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三国(四十八)(1/1)

当夏安然注意到站在门口的曹操的时候, 曹操已经恢复了他和蔼的模样。

蹭蹭蹭走进来的曹操拍了拍曹营好同志夏安然的小肩膀,表现了他对小同志主动工作的赞赏,然后双手一背就晃悠出去了。

满手木屑的夏安然一脸茫然,完全不明白主公是来干什么的,亦是此时,他听到匠人呼唤他的声音, 原是方才去打洞的匠人拿来了按他要求加工后的的竹筒回来了。

这个竹筒下方接了一个长三角的的粗陶片,这种粗陶只不过是寻常泥巴经过极为简单的烘烤, 孔洞非常多, 也谈不上保水。

但是夏安然要的正是这种。

这种灌溉模式是现代夏安然使用过的,在农业上并不会被使用,因为原材料成本过高,反而是在个人园林中使用比较多。

其作用多半是为了应付主人因为小长假需要暂时离开作物, 或是给主人们一个偷懒的机会。

其原理是利用陶土的不保水性, 以及泥土干裂后出现空隙、湿润后会堵住陶土的气孔等原理,进行自动灌溉,后来还有利用虹吸原理, 只要有一个大水桶, 便可源源不断得自水桶中汲取水。

当然, 出于密封性的关系,这种灌溉模式在东汉末年是办不到的,但是仅仅是透过操纵陶器的目数多少, 来控制下水量还是可以。

之前便说到, 在植物极度缺水的时候, 正确的灌溉模式便是滴灌,一点点湿润根部附近的土地,如此才能让这些水量被植物完全吸收,不会因为土地干裂而下渗浪费。

但是人工的滴灌难度太大。

按照如今的科技能做到的无非是在竹罐上开孔,引水入竹罐,让水透过小孔滴落。这样的操作又有麻烦,需要竹器量大,且因为此地多为平原地带,没有地面的显著落差,若是搭建在空中,则需要建立若干提高水位的装备,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他目前想到的一个就是在田垄间埋设开洞的竹管,在地面留下灌水孔,由农人每次灌水,然后地下竹管通过毛细原理向植物供给水分。

但是城市建设有一个需要遵守的准则,在技术还不全面,原材料不能保证十年、二十年完好的情况下,能够在天上走的,尽量不要去地下,这就是因为地下的维护难度会提高,而且发现问题也势必有延迟性。

所以他目前的想法就是利用竹节来蓄水、灌水,竹节的使用要比竹管节省得多,而且器材是否有破损也能够很简单的看到与替换。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样作业的话,农人灌水的工程就太大了。

在没有想出别的方法前,最好是两个方法同时使用。

现在他实验的就是一节竹筒能够满足多大范围内植物对水的需求。

但是其实在他面前有一个难题,就是农民是否会愿意花费一定的费用在田野里搭建这样的设施呢?

曹操本人租借给难民的田地、以及一些所有权归给曹营的土地,可以由他们进行架设。

但是民众的私有田说到底愿不愿意用,以及愿不愿意出钱来购买材料,并且消耗人力去搭建这样的一个乍一眼看过去不知道是否有用的灌溉设施……

在夏安然看来这都是未知的。

在后世的人看来,有一个困扰着大家的问题就是:明明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为什么如今的现代农业会落后其他的国家那么多呢?

其实根本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中国人太多了。

劳动力过于廉价导致没有必要发展农耕科技。

中国国土广袤,但是总体的可耕种面积占全国比例并不多,再摊到人均上,数量就非常的有限。

道理十分简单,当你一家人用体力就能搞定的事情,你会去花费气力去购买或是改装机械吗?不会,只有土地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人口大量减少之后,发现以现有的劳动力无法负担之后,人们才会将目光转向工具。

就像如今昌邑,曹营制作出的犁供给人用的销售量,要远远高于畜用的。

也就是说在很多的昌邑人看来,与其去买一头牛,再买一个犁,让牛绑着犁去耕地,还不如直接让人绑着犁来。

如此买牛的钱就能省下来,至于人犁地是不是很累……嘿呀,比原来可不是轻松多了吗,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知足要知足。

