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乡亲受苦(1/1)

【三百一十五】

不知道因着什么原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鬼子似乎忽然少了些冲击的劲头。

或许是小鬼子心里又在憋着些什么坏主意,正躲在后面做着些什么谋划。

但我们又岂会老老实实等在这里,承受鬼子接下来可能会针对我们而做出的攻势。至少就目前来说,我是不愿意叫战士们把性命都丢在这里,在南苑失守的战果上再增添一串的伤亡数字。

喊来几个营长商讨了几句,又仔细观察了鬼子大队此时所处的位置,我终于下定了打出最后一击的决心。

直视着老刀子的眼睛,目光里隐隐含了几分期待。

我对着他沉声说道,“动手吧!咱们准备的礼物,也是时候送给到小鬼子的手上了!”

“嗯。”老刀子轻轻点头,而后迅速转身离去。

老刀子带着一营战士先前在南苑大营中所做的布置,这个时候还需要他去亲自做那最后一步的准备。

此时进入南苑大营的鬼子人数已是不少,而我们留在大营里的弹药等军需物资,此时必然也已落入了鬼子的眼中。

但他们又如何能想的到,这些物资将会在数桶汽油被引爆后所产生的烈焰中,叫他们尝一尝什么叫烈火炼狱的滋味。

老刀子的动作很快,才刚刚离去不久,就忽而从南苑大营中传来了一阵震耳的轰鸣声。

紧接着,便是一团硕大的烟云冲天而起。

已承受过炮火蹂躏不止一次的南苑大营,在这个时候,又重新的陷入了火海当中。

烈焰,霎时间席卷了整个南苑大营,也同时吞没了身处其中的一名名鬼子的身影。

就连身处大营之外高地上的我们,也能感受到一阵的热浪袭身。

耳中听闻着随风传来的鬼子哀嚎声,不论是我,又或是我身边观瞧到这一幕的战士们,眼里都现出了轻松畅快的神光。

“团座,怎么样?”做完手脚的老刀子从后面上来,指着眼前的情景笑着对我说道。

我嘴角的笑意尚未合拢,听老刀子这样说,几乎连眼角都要笑得弯起来,“不错不错!咱这一顿下去,可够小鬼子喝上好几壶的!”

再次瞧过一眼南苑大营,将此刻被我们丢弃后南苑大营的景象暗记在心里。

我长出口气,对着战士们挥手命令一声,“撤!”

眼下,已向鬼子送出了最后一份大礼的我们,却也没有必要再留下来了。

阻敌为大部队赢取时间的任务早已完成,这个时候的我们所要去做的,那就是尽快的追上走在我们前方的军部大队人马!

北平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地盘,想要找到一两个熟悉地形的战士自然也是熟悉的很。

更不用说还有先前佟副军长特意给的指示,这个时候想要找到大部队的踪迹,想来也不会太难。

早就有过准备的战士,迅速的从南苑阵地上撤下,转而向着小路急速行军赶路。

至于我们身后的鬼子,这个时候却还在忙着救火逃命,一时之间显然是无法在顾及到我们。

而等到他们再想起,准备拿我们这些人撒火出气的时候,我们怕是早就不知到了什么地方,叫小鬼子连半根毛的踪迹也找不到。

为了尽快追上大部队的脚步,刚刚结束一场大战的我们,实际上是在以急行军的速度进行着赶路。

路上并不怎么安静,除了战士们奔跑过程中产生的杂乱声响外,更多的,就是从四面各处依稀传来的枪炮声。

这些时断时续的声响正明确的告诉着我们每一个人,战斗,在此时此刻依然没有结束。

心情略微有些沉重的我们,只能将脚下的动作放的更为迅捷,只希望能早一步追赶到军部主力的队伍当中。

或者说,是希望早一步回到北平城中,在城墙的遮掩下,能叫心情得来些许的放松吧……

路上三三两两所见的百姓,此时有和我们一样行进方向往北平城里赶路的,也有从相反方向而来,许是要去乡下避难的。

枪炮声震响了一天一夜,纵使是再心思迟钝的人也要察觉,平津上空的天,要变了。

因着紧邻伪满洲国的缘故,日本人在东三省的恶行暴行,可是响彻了整个平津一带。便是华北甚至是整个中国,也都知晓土地沦陷后落到日本人的手里,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灾难。

远的不说,只说几年前的长城一线所发生的变故,平津百姓就已深刻体会到了日本人的恶名绝不是空穴来风。

如今更已被日本人打到了家门口,民众心里的茫然与担忧,自然要变得更为浓郁。

城外的人逃往城中,城中的人又逃往城外。

当此之时,谁,也不知道究竟哪里才会是真正安全的地方。

除了能叫内心再多几分安慰以外,就再没有了别的什么成果。

事实上,我们在路上见到的百姓,早已不是第一波开始逃亡的百姓。

从战事开始时算起,逃亡的风潮就已经在平津大地上展开。更有我军战士和民团警察等走街串巷,叫老百姓们一定要注意日本人所带来的夺命危机。

一路见了太多离家逃难的人,我的心情也变得愈加沉重起来。

民众之苦,民众之难,说白了,还不是我们军人的无能为力?

若是我们能做到御敌于国门,将侵略者的铁蹄牢牢阻拦在我们的国门之外,不叫哪怕一名鬼子踏上我中华国土。

那么,我华夏百姓又岂会有今日,甚至于往后整整八年之久所流不尽的血泪仇恨?

家园沦丧,乡亲受苦。

但我们身为军人,面对如狼似虎的侵略者时,因着敌我力量相比实在悬殊,却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无奈后撤。

摇头叹息一声,再次抬起头时,却见到二营长陈东明带了两名乡亲一起,正快步向着我这边走来。

两位老乡皆背负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显然是逃难百姓中的一员。

但他们两人,尤其是陈东明面上在此时所表现出的急切模样,却叫我的心中忽的一紧。

莫非,是出了什么事不成?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