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危机所在(1/1)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胡德材和祁重两人听罢皆是心中一紧,细思之下确是有些不妥,他们自可以死谢罪,但是真能否让身后上万袍泽脱罪还真不一定。

这种几等于兵变的行动,依国法军规都是重罪,陛下若是全部赦免,对他们而言则是皆大欢喜。但是也不免留下后患,他们此行为算是开了‘以下犯上’的恶例。以后有不肖之徒效仿,明为实施兵谏,暗里却是行苟且之事,可以说是贻害无穷。

若是陛下依法依纪予以严惩,以儆效尤,则等于寒了忠君为国的大宋将士之心。以后军中有不法者作乱,再不会有人挺身而出予以制止,必然会令军纪废弛,失去制约的主将也会日益骄纵、恣意妄为。终会导致军心丧失,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

“都虞侯,此事前是下官等欠虑,但是当下木已成舟,错已铸成,下官也只有以死赎罪了,还请都虞侯向陛下禀明此事,不要牵连到身后袍泽!”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胡德材想到事件的后果,大夏天的竟打了个寒颤,自己真是好心办了坏事,将陛下置于火上烧烤一般。他长叹一声施礼道。

“混账,你一死了之,身后上万兵卒不明真相,只当是本官与其沆瀣一气将你逼死,必然会愤而为汝复仇。那时同袍反目自相残杀,第八军也必被朝廷视为叛军,军号被消夺,将士获罪遣散。你如何对得起第八军,对得起与汝并肩浴血的袍泽们。”谢明听了嘴角抽抽了几下,愤而骂道。

“还请都虞侯示下,下官不想成为第八军的罪人!”胡德材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简单了,以自己一条命换不来众人的平安,叹声施礼道。

“现下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但尔等万万不可与营中的弟兄发生冲突,此时一旦流血,局势必然失控。”谢明沉吟片刻言道。

“愿听都虞侯吩咐!”两人齐齐答道。

“好,首先将陛下平安的消息晓告众军,以稳定军心。然后尔等率军出营三里待命,与营中滞留的军兵隔离,以免发生冲突。然后尔等将事情始末详细记述,吾也会再修书一封上禀陛下,你遣心腹亲信用我的令牌送往樊城御前。而后吾会与都帅商谈,争取说服其同往樊城见驾!”谢明想了想言道。

“可是如何向众军解说呢?在此待命时间长了,恐会生出是非来!”祁重忧心重重地道。

“嗯……就说陛下当下平安,我们贸然前去恐生误会,先遣人去联络后,再行动身!”谢明点点头,想想言道。

“也好,就依都虞侯所言!”祁重施礼道。

“都虞侯,你要独自进营与都帅商议,会不会有险?要不要派兵随护!”胡德材问道。

“不必,若是带兵入帐,恐生误会。再说都帅还是识大体的,只是一时糊涂才会做出冒犯陛下之事,想来此时其定悔不当初!”谢明摆手道。

计议已定,三人分别手书一封书信,命亲信携都虞侯印信和书信飞马前往樊城。再向众军解说后,胡德材和祁重分别督军出营,在营外三里暂歇待命。而谢明则在众军离营后,单骑回营去见张霸,劝其前去护驾,以免错上加错,误君误己……

…………

樊城在午后破城后,倪亮率两旅冲入城中,失去指挥的元军向襄阳溃退,并没有发生激烈的巷战。随后,各部转入清剿残敌,打扫战场。而此时尚有零星战斗,为了保证陛下的安全,行驾依然暂时停留在城外,并没有入城。

“陛下,樊城一战而破,但愿攻襄阳也能如此顺利!”王应麟陪着皇帝在营中叙话。

“襄阳怕是不会那么顺利,现在荆襄军怠战,总要先整顿军心再战,怕是要拖延一段时日了。”赵昺看着樊城方向未熄的烟火轻笑着道。

“陛下已经离京近年,朝中众臣皆盼圣驾早归,襄阳战事还是速战速决为上!”王应麟言道。

“朕也是归心似箭,离京时皇后与两位贵妃皆已有孕,本想着两淮战事结束就能归京陪伴,可惜要错过了。”赵昺也有些伤感地道。

“古人云: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王应麟正色道,“陛下乃是万金之躯,先征两淮,再战荆襄,每每以身涉险,若有万一,国将无主。此外,我朝收复江南不过两岁,虽民心归附,但总有不臣之人贼心不死。陛下久离京师,宵小便会借机生乱,行驾还是早归临安为好。”