……所以勤劳勇敢又容易知足的中华民族,在勤劳这一点上,真的是抹杀掉了很多创造力呢,毕竟发明新生物体最根本的动力,就是懒惰啊。

比起需要更高代价才能够得到的工具,许多农人觉得能用自己的劳动力来解决的,自然不需要去购买新的工具。

这就是人口众多、以及人口密度过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更为便捷、但是成本更高的现代机械去为他们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我国的耕地种类较多,其中不乏无法用大型机械来解决问题的,山地丘陵地带,但是在现代,中小型机械已经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当你拥有了一片靠人力无法去耕种的田地的时候,你才会想要去制造机械来替你完成这个任务。

所以历朝历代农具的改革源头都是在朝代更迭的初期,那个时候经过前一个朝代的战乱,当地的人口必定有所减员,再加上新朝代对于农业的扶持态度、以及人均可耕面积的富裕,工具的改进以及利用才会出现需求。

而当后期,因为王朝中期的休养生息,导致一块土地所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多,王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增加,在可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资源开始有所不足。

即便没有外来的压力也必定会发生土地兼并的情况,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活不下去的农民阶层起义反抗,战争,人口减员,新的朝代建立,如此周而复始。

所以如今夏安然很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治下的农民是否会觉得浇水这件事情由自己就可以做好,并不需要去搭建这样子的灌溉网络呢?

但事实上夏安然所着眼的并不是现在,甚至并不是这两年。

接下来的几年,随着曹操势力的逐渐扩大,势必要和周边的邻居们发生摩擦,战争无法避免,

而战争则必然会导致人口的减员,要是想要避免因为现有土地,以及粮食产出无法承载人口而引发的屠城事件,如何使用更少的人力养活更多的土地就是一个必须要被解决的问题。

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要动用到改良农具的力量。

如今,夏安然已经改良了肥料、耕种模式、农具,灌溉设施就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这样的任务绝对不可能是一天两天所能完成的,如果想要在很短时间搭建起这样子的灌溉网络恐怕他们要伐空不止一座竹林,而且夏安然很难用更简单的方式来向民众解释滴灌浇水的优越性。

受制于这个时代信息流通的不畅,即便他用做实验的方式来向民众说明,但等这个实验结束,可能也要一年到两年以后了。

灌溉设施也不像之前的种子消毒那样,可以强制性的实施。

在这个时代,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是最弱的,这也导致若非必要,农人都不愿意多花钱。夏安然暗暗提醒自己,不要着急,俗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欲速则不达。如果这样子的灌溉模式可行的话先将其推广到军屯的那部分,起码要先保证曹营能够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然后如果见到效果好,民众自然就会采纳。

正在他忙着做实验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门外唤他,此人正是他宅中的一个仆役,听他说有人远道而来求见,正在家中等他,夏安然颇有些莫名其妙。

远道而来的求见?是谁呀?

他草草冲了冲手便走出了实验室,牵过自己的驴子,前脚刚刚被主公夸奖过办事认真的夏主簿转头就给自己放了一个小假。

待到回到家中,于厅堂中他便见到一个文士打扮的青年人,眉眼俊朗看着颇为斯文。

二人互相见礼后落座,这个文士将一封信函递给了夏安然,夏安然打开一看,入目的便是庞德公潇洒恣意的字迹,随着看到的内容,他的眼睛一点点瞠大,最终变得圆溜溜的。

信上说,此人名上许下庶,字元直,颍川人,寒门出生,学成想要择一明主,庞德公同他平日里头颇为说得来,就给他推荐了曹操。

徐庶一听曹操的治国理念和他颇为接近,就生出了好奇心,于是问庞德公要了荐书,就跑来投奔啦!!

