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改革瞻望(1/1)

568改革瞻望&/p&

长假结束以后,张鹏飞并没有马上回江洲,而是按照计划来到了农业部。在农业部宽阔明亮的大办公室中,张鹏飞坐在沙发上,他的对面就是抽出时间接见他的农业部高部长。高部长缓缓地喝着茶,耐心地听着张鹏飞讲解。

有了之前爷爷以及父亲的忠告,张鹏飞没有与高部长拉关系,更没有请一些重量级人物帮自己说情。他也深知像高部长这种地位的人,对于国家改革的大政策方面,一切都以工作为主,关系起不到任何做用,搞不好还会令他心生反感。

张鹏飞简要地表达着自己的建议:“我觉得国内现在的农业体制最为迫切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现阶段农民收入低,增收难,社会保障差,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农村问题,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最后才是农业问题,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失去土地或务农工作的农民流转到城镇谋生,一部分更是成为‘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流动人口,甚至成为‘高危人群’。而另一部分已长期在城镇立足,有稳定的工作、社保、医保、住房甚至有自己的企业或股份,但却又在原来的农村中持有承包田地和宅基地,不合理地得到两块资源。因此‘三农问题’已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全国性问题,已成为我国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大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改革开发的进一步实施,小农经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大城市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但农民负担却日益加重,这种贫富超距的拉大是国家发展中的毒瘤。”

高部长点头道:“你说得都对,上头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近几年的大会也比较重视农村经济发展,要不然农业税就不会取消。”

张鹏飞微笑道:“国家取消农业税,以及提出的一系列惠农措施是在政策上支持农业的发展,但是我认为这还不够。要想让我国的农业得到完美的转变,就要从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上转变,只有从根上转变思路,才会取得进步。我国有9亿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占我国人口3/4的农村人口总体生活情况是国内总体生活情况的最主要体现。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不加快农业体制改革将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产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将危及我国整个经济。”

无疑,张鹏飞的话比较尖税,听着他的所谈所讲,高部长微微皱眉,显然没有想到这位刘系的第三代领军人物,敢当着自己的面,如此直截了当地批评现阶段的农业问题。这不但需要系统的考察,更需要难得的胆量!

高部长略微琢磨了一会儿,抬头赞许地望向张鹏飞。高部长与张鹏飞没有什么来往,两人间现在只是工作上的交流,是对国计民生的纯粹探讨。所以,张鹏飞能说出这些话,更显得十分可贵。要知道他的尖锐言论很有可能被政敌抓住把柄,而他偏偏没有考虑到派系的斗争,更没有担心高部长会落井下石,他的坦荡着实令高部长钦佩。

见高部长没有接话,而是在低头沉思,张鹏飞又笑道:“我国上世纪的农业改革打破‘大锅钣’、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当时的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种刚起步的改革,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以生存压力迫使当时农业进行‘倒退式’发展。如果当时城市国有、集体工业和商业改革仍停留在如同农村一样的个人或多人承包、租赁式的层面上,不继续深化,不进行根本性的体制改革,那么现在我国城市和工商企业等各种经济就会出现如同现在的农业、农村、农民一样的‘三农问题’。说句不该说的话,当时的农业改革是在替国有、集体工业、商业的发展承担风险,这是对农民不公平的待遇。”

“小农经济的先天不足就是少量土地与多余农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有近3亿过剩劳动力进城打工,但城市并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提供,形成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人员就业难、收入低、几乎无保障的局面。当我们意识到农业重要性时,又往往就农业抓农业,孤立地对待‘三农问题’,未能从农业体制的根本上进行改革,把它与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和消灭农村、消灭农民,把农业变为规模化农业产业整体来规划改革,把它与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发展。进入wto后我国农业产品又面临外国农业强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我国农业在发达国家农业面前几乎溃不成军。所以,体制、规模的改革迫在眉睫,将会影响国家未来二十年的经济走向!”

“所以,你的意思就是以工业模式类的体制来稿农业生产,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成为拥有土地、利用土地工作的上班族,或者说打工者?”高部长适时地插话道,在张鹏飞讲解的同时,他一直都在看手中的那份几万字的农业改革建议书。可以说,张鹏飞的讲解令他颇为震动,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一位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竟然有这么深刻的理论知识。

张鹏飞点头道:“在近半个世纪农业发展历程中,上面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出台了许多配套支持帮助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几千年遗留的、根深蒂固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农业体制和传统农业文化意识,以致于几乎所有国人将每个农民都应有一亩三分地、或一定生产资料进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个体农户经济视为千年铁打的规律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事实上这是不对的,更谈不上科学。这种观念使在此基础上推行的一系列农业改革从一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的根本性缺陷。”

高部长抬头望了张鹏飞一眼,心说这小子还真敢说话啊,短短数语便将我国半个世纪的农业改革说成了问题经济,或者直接可以说成是“无作用”的改革,这样要在过去肯定会被扣上“左派激进”的帽子,他的政治前途可就完了!

