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坦然(1/1)

赵陌看了一场大戏。等到众人散尽,他作为太子殿下的小跟班,一直跟到御书房里,摒退左右的时候,才敢小声开口询问:“皇上这是故意的?”故意给蜀王世子栽了个说不清辩不明的罪名?

太子方才审到中途就反应过来了,闻言面带微笑地看向皇帝:“父皇英明。如此一来,不必让外头的人知道北戎密谍的存在,也能叫蜀王世子吃个大亏了。”

皇帝瞥了儿子和侄孙一眼,神色淡淡地,没有说话,只是端起内侍方才添的茶,喝了大半碗下去。皇帝也是人,说了半天的话,他也会渴的。

赵陌听了太子的话,才知道皇帝与太子为何要用舆论来对付蜀王世子,而不是明确给他定罪,忙问:“皇上与太子殿下已然确定了,蜀王世子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么?可是有了明确的罪证?”

皇帝摇了摇头:“没有确切的证据,但事情桩桩件件都与他有关。本来还有个山阳王有嫌疑,如今山阳王死得不明不白,而蜀王世子当时又在场,不是他,还会是谁呢?”

太子殿下对赵陌道:“袁同知回报,说是在蜀王世子田庄上可疑的外乡男子已然返回庄中,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与出事的那户丧家往来。密谍司查到他进城之后,是直接往蜀王世子府中去的。虽然他中途做过伪装,改头换面,但密谍司的人一直盯着他,也有人盯着蜀王世子的府第,不可能有错。由此可见,北戎密谍首领若是真的把被追缉的消息传了出去,定然就是传到了蜀王世子府中。眼下还不知道那外乡男子返回田庄潜伏,又打着什么主意,袁同知已经多派了人手去盯着了。而京城这边,底下人也查到了,山阳王那日离开东宫后,便一直与蜀王世子同行,还往蜀王世子家中去过,捧了个包裹回来,瞧着就象是机关匣子的大小。昨日山阳王出事前,也一直与蜀王世子同行,蜀王世子显然是故意将他引到那处酒馆的,否则要借酒消愁,何必往那家酒楼去,却无视了路上经过的大大小小十来家酒馆呢?”

有时候上位者的思路就是这么简单。不需要明确的罪证,只需要看结果就可以了。整件事里头,就数蜀王世子嫌疑最大,山阳王只是沾点边而已,却没有那个实力和脑子,也没有理由,如今还死了。剩下的,除了蜀王世子,还会有谁?皇帝与太子只需要认定这个结果就够了,证据什么的,那是需要公开审讯、明确定罪时,宗人府与大理寺才需要烦恼的事。

但皇帝和太子现在显然暂时不想公开审讯蜀王世子,也无意给他明确定罪。蜀王一系的追随者,以及蜀地的官员中,有很多是没有参与蜀王府的谋逆,却整天战战兢兢担心会受牵连的。朝廷方面一早就说了不会追究没有罪的人,对蜀王世子从轻发落,也是为了安这些人的心。如今才过去没几年,这么快就要治蜀王世子的罪,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他是罪有应得,恐怕很容易引发种种猜测和慌乱。皇帝与太子索性就不定蜀王世子的罪,但如今人人都认定了他有罪,他的处境又能好到哪里去?等到旧时蜀地官员与蜀王一系的亲友认定蜀王世子不再有担当晴雨表的资格,不会因为他的起落而产生种种惊慌猜测的时候,皇帝想怎么治他,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只是赵陌心里有些别扭,目前的证据虽然还有些不充分,但想要治蜀王世子的罪,其实勉强也够了。通敌卖国是何等大罪?!蜀王世子逃不过一个圈禁终身的下场。没有直接处死,就已经是看在他宗室的身份上了。此罪一出,又不会要命,蜀王系的旧官员谁还敢有话说?况且真正清白无辜的蜀地官员是少数,行得正坐得正就不用怕朝廷清算,会害怕的,那多半心虚!朝廷没必要为了迁就这些人的情绪,就行事束手束脚的。

哪怕有那许多理由,赵陌依然觉得,太子先前脱口而出的那句话,才是最重要的原因——皇帝与太子隐瞒蜀王世子与北戎密谍勾结一事,似乎是顾虑到自己的处境与名声,怕自己受了父祖的连累。

他正色道:“即使舆论对蜀王世子不利,他如今终究还是得逃大难,可以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度日。明明他与北戎密谍勾结,便是通敌卖国的大罪,应该明正典刑才是!况且北戎密谍在大昭潜伏多年,流毒甚深,还需得详加细查,才能确认是否已经全数伏法。侄孙儿知道,家祖家父都对北戎密谍潜伏一事负有责任,但不能为了替他们遮羞,便轻饶过那些罪人!皇上与太子殿下,实不必顾虑太多。”

