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汉留(1/1)

“收,为什么不收,只要是中华介绍的人,我们统统都要,何乐而不为?至于泰族人,不用管他们,先放着,如果可以的话,招收一些清迈人和春蓬人,那些高棉人、马来人,可以放开了收。”拉玛六世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的话自然暗藏玄机,既然已经和中华重新确立了藩属关系,那么王室的地位肯定是与国同存,就算受到中华影响那又怎么样,难道情况会比现在还差吗?

拉玛六世是个聪明人,他虽然一手促就暹罗现在的君主立宪制,可其实谁心里愿意呢!那是没办法呀!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盛行暹罗,泰族权贵的力量进一步得到增强。

就好比十七世纪的欧洲各国,他们化身为大资产阶级,当然不愿意被国王控制一切,于是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削弱国王,现在的暹罗君主立宪政体就是他们的胜利果实。

绝大多数资产阶级都集中在中部以及北部泰人里面,因为这两个地方比较发达,特别是中部泰人,绝对是暹罗泰族中的最富裕者。

所以,拉玛六世不选择从中部、北部泰族中招人,反而选择了那些贫穷的南部泰人以及马来人、高棉人,因为这群人也是资产阶级的对立者,它们就是无产阶级,只要王室能够给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地位,那么很容易能让他们为拉玛六世卖命。

“是!国王陛下,现在是不是先让召集起来的人换上装备,以免那些人狗急跳墙?”哈帕里亲王建议道。

尽管现在这些‘士兵’只会开枪,有的连枪都不会开,跟农夫一样,但是不排除在有心人眼里,他们是一大威胁,让他们随身佩戴枪支,至少能够保证安全性高一点。

拉玛六世想了想,这样做也没错,于是便答应了哈帕里,并且把整军备战的事情都交给了他。

曼谷的武警部队是最早的建立起来的,本来城内最大的武装力量就是拉玛六世的禁卫军,再调集了五万人,由禁卫军训练,装备又不缺,所以迅速把曼谷武警总队建设完成。

随后,哥打巴鲁、黎府的武警部队也相继建成了,有中华民国的配合,他们得到了系统的训练,二十万武警就好像两个箭头,从暹罗南北两头直逼中央,再加上曼谷武警总队,那就是一个三角形,彻底将暹罗封锁了。

........

瓦哈他是泰国自吞武里王朝开始的大家族,而且是本土纯血泰族,这就意味着他们引领着暹罗泰族的发展,不管是中部还是北部的泰人都给他几分面子。

可以说,瓦哈他家是暹罗的无冕之王,仅次于王室,所谓的民族主义也是他们在后面支持,在暹罗的军政两界都有他们家雄厚的力量。

按理说,他们应该是安稳无忧的,但是瓦哈他.礼信,也就是当代的瓦哈他族长,从昨天开始就心神不宁,似乎有什么事情会出现,这有点不正常。

多年生涯让这位瓦哈他伯爵强迫自己平静下来,试问在暹罗还有什么是瓦哈他家族解决不了的事情呢!

但是,他没想到这次事情可谓是生死攸关,王室主导还是其次,最主要的就是中华支持,所以这才让原本有声有色的民族主义运动日渐凋零。

在曼谷的一处小院子内,军情局暹罗分部蒋文约了‘汉留’掌门人,或许说这个名字,没有人熟悉,但是民间其它对于‘汉留’的描述,例如天地会、洪门,这恐怕就如雷贯耳了。

早在1918年,特统奉冯庸之令,南下组建各地分部的时候,就对这个曾经响彻中华民间的组织进行了深刻调查,说实话,相比于那些,‘汉留’是郑成功后裔创建的亦或是武林众人,‘汉留’是南明后人组织的这个说法更为可信。

当然,就连他们都坚信自己是南明后人,甚至在满清末年的推翻行动中付出了很多,‘反满复汉’是他们最核心的教义,几百年过去了,‘汉留’这批南明后人在东南亚扎下了根,力量很强。

特别是在暹罗,做为东南亚唯一一个允许华人参政参军的国家,同时华人占据很大权力,‘汉留’自然是把总部放在了这里,这也是为什么军情局今天会约见‘汉留’掌门人秦天岗的原因。

这处院子是军情局在曼谷的外围据点,倒也僻静,所以说得上是一个谈事的好地方。蒋文穿着黑色夹克,一身劲装,边上两个助手也是一身黑衣但是瞧着他们那腰间鼓鼓囊囊的,肯定是带着武器。

在他们对面的是,几个中年人,都穿着一身味道很足的唐装,这倒是中华民国的特色,毕竟冯庸在一同全国之后,发现也需要一套国服正装,明朝的衣服又不太适合,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在他那个年代被当成国粹的改进版唐装,那个倒是不错,于是就带头将改进版唐装当成了正装,不管接见任何人都是一袭唐装。

没想到这些‘汉留’也喜欢这套,这几个人也算是跟上了时代的脚步,一头短发,也没有留着那邋里邋遢的胡子,收拾的很干净,不知道还是哪里的公子哥来了呢!

蒋文也是个场面人,没有那种冷冰冰的会晤,一见面先聊了几句,并且试着套了套话,可惜什么都没有套出来,现在很是烦躁,于是直接说道:“秦先生,实不相瞒,现在我国的实力也强劲,但是对手和威胁也很多,而且现在对外的政策并不像曾经的那么死板,除了主动找死的人,根本不会随便动手。”

当然,这里除了那些压榨华人许久的土著,这点是绝不可能被饶恕,整个中华南洋战略的核心就是以华人为主,殖民当地,将东南亚彻底变成我国的区域。

至于保护当地华人以及华裔的身家性命,这是刻骨铭心的,跟曾经的清王朝来比,他们的确很有人味。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