夏安然默默合上了卷轴,冲着正冲他微微笑,看上去特别和善老实的徐庶点了点头,他按耐下已经有些心软的腿,撑足了气场,与之寒暄片刻,又请他至自家宅中歇息。

等人被仆役领走后,夏安然终于还是没能忍住,在原地小小得蹦跶了一下。

然后他就快步出去找曹操报喜啦~

徐庶的到来代表的不仅仅是他本人,而是曹操帐下名士的一个新的来源。

如今曹操帐下的文士大部分都是世家豪门出身,这到不是曹操故意择选,实在是因为若非是世家豪门,在这个年代都是读不起书的,而且因为曹操这儿的谋主为荀彧,他本人虽交友广泛,但是能够让荀门彧郎君结识的,本身也绝非是寻常人。

倒不是荀彧看重家世,而是你首先要能够打进荀彧的圈子,才能让他认识你呀。

他不了解你,又怎么会推荐你呢?

这也导致曹操这儿的人才储备单一性很强——几乎清一色的颍川高层出身。

曹操不想要平民谋士吗?当然想,他的出身以及为官后的第一件事就已经注定了他和勋贵之间的互斥性。

荀彧心里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曹营自己培养出的学子逐渐走上岗位之后,便很少再向曹操推荐人才了。

曹操一听夏安然带来了庞德公举荐的才子,立刻就放下了手上的事情兴致勃勃得直接跑到夏安然家中去见徐庶,后者不过稍作梳洗,听闻夏安然刚刚离开片刻就又来寻他正有些困惑,一打开门就被曹操握住了双手。

就见这位兖州刺史曹孟德稍稍喘着气,额头带着汗珠,披头散发一脸真诚“阁下定然就是元直了?”

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曹操引他入内,二人竟同榻而坐,跟在后头居然被主公跑了超过去的夏安然稍稍喘匀了气,刚伸了只脚准备踏入,就听曹操洪亮的大笑声“元直真乃天赐良才,操能得尔,何愁有志不可成!”

夏安然:“……嗯……”

又,又是这句话,总觉得在这个世界待得越久,他对曹老板的认知就越崩。

他默默收回了自己要踏进去脚,悄悄转头走了出去。

不知道为什么,他越走越觉得背后浮起了一阵白毛汗,再想到刚刚看到的两人可谓执手相看泪眼的模样。噫!你们东汉人套路都是那么深的嘛!

如今曹营的入职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培训流程,之所以会有这东西完全是因为曹营的办公需要填写各种表格,作为新人刚到这儿一定是非常不习惯的。

徐庶在培训期间一直住在夏安然家中,他其实可以住到为培训期的文臣们准备的公寓里头,但是夏安然那把他留下来了。

理由非常简单。

徐庶,徐庶他点亮了科技点呀!!

徐庶曾用名徐福,是一个道系少年。

但凡道系少年总是免不了各种玄学,这些夏安然不在乎,但是他发现徐庶动手能力超强!而且,而且他带来了沥青!

一开始夏安然没有注意到这个,二人在闲聊时候正好谈到了这个话题,没想到诸葛亮也是个道系少年,就连庞统也围了过来,伯和少年也有些好奇的模样,比他们年长的徐庶万万没想到会在这儿找到道友。

说得一个开心,就抱出了自己的丹炉。

诸葛亮眼睛都亮了!

满眼就差写了:哇这个人有丹炉!一定是个高深的道友!!

在这样的目光下,徐庶经不住三个小孩的起哄,就给他们表演了一下炼丹的过程。

等夏安然下班回家刚进家门时候,他就闻到了一股久违的刺鼻味道。

在夏安然还是小胖夏的时候,城市的道路基础建设使用的还是比较旧的那种沥青,需要工人们拿一个巨大的沥青桶在铺设地当地加热,然后与石子搅拌,故而在铺路的整个过程中这一片都会是一股沥青味,那时候中华家受制于原材料和科技点,还没能变成基建狂魔,铺设一条道路从封路到撤离要差不多两周时间,这在如今看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现在的一条路,如果没能在一夜之间铺完,在民众看来,就说明这个下面的情况一定非常复杂。如果一周才铺完,豁,一定出问题了。

之所以印象很深是因为,那两周里面因为沥青需要不停的加热,使之保持液态,居住在附近的民众不得不一直忍受着这一股味道,当然也包括每天上下学要经过这儿的小胖夏。

实在,实在是太臭啦!

