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刘备称王(1/1)

马踏三国 !随着刘备全据益州,四分五裂的大汉疆土上,迎来了难得的平静期。

北方,马超和曹操大战方休,各自休养生息;南边,孙权继承父兄基业没多久,还需稳固自身的统治;刘备拿下益州后,需要时间对益州进行整合。

当今天下势力最大的四位诸侯、王,彼此心照不宣的暂停了战争,抓紧时间恢复着各自地域中的民力、军力、国力。

原本战乱不休的大汉,似乎在一夜之间,迎来了一个太平盛世,人们不必再担心战火的侵袭,安心的在田间进行着耕种,以期来年能有一个好收成。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四分五裂的大汉,从此不会再有战乱之苦,四大诸侯各据一方,就此握手言和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眼看就要进入金秋的时节,在七月的最后一天,刘备忽然布告天下,他已经上书给了天子刘协,请求刘协任命他为汉中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刘备非但没有像传闻中那样,收起野心去享受现有的成就,反而变得更加狂野起来!

更意味着,新一轮的争斗,正在悄然酝酿中!而主角,便是越加狂野的刘备!

在占据了益州和荆州之后,刘备实力大增,信心爆棚,竟是隐隐间,欲要执掌天下之牛耳了!

须知,在近百年以来,除了原有的那些已经没落的世袭国王,有且只有马超一人被天子亲刘协封为一国之君!哪怕是后来居上,成为魏王的曹操,比起马超来,显得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毕竟谁都知道,刘协就掌握在曹操的手中,因此曹操的魏王,多少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现在刘备忽然跳出来,要效仿马超、曹操,做第三位国君,其野心昭然若揭!

刘备的这一举动,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大汉的万里疆土都为之震动!刘备并不傻,他可不是袁术那个蠢货,他清楚地知道,现在还不是自己称帝的时候,所以退而求其次,向刘协请求汉中王的位置。

王与帝,只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意思却相去甚远,当初袁术僭越称帝,结果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血一样的教训就在眼前,刘备怎么能不不吸取教训呢?所以,刘备没有称帝,他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不称帝而请求封王,这就在大义上站住了脚,让那些心向大汉的臣民们说不出什么来,毕竟,汉中王也是大汉的王爵之一,刘备可并没有公然脱离大汉的行列之中。

刘备请求封王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他在奏折中指出,如今的大汉仅仅是在名义上保持着统一,其实暗地里早已是四分五裂,梁王马超、魏王曹操以及江东的吴侯孙权,这些人都是一时之枭雄,难保日后不会因为手握重兵而进行分裂活动,为了防患于未然,刘备自愿请缨,一一将这些人铲除,但是正所谓师出无名,所以他才请求刘协封他为汉中王,让他代表朝廷,去将上述几人一一铲除。

第二点,刘备身为益州牧,手中掌握着偌大的益州和荆州的绝大部分地区,身份与权力明显不对等,为了更好地为刘协治理好这些地区,所以刘备认为自己理应以更高的身份,去支配手中的权力,为大汉守好南边和西南的疆土。比一州之牧更高的官阶又是什么呢?那自然就是王爵了。

最主要的,是第三点。如今汉中掌握在张鲁的手中,刘备自封为汉中王,那就是要对张鲁用兵了啊!这可是他名正言顺进攻张鲁的大好时机啊!

刘备这一招连消带打,当真是阴狠毒辣,明目张胆的向朝廷伸手要王爵,但却偏偏在表面上看,他又占足了道理,让人偏偏不能斥责与他,顶多只能说他是功利心比较重而已。更何况,执掌一方的诸侯被封王也早已有了先例,梁王马超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有了马超、曹操在前面做铺垫,现在刘备伸手要王爵,倒也不显得如何突兀了。

对刘备请求封王的事情,各路诸侯有着各自不同的反应。

曹操显得乐不可支,这样一来,曹操确信马超的大部分精力,都会被牵扯到这件事上,自己便能够趁机稳定的发展一段时间了。汉中之地,连接关中,刘备要汉中王的王位的真正图谋,如何能瞒得过曹操?

以刘备现在手中的兵力,拿下汉中乃是迟早的事。届时,刘备便可以随时以汉中为桥头堡,入侵马超的雍凉大本营了。偏偏这个时候,马超和曹操刚刚结束大战,元气还未完全恢复过来,若是强行与刘备争夺汉中,一来师出无名,二来怕是马超力有未逮。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