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算账(1/1)

按张倩的说法,芦苇大部分都要栽种在小渡口周围。这样等盛夏的时候,两个人坐在渡口,周围是郁郁葱葱的芦苇,水沟中是挤挤嚷嚷的野鸭,看着荷塘中自由自在的鱼儿,别提有多悠闲自在啦。等到了秋季,在家门口看着片片芦花由淡紫摇曳成如雪白,才真切感受到季节的交替……

老婆起了栽种芦苇的心思,刘军浩只好点头同意,反正在家闲着也没事,干点活也好。再这样休息下去,骨头都要变酥了。

于是乎,两人扭头回家拉车子,赵教授看他闹出这么大动静,赶忙过来询问有啥事儿。一听说要在水沟边栽种芦苇,他直说这个主意好,也拎着铁锹跟上。

张倩原本想帮忙,结果人一多,她反倒插不上手,只好领着豆豆和悟空在河滩上捡贝壳,准备回家做贝壳船。

上次她亲自给嫂子家做了艘贝壳船,王芸很是大赞了几句,结果张倩脑子一热,又张罗着要给苏娜娜做一个。

刘军浩原本想随便弄一些.了事,不过现在他看赵教授和王老爷子干劲儿十足,也渐渐动了心思。

自己何不在石锁中栽种一些芦.苇,到时候一丹开,那空间内的景致就更漂亮了。

这些日子,石锁空间再次增大.不少,完全可以栽种一些芦苇。到目前为止,里边已经栽种了不下二十种植物,不过仍显得单调。水中还好说,里边泥鳅黄鳝成群。沙土地上不同,除了那些土蜂子和蜻蜓外,剩下的就是蚊子了。

最初刘军浩也有引进一些野兔或母鸡的心思,不.过他想了想还是作罢。别看现在沙土地不小,可是里边的植物太少了,如果放些野兔进去,估计不到半个月,里边的植物准被破坏殆尽。至于母鸡,那更不行。它们虽然吃草,可是主要食物还是粮食,在石锁中找不到吃的,肯定会跑到池塘边捉黄鳝苗。

现在条件不具备,等过些日子再考虑养殖的事儿。

冬天的芦苇荡到处是一片枯黄色,不过等你走进.了就会发现根部浮动着一层似有似无的鹅黄绿,那是新抽出的芦芽。现在天气虽冷,可却是栽种芦苇的好时候,等再晚些日子,头茬芦芽该长出来了。芦苇和竹竿这类植物新芽春天的时候长的特别快,有时一夜之间能长出一米多。如果等春天在来挖,长出的芦芽一旦被动到根部很难成活。

“给你一条芦苇根尝尝”刘军浩看老婆在边上无.所事事,就随手从泥土中翻出一条细嫩的芦苇根扔过去。

“这东西生吃也.好吃呀,不是泡茶喝吗?”张倩接过来疑惑的问道。

“当然了,你尝尝就知道。”刘军浩小时候常吃这东西,洗干净的芦苇根白白嫩嫩的,吃到嘴里带着一股甘甜,据说可以去火的。芦苇根熬水也是一记妙方,可以医治嗓子疼、咽喉痛。不过如果想治病的话最好在夏秋两季挖芦苇根,因为这个时候的芦苇水分足,功效也大。

“那我尝尝”张倩跑到河边洗干净后放入嘴中,很快又吐了出来,连连大叫着腥味太重。

老婆不适应这味道,反倒是猴子很喜欢,捡过那半条芦苇根猛啃,吃完了还让刘军浩给它挖。

“啊呀……”赵教授那边突然一拍脑袋叫道:“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老王,咱们等下可要多挖一些芦苇根。你不是有哮喘病吗,这东西治疗哮喘的效果很好。”