但是现在他闻起来居然觉得有些香哒!

夏安然大步并做小步,两腿简直要迈出残影“元直啊!!”

他猛然握住了正在观察火势的徐庶的手,对着被他吓到的徐庶问,“请一定要告诉我,这个味道的原材料,在哪里发现的?”

被他握住手的徐庶先扶住因为跑得快脚下有些打滑的夏安然,又扶了扶被夏安然跑动的风带动的稍稍一歪的亮道友,

他性格稳重,并不为夏安然的举动所惊,一言一语极其的清楚明白然后告诉他这是他们道家用来增加火焰温度的火石,“点火后,其可长燃,优于煤也,故吾等名为火石。”

“自何处得?”

“于南阳,火石在那儿有很多啊。”

夏安然深深得吸了一口气,蹬蹬蹬又跑了出去。

主公啊!!

南阳有沥青啊!

沥青!可以!铺路!鸦!

主公快冲,不要放过他!

但是很可惜曹军暂时不能对南阳动兵,曹操作为正统军的劣势也在如此,师出无名便不可攻。

兴平二年的下半年受干旱的影响,诸侯之间并未爆发过大的争斗,只是小摩擦亦不可免。

但是这一年冬天,因为格外寒冷的缘故,北方游牧民族大肆南下。

袁绍都不得不和公孙瓒先联合起来抵御外敌,等把人揍回去之后二军看了看对方,各自冷哼一声后各回各家。

也可能是因为这次战争的缘故,袁绍忽然意识到他所占领的地区并不那么安全。

在此时此刻天下局势大致稳定,北面由袁绍和公孙瓒二人占领,中间则是曹操和西凉军,南边是荆州刘表、扬州陈温。最南和最西连酱油都不打的两州就姑且不必去提他了。

因为这些年来的冬天,一年比一年冷的缘故,北方的粮食作物产量逐年减少。

这种情况是非常让人焦躁,犹如慢刀子杀人,而对于这种情况,袁绍做出了一个令旁人惊讶,他却觉得理所当然的决定。

他写了封信给曹操,并在此时拿出了他联盟盟主的身份要求曹操将徐州让给他。

且不说曹操本人是什么反应,单说看到这封信之后的汉臣们就炸了锅。

虽然如今天下分裂,诸侯军阀间均都各自为政,但是说到底这也是汉室的天下,敢让曹孟德让地盘给他?先不说曹操作为豫州、兖州刺史,他有什么权利可以决定徐州的归属?如此行为,又将汉室尊严置于何地?!

当下诸位大臣起草了一份文书,派遣有品级的小黄门送到了袁绍处,这封文书中,汉臣们痛斥了袁绍,历数他的三大罪状。

首罪就是作为兄长没有好好教养弟弟,他弟弟居然敢自立为王?汉室仅诛袁术、没有株连到袁绍已经是陛下开恩,但是对于陛下如此恩德,袁绍是怎么做的呢?他不但没有感恩戴德,甚至不曾来拜见陛下!

袁绍在小皇帝迁到昌邑之后不曾来拜见不说,连岁奉也不曾送过来。

这是要干嘛?你要造反吗?

如果被汉室扣下一顶造反的高帽子,袁绍如果敢戴上去,他的邻居们会非常乐意替天行道来消灭此恶,不光如此,他所有因为其名声吸引过来的谋士、能吏也必然弃之而去,袁绍当然不敢认。

除此之外,有鉴于袁绍本人并未给他的父亲守孝,不忠不孝的帽子紧跟着送了下去,什么?已经过继出去了?过继出去那就不是你亲父你亲兄了吗?就算礼法上,那也是你从父啊!

