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历史都是从传说开始的,人类的祖先往往带有神性,每个民族的起源都伴随着或美丽或残酷的神话,而我们又具有特别浓厚的寻根意识和祖先崇拜心理。
所以神奇的传说总是被批量制造,这一传统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历朝历代甚至一个统辖不足百里的小国为了证明自己的根红苗正,也不惜深挖祖坟弃正宗老祖而去附会名人,正如直至今天所谓的祖传秘方依然拥趸者众。
当大家都拿天命所归说事的时候,天命所归就成了笑话,所以历代帝王总是一厢情愿地让人们相信自己是真命天子,人们在强权之下总是姑且听之。
然而仔细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天命居然还不如血统可靠,以英国王朝世系为例,英王总是在一个家族中流转,只是因为男女后裔都有继承权造成父系和母系的不同才有了比如金雀花王朝、约克王朝的区别,王族就是王族,只有有王室血统的人才可以考虑上位,其他人根本没有觊觎王位的可能,所以人家的朝代更迭能够“非暴力”。
我们的改朝换代总是伴随着杀戮和革命,陈胜王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掀起了蒙在贵族脸上的神秘面纱,于是逐鹿和问鼎成为野心家的理想,政权不断从一姓转移到另一姓,家国就这样以国随家走的方式前进,与欧洲相比,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世袭贵族,血统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成为主流,但是,祖荫却是一种客观存在。
借助《隋唐演义》《说唐》《响马传》等通俗文学。隋唐英雄成为继三国英雄影响国人最深的偶像,杨坚、高颎、韩擒虎、贺若弼、李渊、李靖、李世民这些闪光的名字同刘关张一样成为街头巷尾庶民百姓谈论的话题,然而,与刘关张低微的出身不同(刘备那个皇叔大有疑问)。
隋唐英雄更多属于官二代之类,他们的横空出世除了自身努力。祖荫的影响是绕不过去的,在这里,成功等于天赋、汗水和机遇的累加,通常,世家子弟总是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表现,所以。他们的成功往往不可复制。探究隋唐的历史渊源,可一直追溯到一个北方胡族政权—北周,英雄们的祖先大抵从这里起步并走向辉煌。
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文王姬发建立的大周朝,有文字记载的周朝历史,从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算作公元前1050年)开始。到公元前256年结束,前后近八百年!
共八个多世纪,即便在中间存在的东周和西周,但都是一家子,没什么可说的,第一个周朝伴随着秦帝国的统一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后来又昙花一现般出现了宇文家族建立的北周、武则天建立的武周、郭威建立的后周,所有限制词都是后人强加的。北周人只会说“我大周如何”而不是“我北周怎样”,八百年的周朝传奇成为后代帝王们的梦想。
但是他们建立的王朝没有一个长命王朝,都是短短几十年就给灭掉了。
“罗贯中定理”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晋朝的建立结束了三国的混乱,很短,但新皇朝很快被内部的敌人打垮,八王之乱,无尽无休的杀戮造成了几十万平民百姓的伤亡。内耗使汉人政权丧失了控制力,沿边胡族趁虚而入。晋室被迫偏安东南一隅,从此五胡人士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原地区进入一个比三国更加混乱的时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咱家,英雄、枭雄、奸雄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表演,打打杀杀一百多年,直到崛起于代北的拓跋鲜卑混一东西,统一北方建立了北魏帝国。
北魏与南方取代东晋依次出现的宋齐梁南北对峙,从此历史步入南北朝时期。统一南北一直是两个政权的梦想,但几经交锋,被称为索虏的北魏铁骑止于长江岸边,同样,被称做岛夷的南朝王师恢复中原的努力也总是以失败告终。
然而,鲜卑人入主中原后很开便迷失了方向,汉儒搞的那一套复杂的礼仪规章典制强烈地吸引了文化水平不高的胡人,舍胡入汉成为社会时尚。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利用国家机器强制实施汉化改制,胡服骑射成为粗野的象征,宽袍大袖舞文弄墨成为文明人的标志。
