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扩张的野心(1/1)

“《香港财富》周刊总编想给我一期专访?”

这一天才刚来到公司,林孝智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就有寰亚执行总监祝芝山敲门来访,给他带来了一个令他略诧异的消息。

“是的,老板。《香港财富》周刊总编胡刚先生昨天下午给我们集团打了一通电话,他想给你一期专访。如果你最近有时间的话,可以考虑接受《香港财富》杂志的采访”

从去年被他正式任命为新亚执行总监后,祝芝山成长的速度超出他的预料之外。执行总监这个职务在电影公司里差不多就相当于总经理或者助理总裁,倒是帮他分担了不少公司杂务,也是因此他才能分出神来去捣鼓拍摄电影。

以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就做到了寰亚这家大型电影集团的执行总监一职,如今的祝芝山举足之间都散发着一种自信,只是在林孝智面前却没有表现出来半点,这会儿反而带着一种敬佩的眼神看着自己的老板。

也是了,任谁看来在过去的几年里,林孝智所开创的局面,都只能用传奇跟神话来形容。

把一家濒临破产的皮包电影公司,发展成现在香港最大的电影集团,而且市值就在不久之前才刚刚突破一百亿港币。在9l年的现在,放眼整个香港所有上市企业之中,市值能够超过百亿的也没有多少家,寰亚如今赫然已经是香港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了,而且上冲势头依旧很强,也怪不得致力于成为香港的《财富》周刊的《香港财富》周刊,会派出总编亲自联系他,只为了能对他进行一次专访。

林孝智闻言沉吟了起来,他最近时间上倒是充裕,虽说采访用不了多少时间,不过更想陪陪自己的家人,当下就想拒绝。

话才刚到了嘴边,突然间心中一动问道:“我听说怡和财富公司现在的情况不太好,有没有这事?”

《香港财富》是77年香港商人陈怡效仿美国《福布斯》跟《财富》杂志,弄出来的一个香港山寨版周刊,而怡和财富公司就是《香港财富》杂志的母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在香港业界也是有一定口碑跟影响力的,而且也效仿《福布斯》跟《财富》,每年都要搞一个‘香港百强企业,跟‘香港富豪,排行榜。

不过林孝智依稀记得,之前自己好像在报纸上看过有人提过怡和财富公司现在的情况并不多好,似乎今年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出现了亏损,这对于一家专业的财经周刊而言是很少见的,因为舍得花钱在财经报刊上打广告的大公司绝不在少数,以《香港财富》周刊在业界的名气,广告应该不少吃到才是。

“老板你还问巧了,昨天《香港财富》那边联系了我们之后,我专门问了一下,还真知道一些东西。怡和财富公司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太妙,听说是因为美国的《财富》跟《福布斯》等几个财经杂志这两年先后加大了对香港这边的投入,尤其是《财富》杂志还跟《香港财富》打起了官司来,说是《香港财富》涉嫌侵权它们杂志,虽然开庭一次法院那边裁定怡和财富公司未侵权,不过中询公司已经聘请了第一流的律师,扬言会把官司打到底。据说怡和财富公司那边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好像正在考虑给杂志换个名字”

“中询?”林孝智一愣,《财富》的母公司不是美国时代华纳旗下的时代公司吗,怎么又冒出来一个中询公司。

“《财富》杂志一直都是中询公司在弄的,具体我就没再打听了,好像是十几年前时代公司授权中询公司是唯一可以使用《财富》这个名字的中文杂志,据说老板也是个美国商人。其实前几年《财富》也跟《香港财富》闹过矛盾,只不过他们在台湾跟大陆有些影响力,在香港却不如《香港财富》跟《信报》,所以之前才没闹到打官司的地步”

林孝智这才明白过来,却也不由对《香港财富》的未战先怯的行为嗤笑一声:“官司打赢了,怡和财富公司却想给杂志改名,看来他们是有些胆怯了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也明白,《香港财富》杂志确实涉嫌模仿跟抄袭《财富》周刊,从框架到内容上都有。之所以前面的官司能够打赢,不过是因为怡和财富公司是香港本地公司,而中询的老板是美国人罢了。香港是个排外心理很重的城市,真打起官司来除非《财富》能祭出更多的证据,不然法庭上的那些法官情理上更倾向于保护本地商人的利益。

祝芝山点头,他也感觉《香港财富》是胆怯了,怕是不想再继续跟中询公司把官司无限期的打下去,即耗费金钱又影响声誉。不过杂志改名也是一部险招,均未见多少杂志、报纸改名之后销量一落千丈,十几年来辛苦建立的声誉得来不不容易。

隐隐发现老板似乎对《香港财富》杂志兴趣浓郁,祝芝山好奇问道:“老板怎么对《香港财富》杂志来了兴趣了?”

