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新城(1/1)

明骑 !不久,王府特聘的西席教授来上课了,各位少爷,小姐提着书包,乖乖走进府内的学堂,稚嫩的朗朗读书声,让老爷子很满意。父子两人,含笑立在学堂外头,听着府学先生授课,其乐也融融。

昔年开原总兵马林,这位老将热衷风雅,捧了一辈子读书人的臭脚。虽说他武将出身,生平喜好附庸风雅,热衷于舞文弄墨的,可最终还是被读书人,排斥在风雅大门之外,也成不了书香门第。大明朝的读书人,是天地下最自私自利,最不知廉耻的一群人,读书人那样纯洁的队伍里,怎会容的下他一个武将。直到儿孙这一辈,读书人的铁杆庄稼倒了,老爷子才觉得解气了,如今在辽东,从三岁

童子到花甲老者,你要读书也没人拦着了。

学堂里,传来教授先生慢条斯理的声音:“巍巍军营在镇西,不知营内几多兵。三千六百四十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各位明算者,算来营内几多兵。”

外头,老爷子听的一呆,表情竟有些古怪了,这谁能算的明白呀。

老爷子暗中扒拉着手指头,未几,先生的声音又传了出来:“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此题,用中西二法,各解一次。”

老爷子抓了抓花白的胡子,放弃了,自觉老脸有些挂不住,便请咳一声。

“孩子还小,不要累坏了。”

马城只得低声应了:“是,父亲。”父子两人离开了学堂,信步沿着辽王府遛弯,此时日上三竿,王府西头竟人头攒动,变的热闹非常。这又是马城的一项善政,每月初一,十五,这两天但凡是大明子民,持身份证件,可自由出入辽王府西

半边,参观游览,还是不收门票的。

这一天正是腊月十五,年关将近,来辽王府参观的各色人等,格外的多。

“与民同乐,好好好。”

老爷子脸上终于露出嘉许的笑意,马城搀着老父亲,父子两人的背影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王府深处。

同一时间,抚顺城。

天寒地冻的辽东,几个身材魁梧的精壮汉子,不紧不慢的在街上走着。吕安押解寿山,金山案人犯,长途跋涉抵达了西伯利亚流放地,回返中原的途中遭遇风雪,决定在抚顺暂时休整。一入抚顺,吕安精神便振奋了起来,遥望西北方巍峨高大的辽王府,心中生出强烈的景仰之情。辽王府,只要能远远的瞧上一眼,便不虚此行了。然而一进抚顺城,吕安和几个部属就呆滞了,城内各色人

等都形色匆匆,连找个人问路也没有,好像今日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吕安和两个副官胡乱闲逛,到了中午也没个着落,兄弟三人只得找了个酒楼,叫了几盘下酒的小菜,打探起来,才知道今日是府学大考。三个南方来的军官,面面相觑,好半天才回过神了,这府学大考,

大概相当于以前的乡试吧。

三个军官正在闲谈,大批府学学子涌了进来,将酒楼挤了个水泄不通,闹将了起来。

“一个清蒸河鱼,一个烧鹅掌!”

“前胸贴后背了,上快些!”

“诸位,这一题怎么解,或问出西门南行四百八十步有树,出北门东行二百步见之,问径几里?”

“蠢,天元术可解,吾立天元一为半径,置南行步在地,以二行步相乘为实,二行步相并为从,一步常法,得半径。”

“西法可解,余设半径为未知数……”

“今有积以和乘之,减积,余以平乘之加和,得一十七万一百六十二步。只云和为益实。四为益方,三为从上廉,二为益下廉。一为正隅,三平方开之,如平四分之一。问,长,平各几何?”

“平一十二步,长三十步。”

“今有黄方乘直积得二十四步,只云股弦和九步。问勾几何?”

“三步。”

“今有股幂减弦较较与股乘勾等。只云勾幂加弦较和与勾乘弦同。问股几何?”

“四步。”诺大个酒楼内,闹腾了起来,一时间人声鼎沸,可是把吕安三个南方来的军官,听傻了。吕安目瞪口呆,感觉头脑一阵阵眩晕,太阳穴阵阵跳着刺痛。这时伙计走了过来,瞧着脸上有些不悦,三个军官赶

忙结了账,挤了出去。

一回头,吕安瞧着喧闹的酒楼,狐疑道:“这里是抚顺,王府所在?”

两个副官呆看着他,呆头鸟一样,说道:“好像,是的。”

三人相视无言,觉得好像这大明的天下,不一样了,这辽东地面,模样变的都有些陌生惶恐了。

傍晚,城外。专门用于接待过往官兵的宾馆,还很气派,院子也很大,众人进了厅堂内,厅内正烧着几个通红的炉火,一股温暖迎面而来。这里气氛又截然不同,南来的,北往的武人凑在一起,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外面天寒地冻的,宾馆里头气氛却很火热。

一群军官凑在一起,吆五喝六的,不免就有人闹腾了起来。

大堂里,一个山东口音的上尉官,往大厅一站,放肆笑道:“下官济南府标营,丁三七,

从小习得一手的好拳脚,诸位同袍,有没有兴趣来耍两手?”

“三七,哈哈,这名字好!”

“难不成还有防风,枸杞?”

那上尉有些不悦,呵斥道:“嘴上的把式,不算本事,来!”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下就有人起身,一扯军服,在震天的喝彩声中下了场,和那上尉对上了。

“李朝宗,延绥镇,请多多指点!”

一听说是延绥镇来的,吕安眼睛便亮了起来,瞧着那身材高瘦的少校官,心中便多了几分亲近,他就是延绥镇出身。

“参见上官!”

官大一级,那上尉不敢含糊,赶忙左拳捶胸,施了一礼。

那少校官却异常爽快,豪爽道:“比武台上无大小,台下咱们再立规矩,来!”厅内几十个军官,瞧见他如此豪爽,纷纷拍着桌子喊起好来,这火热的气氛,却是大明新军中的常态。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