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1/1)

德胜门外有一个大校场,是京营操练场所。隆庆五年六月中旬的一天,校场上突然出现几十匹大马,每匹马的笼头上都拴着一条黄绫。这些马匹清一色是纯正的枣红色,膘肥肥壮,鬃毛齐整,清晨的阳光投射过去,油光闪亮。

“喔呀,这是哪来的马?真是好马,活这么大,头回儿见这么好的马!”一个老者感叹道。

“是啊,难不成这就是汗血宝马?”一个年青人惊喜地说。

围观的民众越来越多,都在赞叹着,猜测着。

“想起来了!”一个穿长衫、私塾先生模样的中年男子道,“听说鞑子臣服天朝了,这些宝马,定是鞑子进的贡!”

“连鞑子也来朝贡?这么说我大明又强盛起来了?!”老者不敢相信似的说,用力揉了揉眼睛,伸长脖子想看得更真切些。

“老人家,这不是朝贡,是进方物。”中年男子纠正说,见众人不懂,又解释道,“方物就是特产。大明十三省两直隶、各土司,都要定期向皇上进方物,咱老百姓俗称进贡。”

“和朝贡不一回事儿?”一个年青人问。

“不一回事儿。”中年男子解释说,“朝贡者,藩属也,是外邦;进贡者都是大明的臣子。北虏的俺答汗封的是王,他的儿子们封的是都督同知、指挥、千户,都是大明的武官。因此呢,他们都是大明的臣子嘞!”

“喔呀!不得了不得了!”老者捋着白胡须说,他向东一指,“看到了吗,那是地坛,嘉靖二十九年,鞑子打过来,把地坛都烧了,北京城的城门都关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和鞑子拼命。谁能想到会有今日?咱们皇上,比老皇帝厉害嘞!”

此时,紫禁城里的早朝上,也笼罩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

前不久,三边总督戴才接到措辞严厉的谕旨,又读了高拱的书函,知封贡互市已势不可挡,遂迅疾上奏,建议三边对套虏,如宣大对俺答例,朝廷于是敕封吉能台吉都督同知,其下各有册封,又于红山墩暨清水营开市。至此,边事协一,六镇市竣。顺义王俺答率大小头领上谢表。礼部尚书潘晟宣读顺义王谢表,署名即达一百零三人。潘晟刚读到“臣顺义王俺答、臣都督同知辛爱、臣都督同知吉能”时,朝会里竟传出喜极而泣的声音。

潘晟宣读毕,高拱激动地高声道:“臣等为我皇上贺,为我大明贺!”

皇上高兴地站起身,道:“礼部议奏,赏顺义王等上表诸臣!”

高拱带头,百官伏地叩头,三呼“万岁”。

潘晟又拿出一份文牍,是顺义王贡单。此番进贡,马五百零九匹并各配马鞍,王崇古精选上马三十匹、银鞍一副送京。

皇上道:“祭告郊庙!”

高拱又伏地叩首,三呼“万岁”。起身的当儿,不少人已是热泪盈眶,易动情者,竟是泪流满面。

皇上也禁不住兴奋起来,他欠身坐正,高声道:“北虏稽首称臣,西塞以宁,烽火不惊,我边圉之民,室家相保;互市日久,塞上亦可物阜民安,华夷兼利。此不惟本朝大事件,亦为我中华历史上之大事件,可划时代,必载史册!端赖卿等用心经画。元辅高先生,竭忠体国,用夏变夷,功当首叙,宜厚加升赏;以下阁臣、部院、科道、地方督抚,文武诸臣,著吏部、兵部叙功以闻!”

高拱忙躬身道:“臣不胜感戴!不胜惶惧!虏酋入贡称臣,古今希旷之事。然乃皇上盛德孚格,神武布昭所致,臣何力?敢贪天功!恳乞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摆手道:“边境辑宁,乃高先生赞襄大计,自当赏荫,拟旨来!”

“陛下!”高拱哽咽道,“臣夙抱苦心,向未敢明其意。去岁纳降事起,群议纷乱,恨不能计未就而先幸其败!臣等殚精悉虑,仰赞宸谟,成此大计。但尽此一念为国之心,即祸福所不敢计,又何敢幸功!即今封贡互市皆巳竣事,三陲晏然,曾无一矢之警,境土免于蹂践,生民免于屠戮,边费之省,不下百余万,即胡利之入,不下数十万。有尊而无辱,有益而无损,既昭然矣!臣等为国之心始得少偿,则臣等志愿巳毕,万万足矣!即臣等夙夜经画,不无少效微劳,乃职分当然,仰报皇上之隆恩者,曾无万分之一,冒叨升荫,实所未敢。伏望皇上俯垂昭鉴,特允辞免,则不惟愚分获安,而臣为国初心,亦可以白。”

皇上沉吟良久,道:“既然高先生如是说,朕就准辞吧!赐银五十两,斗牛衣一袭!”

“皇上,臣还有话要说。”高拱叩头谢恩,起身道,“今虏众内附,边患稍宁,当及时大修边政,以图永固。”

“是。高先生为朕说来。”皇上微笑着道。

高拱缓缓道:“自臣入仕以来,耳闻目睹者,皆北虏拥众大举入犯,岁无宁日之耗。边境之民肝脑涂地,父子夫妻不能相保,膏腴之地弃而不耕,屯田荒芜,盐法阻坏不止,国库为之耗空,举国为之凋敝!先帝常切北顾之忧,屡下诏谕修举边务,然劳力费财卒无成效。今天佑国家,彼慕义请贡称臣,不惟名义为美,且一举息境土之蹂践,免生灵之荼毒,省粮饷不可计,中外皆得以安,此其一。强虏称臣,自可示舆图之无外,全天朝之尊,伸中华之气,使九夷八蛮闻之,足以坚其畏威归化之心,此又其一。”

“高先生说的是。”皇上禁不住兴奋地插话说。

高拱见皇上毫无倦意,心中颇是欣慰,遂继续道:“今虏既效顺,受吾封爵,则边境必且无事,正欲趁此闲暇之时,积我钱粮,修我险隘,练我兵马,整我器械,开我屯田,理我盐法,次苐行之,使常胜之机在我,彼若背约,我遂兴问罪之师,伸缩进退自有余地。切不可苟见一时宁息,遂尔怠玩偷安,沿习故套,图苟免一身,罔顾贻患来者。伏望勑下兵部,严饬各该督抚将领诸臣,务要趁此闲暇之时,将边事大破常格,着实整顿,有当改弦易辙者,明白具奏议处,毋得因循自误。为此,要有赏罚标准:钱粮比上年积下若干,险隘比上年增修若干,兵马比上年添补若干,器械比上年整造若干,其它屯田盐法以及诸事俱比上年拓广若干,明白开报,若果卓有成绩,当与擒斩同功,若果仍袭故常,当与失机同罪。如此,则边方之实政日兴,国家之元气日壮!我大明振兴在望矣!”

“好!”皇上大声道,“高先生所言,倶见为国深远忠猷,著兵部速议奏来行。”

“臣,遵旨!”兵部尚书杨博躬身道。

皇上又道:“今北边熙宁,岭南山寇海贼作乱日久,已著殷正茂总督两广,俞大猷总帅粤镇,高先生悉心经画,各部院、科道、地方督抚当协力共济,不得玩忽!”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