张鹏飞没有理会他的想法,接着说下去:“我国农村是典型的小农经济,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产出有限,没有发展后劲,仅能解决温饱问题,抗风险能力极差,仍然几乎是靠天吃饭。在一些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甚至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大部分农业作为弱小产业,投入大,生产周期长,产出小,不仅受市场制约,还受大自然制约,收入极不稳定。人们为了生存,疯狂掠夺性使用自然资源,造成自然环境恶化,反过来又进一步制约农业和农村农民的发展。现在的农业体制已经妨碍了整个经济发展。极小规模、低产出、高消耗的小农经济已耗费了几代农民几乎全部的人生和财富。”

“如果不加快农业体制改革,不从根本上改变小农经济模式,将危及整个国家经济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已经有能力、有水平、有条件来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农业体制改革应借鉴城镇工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在改革开放成功30年的大好形势下,大胆的以一种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进行改革是完全可行的。”

“你之前所讲的都是农业改革的必然性,现在我想听听你的这份建议书的核心是什么。”高部长很有兴趣地说道,又亲手为两人的茶杯叙上茶水。

张鹏飞看了眼时间,笑道:“恐怕这就要浪费高部长的宝贵时间喽,我已经占有了您一个小时!”

“张鹏飞,不错!”高部长微笑着点头,“你的意见让我这个农业部长汗颜啊,如果你是农业出身的干部,讲出这些理论,我不觉得奇怪。可是你偏偏不是,你的业务水平甚至高过了我的农业助理!这样吧,我可以再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

“呵呵,谢谢您的厚爱。”张鹏飞谦虚地笑了,接着说道:“我觉得农业体制改革的核心无非是消除零星、分散的自然村落,以城乡科学统筹、资源综合利用来对农村、城乡、城镇进行新规划。从而建立新的聚集化的乡镇社区格局,有利于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新的乡镇社区基础上,逐步进行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企业化、规模化的改造,使农业从小农个体经济直接发展成农业企业、工厂、农场、集团、上市公司等等,使农民成为农业产业的工人,从而最终实现‘消灭农村、消灭农民’,只存在农业集团、农业工人。”

高部长兴趣浓厚,手指敲着茶几说:“改革措施太长,文件中都写了,你就不要说了,我想听听改革后的成果。”

张鹏飞点点头,喝了口茶,笑道:“我觉得在十年以后,实施改革的示范区已不再存有城乡二元体制、没有农村、没有农民,农业改变成农业产业,农民改变成农业企业的农业产业工人,农村改变成有一定人口、企业集聚居住的乡镇社区,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不复存在,零散、无规划、环境恶劣的自然村落消失了,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不再担心没有任何保障的生活。在这种示范区内已经找不到现在的农村和农民,取而代之的是数百万计的各种农业企业和为农业产业配套服务的第二、三产业,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的国民,也就是农业企业工人。示范区内将有科学规划的农业园区和以农业为主的高新科技开发区,基本实现从事农业工作的国民人人有单位、有岗位、有工资、有基本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的目标。如改革过程速度很快,没有受到问题的制约,那么我想在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以后,‘三农问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专有名词和‘农民工’这种不雅带有偏见讽刺的称号,将和过去计划经济的特定产物‘粮票’一样消失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

“今后,我国的发展完全取举于农民!”张鹏飞又重重地补充一句。

高部长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头回想着他的话。过了大约几分钟,他才抬起头,认真地看向张鹏飞,拍着手掌说:“你的构思很美妙啊,但我也相信在这个改革过程当中,你将受到很大的阻力!”

“是啊,任何改革都需要慢慢的摸索!”张鹏飞有感而发道。

正好这时候高部长的秘书敲门进来,见到两人还在谈,什么也没说,又悄悄地退了出去。张鹏飞会意,马上起身道:“部长,不打扰您了,建议书就摆在您这里,我希望您和农业部的相关领导、专家能够重视我的建议,考虑考虑……”

高部长点点头,也没有怎么表态。必竟他也张鹏飞不同,对这种存有风险的改革建议,不可能马上就表示支持。

…………………………

从威严的农业部走出来,张鹏飞感觉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无论高部长将来对这个建议是什么样的态度,这对张鹏飞都不是很重要了。他已经以一个地方大员的身份表明了对国计民生的观注,而且是在没有派系出场,没有利用家族关系的前提下,在这个问题上,张鹏飞充分成为了一位领导干部,而不是一位与对手博弈的政客。

接下来,张鹏飞又与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负责干部会面,算是以自己的能量,为自己的建议书造势吧。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张鹏飞并没有只与刘系或者亲近刘系干部碰面,像其它派系的干部,大员,他都进行了接触。他们的态度都并不相同,虽然表面上对这位刘系的第三代人物恭敬有加,但是在心里有不少人都在觉得他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或者是想搞一搞政绩工程。

这天,张鹏飞一家三口来到了总参大院,坐在岳父的书房里,看着沉闷的张鹏飞,陈新刚也知道这几天他在忙什么,笑呵呵地问道:“受打击了吧?”

张鹏飞望着书房里的翠竹,笑道:“打击是有,但是我不会放弃,这种事急不得啊!”