汉化一方面使北魏具有了中原王朝的模样,另一方面强烈冲击了胡人崇尚武力的价值观,以汉人和汉化胡人为主的文人看不起粗野的武人,梦想建立文官政治,千方百计阻止武人干政,而以胡人为主的武人以国之元勋自居,对政治地位的下降心存不满,文武之争又掺杂了胡汉对立,矛盾不断激化并日渐尖锐。
以北方沿边六镇爆发的大起义为标志,北魏政权再次陷入动荡和混乱中,一大批出身六镇的武人们开始崛起,并成为代之而立的周、隋、唐三代的起点。
南北朝末期中国再一次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之谓后三国。后三国的三个主角是北齐(前身东魏)、北周(前身西魏)和南陈(前身萧梁),三国的强弱顺序如此排列,最终灭亡的顺序也是如此,第一个亡掉的是最强大的北齐,第二个是次强大的北周,最弱小的陈朝坚持到最后被大隋统一了。
西魏、北周以关陇地区为根据地,充分利用了地缘优势,就势高举《周礼》的旗帜,吸引了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同时实施以赐胡姓、建六官、府兵制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军事改革措施,较好地照顾了胡人情绪,缓和了胡汉矛盾,从此步入上升通道,北周最终吞并了经济、军事实力更强大的北齐重新统一了北方。
隋唐的兴起跟北周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北周开基者复姓宇文名泰,字黑獭,籍贯为代北武川,民族有争议。填表的时候通常写作鲜卑,但总有人背后议论说他是匈奴人,也不怪大家,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更容易引起混乱,认识字写历史的汉人看北方大草原的游牧部落都一个模样。北狄西戎东胡南蛮更多的是地域概念。
黑獭只是鲜卑语的汉字注音,泰和獭从发音上是相近的,北方被称为胡人的民族人士受汉文化的吸引,取一个跟自己名字相近的比较文雅的汉字为汉名,称为雅名,而自己的原名一般作为字了。
比如跟宇文泰平分秋色的北齐的奠基人鲜卑化汉人高欢。字贺六浑,贺六浑即是他的鲜卑名字。
宇文泰祖上世代为鲜卑宇文部酋长,拓跋鲜卑兴起后,宇文部归附,当一代雄主拓跋珪仿照中原王朝建国大魏的时候。原来的部落联盟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逐渐被定区域放牧或者农耕的新模式所替代,原来的部族武装被打散,通过加官、封爵换部众、地盘的方式,部落酋帅们在获取大小爵位成为贵族后脱离了他们的部族武装,他们的后代成为守卫国家领土的贵族战士。
宇文家族就此定居武川镇,在宇文泰十七岁的时候,六镇大起义爆发。武川镇、怀朔镇被叛军卫可孤攻下,武川镇上的豪族们在豪族首领贺拔度拔和宇文肱的率领下袭杀了卫可孤,但在叛军强大的军事进攻下。
豪族联盟失败。武川豪族子弟们被冲散流落各地。在战争中,宇文肱失去了长子,贺拔家族失去了首领,但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北镇豪族子弟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他们的作为是父辈们想不到的。
六镇大起义在政府军和柔然精骑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二十万六镇降卒按照大魏制度被安置到河北诸州继续过着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不久。六镇人再次举起了反旗。
宇文泰随父亲避难中山,不久加入了鲜于修礼领导的六镇流民起义军。在同官军作战中宇文肱和其次子战死,部属由宇文肱第三子宇文洛生统领,当葛荣接替鲜于修礼成为义军首领后,宇文洛生封王,宇文泰任别帅,后来葛荣吞并了另一支义军杜洛周部,横行河北,随时准备南下洛阳与魏帝争雄,大魏朝岌岌可危。
这时候,一个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的大权臣契胡部落大首领尔朱荣闪亮登场,北镇豪族子弟们纷纷投入其帐下。尔朱荣带领契胡武士平定了并、肆一带的大小叛乱,然后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入大魏首都洛阳,上演了惨绝人寰的“河阴之变”,将当权的胡太后和三岁的小皇帝扔进黄河,同时屠杀了大魏朝臣两千多人。