一时间袁绍本人头上那被官方盖戳赠送的帽子高到了天花板,听小黄门回来转述,袁绍在听到诏书之后诚惶诚恐,当场便跪了下来,涕泪横流,更是以跪姿书写辩文,言自己不是不送,岁奉一直都准备着呢,只不过不愿意便宜了李榷那贼人,为证清白更是一股脑将这两年欠下的岁奉全部送上,还多送了些山珍海货当做添头。

曹操必须要承认这些所谓肱骨大臣在绕着他转的时候就和千百只苍蝇一样,但是当他们对付旁人的时候,看着实在让人心情愉快。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袁绍失去了大笔存粮,又处于小冰河时期,受严寒气候的影响所致,土地产量缩减。

为了供给给他的军队袁绍不得不在冬天发动了对公孙瓒的战争,这一次他赢了。公孙瓒完全没有想到,老对手居然能够有如此魄力。

尤其是在攻击的时候,可以说这一次袁绍拿出的是不要命的打法。

他已经被逼到不得不使用背水一战的时候了,在这一个冬春北方地区被袁绍统一,各方诸侯间的势力发生了变化。

在重新被养的膘肥体壮的袁绍看来,他如今唯一的敌人,就应当是曾经的小伙伴——曹孟德了。

经过那一出以汉室身份压下来的斥责,让袁绍颜面尽失之外,也意识到了曹孟德走了一出最出色的棋子。

同时,这一惨痛教训也令袁绍明白,当初沮授向他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自己觉得麻烦没有照做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然,往事虽已不可追,来日却尚可待。

袁绍此时一统北方,青州刺史也是他的人,若于地图来看,他的势力面积近乎是曹操的两倍,且他如今并无后顾之忧,反倒是曹操,他如今刚刚拿下徐州,但是他南邻刘表、西边接李榷、郭汜,唯有东与东南稍稍安全一些。

看上去曹操的实力简直就像是夹缝中生存的小可怜一样。

在看到地图以及听到郭嘉为他们分析情势的时候,夏安然差点就要信了这些谋士们的哭惨了,直到他看到了郭嘉微微颤动的羽毛扇尖尖,显然智绝天下的曹营首席军师祭酒郭奉孝此时得意非常。

夏安然忽然镇定了下来。

他唇角轻扬,悠悠然为自己斟茶,全然没有接话的样子。

见这次连夏安然也不买账,郭嘉显然小小得失望了下。

他撇撇唇,整个人都变得有些懒洋洋的,就见他嘴唇翕动,说出了在这半年内曹营的装配。

“马蹄铁同马镫,全营马匹均都装配完成。”

“刀器的覆盖率已达八成。”

“曹营如今的存量可坚持四月行军,而四月后,夏粮可收。”

“吾等已建有一十四台制式投石机,”

而最令郭奉孝自豪的,则是最后一项:“甲胄配比,已达六成。”

在西汉时代,由于武帝大力发展冶铁业,以及对于盔甲的重视,甲胄到了武帝时期已经基本富余,尤其是边疆,可以保证人人都有,还带替换装的。

但是等后期,西汉官僚腐朽,加上战乱,大量的铁器被融,等到了如今,盔甲反倒是已经称为了稀罕物品。

毕竟这可是一个想要投军你得自带武器,如果没有武器,就得拼着命去战场上抢别人武器的时代呀。

至于能不能活着抢到?对不起,官府不管这件事。

和后世三国的各种人设不同,在历史上,曹操同袁绍打官渡之战的时候,他就曾经说过“本初有铠万领,吾大铠只二十,本初有马铠三百,吾只十具。”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曹操虽已有兖、豫、徐、司隶、四州,按照现在的地图就是从山东到长安的广袤平原土地,但他能够铸造出的完整铠甲也不过只有二十具而已,而马匹使用的铠甲只有十具。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他就惨到了当真没有盔甲的程度了,只不过大部分的盔甲都是零碎配装,是战争中的战利品而已。

为什么袁绍能够有那么多甲胄,一来是因为他家底丰厚,二来就是因为袁绍所占据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北方边境,即便是东汉末年朝廷再腐朽,边境地区的配给都还是充足。

