强接受,阿奎纳多最后也拒绝了。为此这两个月时间,阿奎纳多打得再苦,也只能够咬牙上。
阿奎纳多不是没有想过撤退,然而宋哲怎么可能答应呢?于是派人暗中散播谣言,阿奎纳多守了西班牙人的贿赂,准备不再攻打马尼拉城。
菲律宾革命军的各方头领一听这个消息,虽然没有完全相信,但难免半信半疑。如果这个时候阿奎纳多敢下令撤退,那么这个谣言可就坐实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西班牙人贿赂成功的阿奎纳多,还有什么资格成为菲律宾共和国的总统?
故而阿奎纳多虽然知道继续围攻马尼拉城没有益处,也只能够不断的在马尼拉城下调集兵马不断进攻。
为此菲律宾革命军围着马尼拉城打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死伤三千多人。然而即使付出如此惨重的哀家,菲律宾革命军却没有能够踏入马尼拉城区一步。这事情真的多了,都是泪,还是血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