尔朱荣另起炉灶立宗室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并将自己的女儿曾经的魏孝明帝妃子塞给元子攸作皇后,集军国大权于一身,迹同董卓、孟德。不久,尔朱荣以七千铁骑击败了号称百万之众的葛荣大军。宇文兄弟作为降人被编入军中,但尔朱荣慑于宇文洛生的英名将其杀害。宇文泰侥幸逃过一劫,成为尔朱荣手下的一员别将。
在这里,出身六镇的大小英雄们相聚在一起,包括同宇文肱一起袭杀卫可孤的贺拔度拔的三个儿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以及独孤信、念贤等。
六镇叛乱平息后,尔朱荣派侄子尔朱天光领贺拔岳、侯莫陈悦征讨陇右叛军万俟丑奴,宇文泰随贺拔岳出征,在平定关西的进程中,贺拔岳功居第一,宇文泰崭露头角逐渐成为贺拔岳的得力助手。
天下形势变化很快,君臣间一场火并,尔朱荣被皇帝谋杀,随后皇帝元子攸被尔朱家族诛杀,尔朱荣的另一个部将高欢乘机取得了六镇鲜卑的统领权并举起了反尔朱的大旗。高欢成功了,尔朱家族被清算,高欢另立宗室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
尔朱天光也在这次事变中身亡,贺拔岳取代尔朱天光成为关陇地区的最高首长。
孝武帝并不快乐,因为他的岳父以大丞相掌控军政大权,皇帝基本属于摆设,因此孝武帝联合贺拔岳和经略荆州地区的贺拔胜密谋推翻高欢。
高欢利用关西两大实力派的矛盾除掉了贺拔岳,但此举成全了宇文泰,宇文泰取得了贺拔岳旧部的领导权,进而讨伐杀害贺拔岳的侯莫陈悦统一了关中陇右。
在部将于谨的建议下,宇文泰积极同孝武帝接触,成为同高欢分庭抗礼的大魏朝两大势力之一。
孝武帝同高欢彻底决裂并兵戎相见,孝武帝离家出走,将朝廷搬到了长安,宇文泰取代高欢成为大魏朝第一权臣。失去了皇帝招牌的高欢只好另立宗室元善见为帝,大魏朝分为东西两魏。
从此,东西魏开始四十多年的对抗,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实质上是两个终极英雄的巅峰对决,在世人眼里,他们是英雄,他们是奸雄,他们是权臣,他们的故事悲壮而残酷,他们平分秋色,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两朵奇葩。
分家之初,西魏宇文泰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关中地区人口少底子薄,胡汉杂居,土地贫瘠,加上旱灾频繁,百姓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经济总量更是无法跟东魏相比,而东魏丞相高欢据有山东、河南、河北的千里沃野,人口多经济发达。
东西对抗,宇文泰能够调动的不过数万之众,而高欢动辄出兵二十万,双方力量对比上西弱东强的态势非常明显。
在内部整合上,两大权臣都面临着如何融合胡汉的大问题,高欢和他的子孙们选择了重用和放纵鲜卑贵族的模式,这样做的后果是与东魏一脉相承的北齐成为著名的禽兽王朝、贪腐王朝,宇文泰则天才地运用周礼托古改制和汉人胡化两大政策缓和了胡汉矛盾,既然胡人不想做汉人,就以高官厚禄为诱饵让汉人改胡姓,以此消除民族偏见,终西魏、北周,民族矛盾一直不是政治生活的主流。
在两大敌对势力之外,还有其他多股力量影响着时局,南方有梁朝和代之而起的陈朝,北方还有柔然、突厥,西方有吐谷浑、羌等国,他们的态度也很重要。
宇文泰周旋在各种势力之间,为西魏争取了最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为了团结柔然,他可以让皇帝休掉皇后迎娶柔然公主,为了团结突厥,他不惜背上恶名让突厥人在国内将柔然人赶尽杀绝。
宇文泰利用一切手段将关中的优势加到最大,在凤鸣岐山的发源地祭出儒家最崇尚的文化典籍《周礼》将汉族知识分子团结起来,政治上推行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加强各级官吏的使用管理,一改胡族政权贪腐成性的特点,建立了一个特立独行的清廉政府,赢得了关中百姓的认可和拥护,在同东魏的较量中逐渐变强,最终他的儿子宇文邕将北齐的领土纳入北周版图。
宇文泰是成功的,探究宇文泰的成功,通过托古改制,将汉魏以来复杂的京官系统简化为六卿制,崇礼复古一直是汉儒的梦想,但复古并不等于拘泥于先王制定的条条框框,要懂得变通,王莽不懂得变通,所以王莽的复古成为一大笑话,宇文泰不过是选择性使用,取其精华而已,中央行六官,地方官制仍然沿用汉制,军队系统更是只取其表。
宇文泰更成功的地方在于军事改革,即府兵系统的建立,用《周礼》控制思想,用府兵打造新军队,一举打破了过去胡人作战汉人耕田的传统观念,人丁繁茂的汉族豪强为西魏政权提供了足够的兵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