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沆瀣一气(1/1)

第225章 沆瀣一气

因着在他的认知里杨晔身份特殊,恐怕是京城某个大官儿的儿子,与他之前虽然相谈甚欢,也聊了不少政 治之上的见解,不过此时再聊那些政见,未免有些严肃。

便找了家里同为做生意的江潮说话:“江公子此次来淮扬做什么?”

江寄何一放下身份,倒是很容易让人有亲近之感,只见此时的他微微笑着,笑容温和,犹如如沐春风一般。

“出来游玩一番,顺便被家里派出来历练,毕竟家中独子,家业还须得我继承,得做出一番成绩让家中认可才是。听闻淮扬富庶,便过来了。”

江寄何这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孟润之自然没有半分怀疑。

听了江寄何的一番话道:“不知道孟某有没有哪里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不说别处,在这淮扬孟某在生意方面还是可以助力一二的。”

孟润之热情道。

江寄何听了他的话做出一脸惊喜的模样,语带感激道:“还真的有,此次出来家中也不求我做成什么生意,只是想看看我能否以家中生意与淮扬富商搭上线,只是你看我家主做当铺和瓷器,并不十分独特,所以……”

“无妨,我今日便回去与家父说一声,届时与你家合作瓷器便可。”

孟润之笑了笑,似乎完全不当回事,就像是举手之劳一般简单。

江寄何不禁露出喜意,感叹道:“想来孟兄家资雄厚了,孟兄自身又才华横溢,想来未来定是前途坦荡。”

好话谁不愿意听?

可孟润之反倒是露出了与杨晔之前谈话时露出的苦笑了。

江寄何不动声色,杨晔在一旁看着也不说话。

孟润之道:“家资雄厚并非什么好事,况且淮扬这一片情况复杂——唉,实在是说不清楚。”

杨晔听了插话道:“今日我与江兄路上偶遇,一起去寻蔡神医的踪迹,却遍寻不找,连灾民都看不见多少,敢问孟兄,你可知内情?”

因着房间里的都是自己的人了,天香楼里的侍者都被遣了出去,所以杨晔说话时也顾忌的不多。

而且与孟润之并没有再称呼他为孟公子,言语中也是表明了自己的亲近之意。

孟润之一听这话,眼神一凝。

组织语言片刻,还是说道:“这事,牵扯不少,孟某若说了,恐有灾祸。”

说完杨晔没说话,江寄何也没说话,因为听着就知道,孟润之还有后话。

果不其然,孟润之继续道:“家父与王大人有些交情,实不相瞒,王大人昨夜透露了些你们的身份,暗示我结交,孟某惭愧,确实与杨兄有结交之心。但是孟某绝不是小人。”

杨晔倒是笑了,这孟润之确实坦白,这些话都说了出来。

便道:“孟兄不必过虑,你我二人相谈,我也不傻,自然有些许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

孟润之像是放下一口气,这才道:“杨兄不要误会我便好。”

杨晔犹豫,便自报家门。

“我乃辅国大将军二子,杨晔。”

孟润之晓得来的是大官儿的儿子,可没想到居然这般大,当即一阵感叹。

不过孟润之还是没有说到重点,毕竟重点是灾民都去哪了?

所幸他接下来说的话,十分重要。

“既然杨兄身份特殊,那孟某就知无不言了,只是希望在说完,杨兄在有机会能救孟家一把时,能够出手相助。”

虽然不知道孟润之为什么这样说,杨晔沉默片刻还是应下了。

毕竟孟润之没有强行要求,只是说有机会时,若是没机会,那怪不得他杨晔了。

“官府的人把淮扬的灾民都赶走了,官差衙役日日巡逻,就是为了抓走灾民,为了营造一副淮扬已经安好的情况。”

杨晔目色渐沉。

连早有猜测的江寄何心中都颇有不忿。

“身为百姓父母官,为什么不容于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王靖宇不想着如今解决问题,反倒是粉饰太平!实在可恶。”

孟润之是读书人,圣贤书也看了不少,心中自有抱负和忧国忧民的心。

听了杨晔的话道:“家父虽然与王大人有些交情,在我明面上也不得不与他虚与委蛇,可是孟某心中对他也十分不齿,只是此事可不光牵扯了王靖宇一人!情况实在复杂,之前朝中三皇子过来也并未去解决问题,反倒是与他们一同粉饰太平,济荒了几天做做表面功夫,便当事情已经过去了。城内的盐价高居不下,还有些百姓实在呆不下去,也走了。现在的淮扬,除了有些家底的,谁还愿意呆下去?”

江寄何道:“这事实在不太正常,赶走百姓,那杂事谁做?提高盐价无异于杀鸡取卵,短期暴利,可不适于长期发展啊?况且,盐价不是盐运使根据市场情况规定吗?盐运使有何作为?”

若是江寄何没记错,淮扬盐运使刘秭归当年在青渠为官,官风清廉,两袖清风,卸任时百姓十里相送,都唤他刘青天。

所以朝堂派他去了淮扬盐运使这个肥缺。

难不成来了这里,“刘青天”也与淮扬本地的官员串通一气的敛财了?

而且昨天他听到孟润之说了,如今的淮扬盐运使是他姑父。

孟润之微微叹了口气,道:“诸位不在淮扬,恐是不了解情况,在这里,没有不贪的,只是贪多贪少的问题。”

江寄何的心又沉了些。

“那这淮扬岂不是贪污的贼窝了?”

杨晔颇有些激愤道。

孟润之听后道:“非也,不可这样一概而论,我说的贪多贪少确实是贪污,可是有些是迫不得已。若是不贪,就会被这些官员联合陷害,搞的家破人亡罢官免职。谁敢不贪?”

以往江寄何没有过来淮扬,而且淮扬虽然有众多贪官落马,可是面上至少太平,而且每年国库有一大半的钱都是淮扬进供,自然无可挑剔。

孟润之这一席话出来,他才知道,原来以前的那些落马贪官,都是这里的官员沆瀣一气的结果,根本不是朝廷调查后落马,这是蓄意谋害!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