“嗯,事情是要一步步来搞的,不能急啊。”

张鹏飞点头道:“也许有不少人都在以为我要出风头吧,必竟马上就党代会了。”

“是啊,有些人自己不做事,又不想让别人做事,说三道四,唯恐天下不乱,居心叵测!”陈新刚重重地说道,然后话峰一转,说:“你的建议,我听到了一些,总的来说是不错的。”

“我没想到您会支持,”张鹏飞笑了。

“鹏飞啊,多跑跑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在这个时候……”陈新刚意味深长地说道。

张鹏飞明白陈新刚的意思,他看出了自己想在党代会之前钻空子的意图。虽然说张鹏飞并不想依靠派系的力量完成农业改革的示点,但是在那些不同政见、不同派系的人物看来,没准是张鹏飞想在党代会的接骨眼上,在刘系的默认下,和其它派系采取一些合作。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促使这份建议通过。

不过从会面的结果来看,这些老狐狸都没怎么表示支持。

“无论怎么样,多接触是有好处的。”陈新刚当然比张鹏飞更了解那些政坛人物。

“哎,我们国家啊……斗争太多了,做事太少了!”张鹏飞苦笑道。

“鹏飞啊,有点阻力是有好处的,必竟在这个时间,大家都需要稳一稳。”

张鹏飞突然想到了什么,笑着问道:“爸,这次您的位置不会动吧?”

“呵呵,不好说啊……”陈新刚微微笑道,望着张鹏飞一脸的和蔼,“军中有人提出国防部应该体现其价值,不能只是一个摆设,只是一个外交场合下的对外部门。”

张鹏飞暗暗思索着陈新刚的话,似乎听懂了什么。由于我**权主要是由军委、总参来掌控,所以国防部是没有军事指挥权的,他只是在外交中起到一点作用,也就是与外国国防部门相对应的作用。听陈新刚这话,似乎军委想要增加国防部的话语权了。但怎么个增加法他无法猜测,只是感觉到应该会与陈新刚有关,要不然他就不会有兴趣和自己谈。

张鹏飞没有深问下去,只是说道:“乔炎彬那事,您做得很对。”

“不得已而为知啊!”陈新刚摆摆手,“这些事你就不要想了,还是早点回你的江洲去吧!”

张鹏飞点点头,这段时间在京城,好在方少刚没有动什么手脚。

…………………………

第二天,张鹏飞没想到接到了毛爱华的电话,他知道自己在京城,说正好有项目要到商务部跑一跑,希望领导能带个路。这种事张鹏飞自然帮忙,第二天就与毛爱华一起来到了商务部。

张鹏飞帮着引荐了商务部的程部长,办完事情出来。就有武警从楼里冲出分列两排,阻挡住他们。张鹏飞只好拉着毛爱华站到一旁,笑道:“可能有大人物在。”

果然,一辆红旗缓缓停下,从中走出来一位中年人,正是决策层委员,组织部长刘远山。张鹏飞以是没想到在这里碰到父亲,就有些一愣。刘远山扭头也看到了被武警分隔开的张鹏飞、毛爱华,笑眯眯地说:“鹏飞,你也在啊!”

武警一看领导认识,这才分散开来,张鹏飞便拉着毛爱华走过去,介绍道:“爸,这位是我们兴隆市的市委书记毛爱华,很有能力的青年干部。”

“嗯,小毛啊,你好!”刘远山主动伸出手来。

“刘部长,您好!”毛爱华颤颤微微地伸出手来。

“不错,不错,兴隆市的农业发展不错。”刘远山点点头,毛爱华一脸激动,兴奋得脸都红了,全身都在发抖。

刘远山对扭头对张鹏飞说:“鹏飞,建议书我给内务院李总看了,他表示会认真考虑的。”

张鹏飞点点头,说:“爸,您忙吧,我们先走了。”

“好。”刘远山点点头,又对毛爱华挥挥手,沉稳地走进了商务部。

望着刘远山的背影,毛爱华的激动还没有消失,声音颤抖地说:“刘部长比电视上看起来还要年轻……”

张鹏飞笑道:“头发是染的,必竟也五十多岁了。”

“呵呵……”毛爱华笑了,看向张鹏飞的目光就有些变化,似乎有点崇拜的意味。知道领导是**,但亲眼看到他与“史部尚书”父亲的交谈,还是让毛爱华异常兴奋。而且张鹏飞还介绍他给刘远山认识,此举无疑是向刘远山说表明他是自己人。能在上头组织部长的眼里留下一个印象,这可是极为难得的。

张鹏飞只是轻描淡写的一个小举动,便让毛爱华对他死心踏地了。可以说现在的张鹏飞,在对属下干部的拿捏上,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回去的路上,毛爱华还感觉手掌发热,甚至那半边身子都有些麻木没有感觉。毛爱华心里骂自己没用,但却无法控制那股激动的感觉。

“书记,您见过农业部的高部长了?”毛爱华努力挑起话题,打破沉静。

张鹏飞点点头,说:“农业改革,难啊!”

毛爱华望着张鹏飞的脸色,笑道:“其实就是事在人为!”

“但愿吧!”张鹏飞长叹一声。&/p&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