他很坦然,就算被人说父祖都犯下了疏忽的罪过,给北戎密谍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他也无所谓。有皇帝与太子的宠信,就足够了,他有郡王爵位,还有自己的封地,亲事也早就定下,再过几个月就要完婚了,他没什么好害怕的。就算外头舆论不好听,他也可以顺势而行,在婚礼之后退回封地,低调过上几年。太子已经决定要充实后院,想必用不了几年,就会有皇孙出世。那些关于他会被过继到东宫为嗣子的传言,到时候自然也就不会再有人提起。往后他想再入朝做些实事,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但赵陌坦然,太子却为他着想得更多:“这又是何必?原就不与你相干,你还吃了不少亏,又为擒拿北戎密谍立下了许多功劳,为何要任由旁人说嘴?许多内情原不方便向外透露,让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私下议论你的不是,你难道不委屈么?你不委屈,孤替你委屈!这事儿父皇已有定论,你就不必再多说了。”在太子看来,赵陌是个再好不过的孩子了,可惜就是没摊上个好祖父、好父亲、好叔叔。他觉得赵陌完全就是生错了地方。若是生在皇家这一支,那该多么完美?

赵陌向太子感激地笑笑,便看向了皇帝:“皇上,侄孙儿不委屈。江山社稷要紧。何况有皇上与太子殿下相护,侄孙儿又不会真的吃什么亏,些许名声,又有什么关系?别人要议论,就任由他们议论去吧。怎能因为侄孙儿一人,便放任罪人逍遥法外?”

皇帝微微笑了:“倒不是只因为你一人。北戎密谍之事,关系重大,持续日久,传出去让臣民们知道了,朝廷丢脸事小,若引起臣民恐慌,就不好了。况且你方才也说了,如今还不知道北戎人安插在大昭境内的奸细是否已经全数落网,万一打草惊蛇,反叫漏网之鱼逃脱,岂不是更糟?如今这样就挺好的,皇城密谍司会加紧盘查。至于你父祖,该负的责任已经负过,该判的惩处也都领了,就没必要再叫他们多受一回罚了。至于真正有罪之人逍遥法外……”

皇帝顿了一顿,露出一个不以为然的冷笑:“谁说他真的逍遥法外了?没有证据又如何?既然他有罪,你我父子想要整治他,还需要证据么?”

不,当然不需要。蜀王世子本来就是罪人之子,本身也是勉强才得证清白。皇帝看在太后和他儿女的面上,暂且从轻发落,但不代表他就真的洗刷清白了,不再有罪。他不过是勉强保住了一个蜀王世子的头衔罢了,没有蜀王,没有封地,他这个世子名不副实,完全是依靠皇家恩典存在。等到皇家无意再施恩时,他就会被打回原形,成为一个宗室闲人。

或许他还不如其他的宗室闲人呢,其他宗室闲人好歹是清白之身,有父兄族人可依,有宗人府可仗,一般官员百姓都会让他三分,真的受了委屈,告到宫里,太后与皇帝也会为他做主。可蜀王世子有这些待遇么?

只是考虑到太后与涂家的感受,没有证据时,终究不好贸然治他的罪。不过,如今他跟山阳王的死扯上了关系,山阳王妃也是涂氏女,涂家不会偏帮蜀王世子,而太后一旦发现他身上不清白,也不会不顾事实地袒护他。等这两层庇护都消失了,蜀王世子还有什么可倚仗的?

至于外界的舆论——也许还要多谢前些时候的桃色传闻。由于蜀王世子跟陈氏女传出了绯闻,在京城上下传得沸沸扬扬,就算蜀王世子再怎么宣称自己无辜,有蜀王世子妃在哭诉,外人也都觉得这事儿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蜀王世子曾经的温文君子人设受到了影响,虽然影响不大,但他在公众心目中,已不再是正人君子的形象了。如今再传出他因私怨算计山阳王,害得山阳王酒后失足而死,宗室百官都会觉得可信的——既然不是真正的君子,而是有欲|望的正常男人,那会因为被背叛而生出怨怼之心,就是合情合理的事儿了。

赵陌不知道先前是谁在背后故意助长流言的传播,现在看来,似乎是件正确的事。没有这绯闻流言传播在前,破坏了蜀王世子原本的好人形象,现在想要在宗室臣民面前形成对他不利的舆论,也没那么轻松就能办到。

而这两拨流言过后,蜀王世子的头上早已被泼了无数污水。他算计害死山阳王一事,也会给所有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既定事实。将来时机成熟了,皇帝轻轻一声令下,治了他的罪。不管到时候的理由是什么,宗室百官们的反应,估计也只会轻轻“哦”一声,仿佛那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吧?谁都不会为他求一句情的。

赵陌明白了,皇帝与太子并不是真的要姑息某人,只是要将某人定罪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已。不过他还有些顾虑:“万一蜀王世子在此期间又生出新的谋划,欲对皇上与太子不利……”

太子笑了,皇帝看向赵陌的目光更加柔和了:“好孩子,朕与太子都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你只管放心就是。”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