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黑商传说(1/1)

皎洁的月光,又轻又冷,如流动的音符般,洒落在大地上,将夜晚的山村点缀得斑驳陆离。◎頂點小說,

借着这柔和的月光,陈阳从地上扒拉起一颗大桃子,皮球般大小,沉甸甸的,像是铁块铸成,刚刚就是这东西掉落下来,重重地砸到了他的脑袋。

这颗桃子已经熟透了,表面裹着一层绵软的绒毛,白里透红、红里透黄,细细一闻,散发着迷人的甘甜果香。

陈阳抬头望去,一颗老桃树,两三人合抱不过来,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蓬宽广如天盖,密密匝匝的一层桃叶中,上百颗饱满晶莹的大桃子挂在上面,压弯了枝头。

这颗老桃树,被自然能量滋润过后,枯木逢春,散发着磅礴的生命气息,底部根系发达,密密麻麻,结成大网,一直绵延到村外。

这桃子熟了,该瓜熟蒂落了,再长下去,就该把桃枝压断了,这可不吉利,明天就全摘下来,拿到市里去卖掉,又是一大笔钱要进账了。

第二天,陈阳特意起了个大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架好梯子,哼哧哼哧干了半天,陈阳摘下了三四十多个桃子,趁着没人,统统放进玄黄界中,再带上个蛇皮口袋和旧床单,轻装上阵,坐上了去市里的第一班城际公交。

昨晚就和老妈打过了招呼,千万别透了口风,梦梦、圆圆、灵灵可不是省油的灯,要是知道了肯定嚷嚷着一起去,到时候,就什么事也办不成了。

秦阳市东城区天南路,毗邻着好几个老式小区,周围的住宅楼看起来很老旧、都是不超过六层的建筑物,历经了岁月的风霜,大多数是**十年代国企职工分配的福利房,住户以四十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

中老年人有个特点,比较守旧,不太喜欢变化,遵循着几十年的老习惯,出门买个白菜啊、萝卜啊、猪肉啊喜欢在家门口就近购买,没有谁会专门绕个大弯去大型的农贸市场。

有了买卖,就有了市场,天南路说是一条路,其实早就成了小摊贩们的乐园,卖菜的、卖猪肉的、卖豆浆油条早点的,活活将一条宽广的大路堵得严严实实的,成了个热闹的菜市场。

今天是周末,大人们不上班,小孩子们也放假,因此菜市场比往常更加热闹繁荣,行人、车辆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各色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这菜市场看起来混乱不堪,乌七八糟,干什么的都有,可其实也是有很多规矩的,比如现在的陈阳,就被挤到了边缘的角落。

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东西好,有卖点,虽然是僻静的边缘角落,一大帮子人,都聚了过来,把这个地方围的是水泄不通,密不透风。

一个旧床单上,摆放着十几个的鲜嫩大桃子,白里透红,一看就熟透了,最为震撼的是,个个都有皮球般大小,估摸着有好几斤重。

“我的老天爷啊,这是天庭的蟠桃吧,我老汉活了六十多年,还没见过这么大的。”

“爷爷,我要吃大桃子,给我买,给我买……”

“这桃子赛西瓜,怎么种的,不会是转基因食品吧”

“嗯,说不定就是,这年头哪有这么大的桃子。”

“说的不错,事出反常必有妖,说不定这桃子打了什么激素。”

陈阳坐不住了,华夏的人民群众最喜欢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在事态向更坏的情况发展之前,要站出来说些什么。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百年老桃树上刚摘的新鲜大桃子,看看这卖相,颠颠这重量,绝对是桃中之王啊。”

“女人吃了养颜,男人吃了强身、孩子吃了补脑,老人吃了延寿。”平时颇有些不善言辞的陈阳豁出去了,憋红了脸,把脑海里的能想到的词汇全都一股脑扔了出去。

这叫卖挺好玩的,一看就知道是新手,周围老少爷们看着陈阳这窘相,憋红的脸像是火里的烙铁,这一传十,十传百,都哈哈大笑起来。

第一次摆摊卖东西,经验不足,出了个大洋相,羞得陈阳面红耳赤,真想扒拉个地缝钻进去,永远不出来了。

“小伙子,你这桃子怎么卖的,多少钱一个。”一个老大爷,穿着一身深蓝色工作服,脸黑的像是块焦炭,大声问道。

“五百……一个……”陈阳的话音有些颤巍巍的。

“啥!”

“五百一个,你咋不去抢啊!”

“太贵了,吃不起啊!”

“难不成,你家桃子是金子做的啊!”

“小伙子,做人要厚道。”

周围人都倒吸了口凉气,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吹来的,一颗桃子五百块,快赶上桌大酒席,吃不起啊。

当即,就有不少人转身离去,这桃子大是大,好是好,买不起光干巴巴地看,没什么意思。

不对啊,按照俗套的现代都市剧桥段,这个时候,人民群众该一掷千金,慷慨解囊,掏出钱包来,抽票子,争先恐后地购买才对,这才是正常剧情的走向。

不要担心,这是先抑后扬,马上就会出现一位土豪、大款,脖子上挂着大金链子,十根手指挂满了翡翠戒指,牵着条大狗,招摇过市地走过来,尝一口桃子,立刻沉醉在其中,扒拉扒拉说上一大堆感慨的话,最后把桃子全部买走。

“那边有个卖桃子的小子伙,真是黑心啊,一个桃子要卖五百元,真当我是老年痴呆症啊。”

“小光啊,要记住,千万别学那个大哥哥,要老老实实做人。”

“这年头的人,越来越没个人样,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啊。”

紧紧片刻的时间,一传十,十传百,黑心商人的传说就流传了出来,一颗桃子五百元,成了陈阳的代名词。

这名声坏了,就麻烦了,陈阳的摊子前,立刻门可罗雀,稀稀疏疏的,没几个人了。

这叫什么事,没赚到钱不说,还落下个黑心商人的坏名声,真是晦气。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