这也是为什么自武帝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即便在三国混战之时也讨不了好的缘故。

三国时代的将领们于此倒也算有志一同。

北方来了人?哥们,停手,我先回头揍他丫的,把人打成饼饼了咱们再来,至于北方游牧民族迎风飙泪,呵呵,谁在乎。

但是如今曹营的盔甲几乎都是他们自己制造的,这要多亏了夏安人提供的灌钢技术和炒钢技术结合,才能使得锻造钢片的时间缩减了很多。

是的,钢片。曹营使用的盔甲以鳞甲为主,外形看上去就像是一片一片的鱼鳞,这是因为在东汉末年,他们主要的敌人使用的武器尚且以砍伐类的武器为主,而鳞甲对于砍伐类的武器伤害防御效果拔群,但是因为甲片之间拥有缝隙,他们对于箭矢的防御就很弱。

除了制作了一部分的鳞甲以外,在夏安然的设计之下,他们还制造了一批的重甲,在后世这种铠甲的模式被人称之为板甲,这是因为板甲所针对的大部分是以箭矢为主,箭头很难穿透板甲层,而在板甲里面,还设计了一层锁子甲。

而且夏安然还鼓捣出了一套可以同时抵御箭矢穿刺攻击以及刀、剑类砍伐武器的铠甲,正是发明于三国时代,却因唐军扬名天下的明光铠.

明光铠工艺复杂,是只有最为富有的鼎盛大唐才能大规模配备的铠甲。

当然受制于锻造技术以及原材料还有时间,这套铠甲总共也只做出了可供首领将军们所使用的量。

明光铠得名缘由是因为胸前有打磨后的圆形甲片,其名为圆护,圆护烈日之下受到光的折射会发出明亮夺目的光泽。

基本等同于你在胸口和后背各挂上2面镜子,当然,制作出这样的效果可不是为了闪瞎别人的双眼,而完全是因为圆弧妆的铁面可以使得箭矢在戳刺的过程中箭尖的力道被分散,从而消减掉利器的攻击力。在保护了主人胸肺的同时,也保护了铠甲本身。

就其保护效果而言,基本就等同于在普通的鳞甲外面又罩了一层护心镜,这是为了保护在近距离厮杀的时候的勇士们的弱点部位。

当然,这一套明光铠不光制作的成本不低,它的重量也非常可观,夏安然虽然经历了一定的锻炼,但是就他个人而言,当他穿上这一身铠甲,走路尚且吃力,更别说跑动和挥舞兵器了。

满身的铁片,加上前后四个铁疙瘩,这东西换算成现代的质量有近五十斤。

所以这套装甲实则只能配备给重甲步兵和骑兵,亦或者骑在马上的指挥官。

但对于曹操帐下的武将们而言,这将近五十斤的负重,并不能使得他们产生多大的困扰,一来是他们长期需要负重训练,二来是……

因为帅啊!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外观配上可靠的防御能力,就已经足够让将领们从铠甲研制有了雏形,到基本配装开始做承伤实验的时候,开始上门骚扰负责研制铠甲的工房了。

甚至于他们不惜以自己为肉盾穿上这身铠甲,让士兵试验其防御能力,还美其名曰这样得到的数据更加的精准。这样的胡来让夏安然心惊肉跳,简直难以想象这群汉子就为了抢先一步先穿上铠甲,居然自我贡献做人肉试验品?

他原来都已经问膳房要了羊肉、猪肉了。

自然它的防御效果非常的可观,而且穿上之后充满了属于男性特有的阳刚之气,跨于马上背光而立,亦或者居高临下,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发光体。

因为他的外表和它的实际效果,使得明光铠刚刚交付,曹操家的大门,就已经被各位将领踩破,耿直的军汉们不懂得……亦或者是懒得对曹操拐弯绕角,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曹操本人也是非常想要这一套明光铠的。

于是在这一点上众将领的态度非常的一致,主公只要坐正后方即可冲锋陷阵之事便由吾等代劳,曹操简直要比这群小无赖们气笑了。

当然这其实是他们在开玩笑,交付的明光铠数量同如今的将军数量相当,而且作为消耗最大的圆护,还配备有若干替换件。

曹操的那套自然更加精致一些,而且还被镶了金,穿上去之后特别的……土豪。

金灿灿的,真的,曹营从来没有感觉这么富贵过。

一时之间,众多将领在领走自己的明光铠之后看向曹操的眼神,就是明晃晃的写着:大哥,打谁。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