“京中有太后监国,朕便可无忧,宵小无机可趁!”赵昺笑笑道。

“陛下,臣有所耳闻,此次蒙元祈和使团入京后,有人上书要迎回德祐帝,太后下懿旨举行廷议,商讨此事。”王应麟知道妄议太后,有挑唆陛下母子关系之嫌,但想想事关国事,还是将话说了出来。

“哈哈,王相之意朕知道。历朝历代皇后擅权乱政有之,但是太后乱国之事却极少有之。王相以为呢?”赵昺听了大笑着道。

“这……陛下所言正是,史上废后之事有之,但太后秉政却少有臣僚逆之!”王应麟低头思虑片刻,确如陛下所言。

“嗯,有太后在,朕就能放心在外,无需多虑宫中之事!”赵昺点头道。

赵昺知道其实王应麟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困惑。纵观世界历史,古代中国太后堪称全球最强,后宫升级的顶级。但我国古代皇后往往都是被废,太后却屡屡摄政掌握大权,这是为什么呢?素来反对“女主秉政”“牝鸡司晨”的传统文人士大夫为何对太后如此忠诚不二呢?

前世赵昺也曾想过这个问题,那时正是《芈月传》热播的时候,太后掌权自其始,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后,也是她首创了太后这个词。

芈月是秦惠文王的老婆,其是楚国贵族出身,虽然早年在楚国地位不高,但到秦国以后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宠爱。不过这时候她只不过是宠妃,等到秦惠文王死后她就被发配到燕国,儿子赢稷当起了质子。但芈月权术过人,后来即位的秦武王嬴荡死的太早。

秦国无主,芈月趁机带着赢稷回国即位。要知道,当时芈月母子回国时可谓危机四伏,不过芈月一回来立刻排除异己,成了秦国统治者。赢稷,也就是秦昭襄王,当时年幼,所以全靠母族支持,这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外戚加太后主政。

自秦宣太后之后,刘邦之妻吕后成了新的巅峰。吕后的才能在刘邦活着时没什么展现,不过手腕也是相当厉害。在刘邦死后,她开始摄政,第一次称制,也就是她的文书称为“制”,皇帝则称“敕”,在当时吕后的权威还在皇帝之上,甚至到后期,吕后把她的吕氏一族都封为王爷,可谓权势滔天。

可笑的是,刘邦刚刚定下一个规则: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可以说是把刘邦的脸都打肿了,但是吕后在的时候天下无人敢反,等吕后死了,刘姓诸王才举兵起义恢复了江山。接下来就不得不提武则天了。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前后控制朝政四十余年,堪称太后中的太后。

不过像武则天和吕后这样极端的大权独揽型摄政并不是古代太后摄政的全部面貌,在历史上,还有所谓和谐的摄政。比如北魏的冯太后和著名的孝文帝就是和平摄政,还有辽圣宗和萧太后,孝庄和康熙,太后帮助幼主管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还政给皇帝。

其中孝庄对康熙的培养还非常有计划,孝庄在康熙继位初期就一直亲自主持他的课业与政务学习,等到康熙成年,孝庄就把权力还给康熙,还帮助他剪除了权臣鳌拜,让康熙很快成长,堪称太后和皇帝之间的典范。既然太后如此权势滔天,那么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又是什么情况呢?

古代中国皇后相比太后,日子大都不好过。

首先,后宫一大家子人,皇后是中宫之主却还不一定是真正说了算,比如明宪宗宠幸万贞儿,皇后都得绕道走。有时,你并不是唯一的皇后,比如周宣帝有五个皇后,还搞了和围棋一样的编号,什么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其实还不如干脆就东南北西中。

然而,难上加难的事比想象中要多。后宫之中的阴谋诡计并不比电视剧里面的少。中国历史上被废皇后数不胜数,被废的下场好一点是打入冷宫,差一点的直接丧命。历史上能以皇后身份深度掌握权力,其实也就俩人,一个是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一个是武则天。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皇后和太后差距这么大?到底差在哪呢?前世未能想明白的问题,被赵昺在这一世想明白了,而他之所以能得到答案,也是亲身经历之后得到的感悟,且十分的深刻……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