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八章大戏(中)
大燕既成,石猛称帝,庾氏封后,昭和殿三易其主,如今落到了一介匹夫的手中,这大概是心高气傲的士族从未想过的事儿,可没想过是一回事,现今木已成舟该当何如又是另一桩事,反正士族的态度虽不至于太好,可一向以“老子不在乎谁称帝,反正老子最大”这一中心思想统一的士族群体也不可能针对草莽称帝做出明确的反对意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石家唯一让士族满意的是,石家的姻亲们都是出身士家的,甚至还囊括了四大家中的崔家和陆家,这一点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士族对石家满意。
长亭很确定石猛打心眼里其实并不太在意士族的态度,可她也不认为石猛会有在改朝换代之初就跟士族亮清态度和底牌的胆量。
故而石猛依旧对士族多加笼络。
比如
“既然长英世侄已经决定要迁到建康,那就让岳老三带一万人去接,五千铁骑,五千步兵,日月兼程要赶在长英出冀州之前和陆家汇合,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陆家安全。”石猛沉声出言,顿了一顿之后方道,眼神打横一瞥,神态很≌,凛冽,“不要再出现请百日前敌人夜袭险些得手的状况了,切记保障真定大长公主、长英及其妻儿的安全,若有分毫闪失,全军提头来见!”
席间气氛随之一凛,女眷不由自主地向长亭瞅来。身负军衔的男人们不由后背冒冷汗。
众人在花间,这是石家搬迁至昭和殿内最后一次,同时也是第一次在建康阖家聚会。
石猛和庾氏。他们的三个儿子儿媳,一个嫡女,一个外甥和外甥媳妇儿都在一个大圆桌上,石猛居上席,庾氏在其左手边,石闵在右手,长亭和蒙拓在石老二的右手边。至于石家的其他亲眷凑了三两桌。还没进门的庾三姑娘自然领着妹妹和石宛坐在一处,玉娘被岔开了,与石猛的几个庶女坐在一道。照这位置来看,玉娘的位子都比庾三姑娘与石宛靠前。
这厢石猛提及陆家,蒙拓举杯遥敬,“替内子谢过圣人。圣人英明!”
石家众人已唤石猛为圣人。圣人嘛,就是昭和殿坐着的那位,坐拥天下的那位,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错误的圣人。
都还没加冠冕,这一声着实叫得早了点儿。
可这架不住石猛高兴。
这样多人面前,石猛一听“圣人”二字确实高兴,举起杯盏来回应蒙拓,石闵顺势举杯起身。高呼万岁,“明朝圣人入主昭和。实乃万民之幸,苍生之幸!”
紧跟着堂中众人随声应和,气氛十分热闹。
长亭喝了口酒,其实心里没啥感想,哦,除了陆长英要回建康了,她心里头很欢喜,至于石猛什么时候登基?以何种形式登基?登基之后,对士族对蒙拓是什么态度?她都不是很在意——她一直都相信石猛会登基,石家会笑到最后,自然不会惶恐和忐忑,而那些问题不应该是她来担忧,或者说她担忧了且并没有什么用处,除了自寻烦恼,长亭看不到一丁点儿意义。
石猛一饮而尽后,朗声唤了,“阿娇啊。”
长亭猛地被点到名,抬了头看向石猛,石猛便笑道,“等你哥哥来了,你跟着我一块儿去接,咱还是把陆家老宅给收拾出来好叫你哥哥回来就好落脚。”石猛一偏头,吩咐内侍,“没见蒙夫人的酒水用完了吗!还不快去斟酒!”
这摆明是在向长亭表示谢意,要长亭没跟陆长英写那封信,陆长英或许答应得不会这么爽快。
而陆长英这么爽快地就答应回建康了,无疑是给天下士族和天下人一个讯号——石家上位是众望所归,平成陆氏尚且心甘情愿认了这皇帝,那其余的那些个小士族岂不马首是瞻?
别忘了,当初符家上位,士族是将闹了许久的!
陆长英都表达态度了,陆家都回建康了,其他人还会远吗?
石猛身边的内侍忙佝头弯腰过来斟酒问好,长亭坐得很淡定,温声笑着举起杯盏来起身向石猛敬酒,温声道,“姨父往后呀,可是要辛劳了呢,阿娇借花献佛,借着姨父的酒来敬您一杯。阿娇是小儿女,心里只愿您能千秋,石家能造福万代。”
长亭言罢,石猛哈哈大笑,要不说士族姑娘会说话呢!
瞧瞧!
这说得,就是叫人高兴呀!
长亭敬的酒,石猛仰头一饮而尽。
庾氏笑看长亭,只嗔道,“哎呀呀,女儿家喝酒莫喝这么急!呛着了叫人平白心疼呢!等长英回来了,可得怨我这个姨母没照顾好你们两姐妹呢!”
石猛和庾氏都出言了,长亭一下子成了主角。
长子媳妇崔氏坐得很安稳,好似这都与她无干,脊背挺得笔直,敛眉举箸去夹丫鬟奉上的菜,入口细嚼,好像这一桌都快凉的菜十分美味似的。蒙拓面无表情,一身肌肉却绷得很紧,眼光很沉凝,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石阔却难得垂眼扫过长亭与长宁,面上照旧笑得春风拂绿,一派谦和君子之相。长亭抬了抬眉毛,抿唇掩眸笑了笑,未曾回应了。
席面上静了一会儿便又嘻嘻笑笑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和盘算。
长亭也有。
当初在冀州,甚至在逃亡时,她都未曾感觉过肩上的担子如此重过,往前她只需要保住她能活,长宁能活,玉娘能活就万事大吉阿弥陀佛。可如今,不仅仅是要保住她能活了,镜园还有这么大家子人,陆家还有那么大一家子人,而她却已经嗅到了与权势如影随形的血腥味。
每个人都各怀心思,故而席下庾三姑娘紧紧攥住手帕子的神容巧妙地藏匿在了众人之中。
这出筵之后,石猛阖家搬至昭和殿,石闵成家了暂居石家刚至建康的那处府邸,石阔、石宣以及庾三姑娘、五姑娘还有石猛的几个庶女随庾氏入宫。建康城封锁愈严,陆长英回建康的消息不胫而走,秦淮周边的士族官宦们忙着举家搬回建康,颓了几年的淮河终于要繁荣起来了。(未完待续……)
PS:昨天本来定了闹钟十点起来码字,结果太累一下睡过头了对不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