“是有些兴趣”林孝智嘴角的笑意若隐若现。

要不怎么都说老美的商人善于制造百年企业,中国则擅长制造奸商。同为上市企业,看看后世国内那些市值一度超越千亿、数百亿的企业巨头,再看看老美的谷歌、苹果一系列公司吧。咱们国内大多数的企业成功上市圈到了钱后,总是想着如何制造噱头高价出走,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哪管那些接受的小股民们死活。企业高层一旦上市便是志得意满,拿钱大肆挥霍做广告,建高楼,圈地皮搞别墅,公司老板买专机,出外豪赌,所谓的海外收购也不乏买海岛、买什么篮球、足球俱乐部的。再类比下美国企业,则在不断的吞并、收购更多地技术性、互补性企业,一点点壮大自己的实力。

虽然这个对比并非绝对,但至少类比大部分中美企业,比例还是非常高的

林孝智可不想寰亚的风光只有这几年,几年后就被打成了原样。所以趁最近集团股价暴涨,公司手上的资金又开始多了起来,已经超出了拍片跟日常开支所需,他琢磨着与其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还不如拿出来多收购几家企业,让寰亚集团变得更加庞大。

所以最近他亲自制定了对香港数家电影道具制作公司、服装设计公司的收购计划,除此外还准备再拿出来五千万港币用于扩大寰亚的片源,向港台上百家大小电影公司低价收购各种电影版权,而且是好坏不忌,只要对方肯卖哪怕是烂片也要。米养百样人,有些人看来的烂片另一些人不见得就讨厌,恰恰相反的小众爱好者反而比大众更舍得掏钱。

电影版权在港台地区值钱也不值钱,一部拍摄于五六十年代的电影能卖出十几万港币就能买下永久版权。就算是八十年代或者近几年拍摄一些小公司拍摄的热卖电影,一两百万也完全能够买下全部版权,如果只跟对方买共享版权的话则更廉价。预计这笔巨款,至少能为寰亚带来百余部老电影的版权。这些在未来都是无价之宝,也算是林孝智的另一种保值投资。

尽管制定了不少的花钱计划,但寰亚目前手上还是有些闲钱,这也是缘何他林孝智在听到了《香港财富》杂志要采访他时,突然间对这家杂志动了心思的原因。之前收购《成报》只先后花去不到两亿港币,前不久金庸要卖《明报》,默多克跟港台、乃至亚洲十数家报业巨头竞价,结果却突然被中道杀出的本地商人于品海截胡买走,据说设计到的资金也不超过四亿港币。

现在的香港知名报刊价钱都不算贵,比如香港最著名的财经报纸《信报》,外界给出的评估价也不到两亿,《香港财富》杂志更是不足一亿。财经类的报刊利润虽然比不上主流报刊那么高,胜在稳定。不说那名动世界的《福布斯》、《财富》跟《商业周刊》这三个未来执掌财经周刊巨头,《商业周刊》后世出售时被卖出了近五十亿美元的天价。就说后世那个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的英国佬胡润,他那份《胡润百富》杂志一直利润不高可是差过钱吗?自己名下就有一家报纸的他,很清楚报刊业里面的猫腻。

“帮我回复《香港财富》那边,说我下周二有空,到时候可以一起坐坐”言下之意,却是已经答应了。

“好的,我这就去通知《香港财富》杂志那边。”

祝芝山应了一声,汇报完了工作就准备要离开呢,人刚走到大门前,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转过身来说:“对了老板,我刚才我过来时经过秘书处那边,她们让我顺便通知你,说早晨时郑总从美国打来了一通电话,米拉麦克斯那边已经安排好了,我们的那部电影《生化危机》,将在下周四登陆北美放映”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