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变成老爷爷 !这一场决定两族命运的冠世一战,终于以百足之王,通天大圣袁千败的陨落,画下了句号。
在众圣的战斗下化为无尽深渊的战场之中,两族超过百名的圣者默然无语。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这场战斗的胜利者说话。
却见看似遍体鳞伤,但是面色却淡然无比的陈龙缓缓用剩下的右臂,将九墨剑插回了腰间的剑鞘之中,瞥了一眼下方依旧是巨兕模样的天兕圣王。
“袁千败是第十六个。”
天兕先是一愣,随即无言。
陈龙要斩兽族十六位兽王,原本天兕是最后一个,但是现在却被袁千败代替了。
而现在即便天兕圣王已经身负重创,以陈龙方才那一剑的余威,要杀他也不是难事。
但是陈龙说是十六个,那便是十六个,一个不会多,也一个不会少。
“况且百族总得留下一个至尊来,你走吧。”
天兕明白陈龙的意思,百族以强者为尊,只有三大至尊拥有震慑统领百族全军的威慑力,若是三大至尊都陨落的话,恐怕百族自己就先要打起来。陈龙留下天兕,是要他统领百族撤军。
不过即便没有天兕下令,百族也只有撤军一途了。
先不说包括两大至尊在内的十六位天号兽王陨落,百族对人族联军的力量已经重归下风,只要陈龙还在,那么结果就没有悬念可言。
这一场战争,他们已经彻底输了。
天兕圣王变回人形,浑身浴血,沉默着朝着战场外飞去。
虽说人族众圣中有不少人对他咬牙切齿,蠢蠢欲动的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把这最后一位百族至尊斩杀,但是此刻在场的毕竟不只有人族,兽族其余一众兽王也都在此处,它们也不会坐视天兕被杀。
况且陈龙不动手,他们也不敢动手,毕竟陈龙的意思是要放过天兕圣王,若是他们出手,岂不是打了陈龙的脸。
无论此前的立场如何,经过今日一战,陈龙已经实打实的证明了自己的力量,那是能让所有人都敬服的力量。
而且他们不得不承认一点,帝圣和玄虚圣尊都已经陨落,战天穹生死不知但多半也同样陨落,活着的秦寂天和沈云英影响力不足,今后的人族修仙界中心,恐怕真的要落在陈龙与学院之上了。
天兕圣王和兽族众圣沉默离去,与此同时也收到情报,各处的百族大军都开始撤退。
这一场持续了五十多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
三个月后,学院。
今日的学院,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战争刚刚结束,南方诸域有半数都化为焦土,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要忙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对于学院来说,那些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院长大人回来了。
三月之前,院长陈龙携惊世之威重归大陆,南卿域一战击杀十四位天号兽王,两位至尊兽王,百族退军,人族大获全胜。
如此重磅消息,早已经如爆炸一般传遍大陆,破天大圣之名再次带着学院一同响彻诸天!
原本人族节节败退,很多人都已经不看好战争的未来,甚至有许多宗门都已经举宗逃进了自家的小世界之中,谁曾想在这种关头,竟有人能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击退百族。一时间陈龙的声名之盛,堪称十万年来无人能比。
南卿大战之后,陈龙并未与众圣交流,直接便回到了学院之中,学院的师生们却也没见到他,因为三月来他都在以养伤之名闭关。
而今日,便是陈龙出关的日子。
这对于学院来说,可以说是五十年来最大的盛世,不仅仅是在校生,这些年来毕业的学生也几乎都赶回学院,拜谒院长。
现在学生们都聚集在中央广场上,等待着院长大人出关。
建院以来的所有学生都在此处,尽管中央广场这些年来扩建过两次,此时还是显得有些拥挤。
一名肤色黝黑,神情沉着的青年人,正站在广场边缘,目光从那些学生年轻的面孔上扫过,眼中闪过一丝感慨。
一名风姿卓越的美妇走近,见他神色,微微一笑:“怎么样,是不是很怀念?”
“是啊。”青年人点了点头:“当初我们也是这么年轻。”
他回想起的,是许多年前,他们也像这些学生一样,充满期待的站在白玉台下,等待着见到院长大人。
“薛火,你果然来了。”
青年人转过头,却见一名衣着华丽,留着两撇胡须,身材微胖的青年人面带喜悦的走了过来。
“宝阳!”
青年人也是大喜,张开双手,一把抱住了那人:“你也来了!”
不错,这两人,正是当初学院第一批学生当中的薛火和宝阳。
数十年过去,身为第一届学生的他们早已经毕业,今天也都纷纷赶回。
“哈哈,那是当然。”
两人相拥大笑,宝阳笑道:“院长大人回来了,我又怎么能不来?”
接着他看向旁边的美妇,挤了挤眼睛:“阿悦,好久不见,风姿依旧啊。”
美妇抿嘴笑道:“你也还是一样,没个正型。”
“嘿嘿,当初我可想不到,咱们当中最老实的薛火,实际上是最不老实的一个。”
宝阳嘿嘿笑道:“我至今还记得你哥当时知道消息时候的表情。”
说到这里,薛火和美妇都是神色一暗。
宝阳也是面色一变,拍了自己一嘴巴。
“看我这张嘴,怎么净会瞎说,你们别在意。”
薛火笑了笑:“没什么,也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和悦儿都看开了。”
这美妇不是别人,却是薛火的生死之交,云毅的胞妹,当年和他们一同入学的永云国三公主云悦。
谁也想不到出身乡野,性格忠厚的薛火最终和云悦走到了一起,两人成亲,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而云毅的名字,则作为学院学生们的骄傲,以第一个突破尊境毕业的天才,在二十五年前,和其他许多名字一起,刻在了慰灵碑上,在后辈学生们之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