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崇祯十七年的春节到来了(1/1)

已经快要到了年关,刘德福事情繁忙,不能在岱山多呆,急匆匆的乘船离开了岱山。

任思齐带着宋立本等人在码头送别。

“大人,您就真的信任这姓刘的吗?”看着远去的的船影,宋立本在一边道。

“怎么?你觉得他不值得信任?”任思齐好奇的反问道。

“也不是不值得信任,我总觉得他是外人,不是咱们自家兄弟。”宋立本凝眉道。

“只要有利益在,他就会跟咱们一心。现在对咱们岱山来说,多一个这样的朋友,咱们就会发展的更快一些。至于忠心,有利益在就会有忠心,没了利益,或者利益发生了冲突,再忠心的人也会生出异心。”任思齐缓缓道,宋立本躬身受教。

“对了,让你去招募读书人的事情办的如何了?”任思齐问道。

“我在鄞县街头贴了告示,听闻是到岱山岛来,很多读书人不顾而去。最后虽然也找到了二十来人,可他们大都学问欠佳,只是粗通文字而已,他们已经收了我的定金,会在年后过来。属下办事不利,实在是惭愧的很。”宋立本不好意思的道。

“已经不错了!”任思齐赞许道,这岱山岛实在太过偏僻,能有人肯来就不错了,至于学问大小有什么关系,又不是让他们来教授四书五经。

“过了年,等大伙儿都回来后,这讲武堂也要办起来了,从这些读书人中选出些学问尚佳的,在讲武堂任教,教授众将士读书识字。其他人就在巡检司做事,做些文字记录之事。”任思齐吩咐道。

“大人,您真的要建立讲武堂?可是对这些士兵来说,肯听话就行了,有必要让他们读书识字吗?”宋立本不解道。

“当然有必要了,我这讲武堂是培养士官的,以后咱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得有人带兵才行。以后凡是我的军队,各级军官必须经讲武堂培训,然后才能带兵!”

“大人,属下,属下能不能进讲武堂?”宋立本不好意思的向任思齐请求道。

“哈哈,老宋你当然得进,不过带兵不可能,我对你另有重任!”任思齐笑道。

“大人,您想让我做什么?”宋立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走,咱们咱们回到衙门,我慢慢与你说。”任思齐邀请道。

任思齐带着宋立本和熊二一行人向高亭镇而回,在岱山岛一切初创,连马车都没有,大家只能徒步而行。

“这从城堡到码头的道路得休整一下,最好铺上石板路,另外咱们还得买些马车牛车,这全靠走路实在太过费时间。”任思齐随口吩咐道。

“大人,咱们应该买个轿子,您现在是当官的了,怎么能还走路呢?”宋立本道。

“轿子就不用了,买上几匹马吧,咱们有事就乘马,比轿子要快得多。”任思齐吩咐道。

“大人,您到底想让我做什么?”刚一回到巡检司,宋立本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这些时日,其他人都各有各的职位,唯有他挂了个书吏的职衔,实际上却什么职务都没有,这让他很是不安。

“老宋啊,就你这身子骨,带兵肯定不行。所以前些时日没有安排你的职务。你也知道,咱们下一步就是剿灭岱山一带的的海盗,可是对于海盗们的情形咱们并不是很了解,我想让你负责打探情报之事。”任思齐道。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咱们必须知道各岛海盗的详情,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剿灭海盗。这样,我拨给你一些家在舟山一带的兄弟,由你负责,把这整个舟山群岛的详情给我摸个清清楚楚。”

听着任思齐的话,宋立本的眼睛越来越亮,他以前就是游方的算命先生,对这种打听事情最是擅长。

“大人,我这职位算什么级别呢?”宋立本不好意思问道,在岱山巡检司一定的级别代表着一定的待遇,这点一定得问清楚。

“嗯,我决定成立个行军司,由你任司长,管带级别。”任思齐道。在岱山巡检司,除了任思齐这个巡检外,最高的级别就是各船管带、船监以及队正、队监,宋立本当上了行军司司长,意味着他也步入了岱山巡检司的上层,是任思齐之下职务最高者之一。

“大人,您就晴好吧,我保证把这事情给您办好!”宋立本拍着胸脯道。

“嗯,记住,不仅要弄清楚各岛海盗的详情,就连舟山岛的情况也给我弄清楚!”

---------------------------------

转眼之间已是腊月二十二了,离过年越来越近。任思齐趁着年前回了一趟任家湾,带着采买的各种礼物给村里的族人拜年。

任家湾的乡亲都知道任思齐当上了巡检,看到任思齐回来都热情的很,也有人对任思齐不是很满,那就是老族长任继祖。

“思齐啊,你干嘛做这小小巡检,应该安心科举才对。考上举人进士,到时自然可以做官,不比做这巡检强?”族长责备道。在任继祖眼中,巡检虽然是官,可考中举人进士才是正途。

“这个,四爷爷啊,举人也不是说考就能考中的。”任思齐勉强解释着,却迎来老族长的第二通絮叨。

好容易摆脱了族长的絮叨,任思齐给每家每户都送上了过年的礼物,便离开了任家湾。现在岱山巡检司刚刚成立,他不敢离开太久。这又让族长任继祖更为不满,可是也无法阻止任思齐的离去。

任兴凡任丽坤等家在任家湾的自然留在任家湾过年,就连熊二都留在了任家湾和李寡妇团聚。不过过了年后,这些人都会带着家眷回到岱山,这些人都是主管副主管的级别,每个人在岱山都分得了几十亩土地,自然会带着家人回岱山经营自己家的田地。贫困的任家湾土地贫瘠,没什么可留恋的。而随着这些人把家搬到岱山,会有越来愈多的乡亲选择离开任家湾前往岱山投奔任思齐,这就是后话了。

就在这匆匆之中,崇祯十七年春节终于到来了。(未完待续。)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