“对呀,我也忘得一干二净”刘军浩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芦苇根能治哮喘呢。

“不用了吧,我这病最近根本没犯过。”要说王老爷子最近身体比一般的老人还要好几分,如果不是两人提起,他自己都忘了还有哮喘病这回事。

几个人挖芦苇根的时候并没有集中在一片,而是见缝插针,这儿挖一窝,那边弄几根。这样不会对芦苇荡造成破坏,一春天的时间估计就恢复过来了。

半个小时时间,芦苇根已经挖好。他们没有耽搁,趁着天还早开始在沟边挖坑栽种。

芦苇根剩下的比较多,赵教授在自己的院子边上种了一些。张倩想了想,也提着铁锹在花池中种下两窝。

刘军浩刚才在芦苇荡中的时候已经悄悄挖了几大块根扔到石锁中,等院里忙乎完,他偷偷的打开石锁,把那些芦苇根全部栽种在池塘边上。

晚饭张倩仍然没让他插手,而是将学生们送的半桶泥鳅择干净,准备炸着吃。

泥鳅还是自家的好吃,真要想吃泥鳅的话到后院中抓一些就行,个头绝对比这个大。他本来想打消老婆这念头,谁知道张倩却来一句,咱家的泥鳅个头太大,不好炸、费油。

得,个头大也是错误,刘军浩听的很郁闷。

张倩挑选的全部是那种十来厘米长的小泥鳅,择过之后把头一剁,然后在放在面里边一揉,继而放入锅中炸。

很快,那股诱人的鱼香飘得到处都是,将豆豆和猴子的馋欲也勾出来了。

看不出来,老婆做饭的水平越来越高了。瞧着油锅中黄澄澄、香喷喷的泥鳅,刘军浩心中暗暗称奇。

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趁着热乎劲儿,先夹了一个放入口中。

焦脆酥香,吃到嘴里咔嚓咔嚓作响,味道的确不错。

于是乎,他也毫不吝啬的夸奖了老婆几句。

焦脆的炸泥鳅配上小米粥和腌香椿,正好把油腻和腥味全部除掉。这一顿,刘军浩吃撑到了。

吃完饭刷过碗,他和老婆照例坐边斗地主。没一会儿,电话响了。

刘军浩接过来一听,是刘广聚的声音,“衅,赶紧过来拿钱”

“拿钱,那啥钱?”听到这话,他很有些不解。

“你过来就知道了,你小子,给钱你还不要,真是奇了怪。赶紧过来,咱们村的人都来了,就等你。”刘广聚说完,把电话挂掉。

“这人……说话也不说清楚。”刘军浩现在还一头雾水,朝张倩喊了一句,“我到村里广聚叔喊我去拿钱。”

“他不欠咱家钱呀,上次的黄鳝钱早给了。”张倩也稀里糊涂的。

“我当然知道,不知道广聚叔到底有什么事儿。”刘军浩答了一声,推门出去。

那边猴子一看主人出门,立马屁颠屁颠的跟上。

到了刘广聚家一瞧,好家伙,基本上村里当家的男人都来了。

“快点,就差你。”二麻子看他进来,立马递了张板凳。

“都来了咱们就开始开会……”刘广聚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话。

难怪人到得这么齐,是分钱呀。村里今年租地挣了几万块钱,除去十一唱大戏的花费,还剩下不少呢。刘广聚原本的心思是这些钱留下来,等春上的时候盖宾馆用,可是后来他这计划大家都反对,这钱也就省下来了。

眼瞅着要过年,刘广聚琢磨着钱不过年,想找人过来商量一下,这钱到底是分了还是别用。

听他介绍完,村里人都议论开。意见不统一,有些人觉得分了干脆,不过还有一些觉得应该用在村子的建设上。

刘军浩倒是认为这钱应该暂时放在村里边,等以后有事儿了再用,可是看多数人都赞成分掉,他也没有多说话。这钱分了应该没有多少,不过对于村里人来说,只有拿到手中的钱才算钱。

意见刚刚统一,很快他们又为如何分钱争执起来。有的觉得按人口分,有的说是按户头算。提出按人口算的是刘老三,他家大大小小五个孩子呢,这样算当然分钱多。不过刘军浩家就两个人,那要少分几百块呢。没等他开口,已经有人反对了,村里人口单薄的人不在少数,自然希望按户头多分点。

刘广聚被吵得头大,干脆让大家举手表决。到最后结果是按户头算,刘老三虽然不甘心,却只能如此。本以为分不了多少钱,没曾想算下来,一户竟然能分到七八百块,这可大大出乎刘军浩的预料。

回到家,他将钱老老实实的交公。

“这么多?”张倩事先也没有想到。

“是呀,今年河滩上那片地又新开了不少呢。”

“咱们也算算今年收多少钱?”躺在被窝里,张倩开始算起小账。

自家的账目非常清晰,每个月黄鳝收入大几千块,一年下来最少有四五万。夏天卖的西瓜、赤兔的出租费、网店收益以及那些鸡蛋鸭蛋,不算不知道,一算刘军浩有些呆住了。

算下来,毛钱竟然突破十万,这还没有加上张倩的工资。也就是说,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自己用不了十年成百万富翁了。

“别想美事,咱们还欠着房贷呢。这一个月就不少钱”张倩一句话将他打回现实。

是呀,市里边那套房子张倩爸妈给了首付,可是大头还是要他们出的。要说这套房子算是买对了,最近半年房价一路飙高,连刘军浩这个不关心房价的人也看得心惊肉跳。他和老婆暗自庆幸买的比较早,不然现在买的话又要多付几万块。

bk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