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先帝这样的男人(1/1)

“她是先帝的原配嫡后,比先帝小一岁,比我大两岁。后宫妻妾争锋是常事,但皇后对待后妃柔和宽仁。她不是有意做出来这个样子,是天生性子就柔和,有什么气都往自己肚子里咽,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她对谁疾言厉色过。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子,她的身子骨一直都不好,尽管先帝也时常宠幸她,但是她却始终没有一儿半女。”

“我进宫之后,先帝时常招我伴驾,她不是没有因此掉过眼泪,但始终没有为难过我。后来我生了丰庆,又生了当今皇帝,她对两个孩子也很好。”

“那几年瓦剌频繁侵犯我大炎边境。先帝年轻气盛,听了小人的蛊惑,就决定御驾亲征。当时孙太后和钱皇后苦劝先帝未果,只得让他去了。先帝临行之前,立了当今为太子,又嘱托自己的兄弟为监国。后来的事情,想必你已经知道了。”

“先帝被瓦剌所俘,钱皇后的兄长和弟弟,也在这一役中身死殉国。钱皇后听到消息,即刻拿出了自己所有的财物首饰,交给孙太后,请太后赎回皇帝。得知无法即刻迎先帝还朝,孙太后还要另立新帝的时候,她日夜悲泣不已。她向天起誓,愿以自己的性命做交换,换得先帝平安回转。从此之后,她开始吃素,穿素服,不生炉火,整夜整夜在宫中焚香向上天祈祷,哪怕滴水成冰的冬夜也是如此。跪拜累的时候,她就席地而卧,睡醒一觉,接着叩拜。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的一条腿就瘸了。因为泪流不止,眼睛也瞎了一只。”

张惟昭听了,露出异常凝重的神色。刘太后看到了,问:

“你是不是觉得她非常了不起?”

张惟昭缓缓摇头:“我不是觉得她非常了不起。我是觉得,一场战役,让她死了两个手足,几乎也失去了丈夫。她一定非常非常焦虑,焦虑到只能用这种自残的方式,让身体的痛苦去压倒精神上的痛苦。”

刘太后头一次听人这样解说钱氏当年的事迹,沉默一会儿,才又问道:“若你是她,你会这样做吗?”

“我肯定我不会!”

“为什么你不会这么做?”

“承担痛苦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不看好自残这种方式。”

“我也没有这么做……”刘太后一字一句地说:“虽然当时后妃中有人效法钱皇后。但我没有。因为,我是一个母亲。我有儿有女,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我残了,死了,我的孩子要怎么活下去?所以我非但没有夜夜祈祷,形销骨立,反而努力带着我的孩子,有饭吃饭,有肉吃肉,能穿多暖,就穿得多暖,多长点肉,这样哪怕哪一天突然没饭吃、没衣穿的时候,还能多活个十天半个月,也许就能熬过去,不用死了。”刘太后说到这个时候,突然泪流满面。

说实在的,张惟昭刚刚听到钱氏夜夜对天祈祷,跪拜、哭泣致使自己残疾的时候,只觉得震惊,但并没有多么感动。而听到刘氏说到自己在逆境当中,带着两个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求存的时候,才真正被感动了。

她拿了一个帕子递给刘太后。

“如果我是您,我也会这么做!”

“你觉得我这样才是好?”刘太后一边拭泪一边带着自嘲的语气问道。

“是!在我看来,凛冬来临的时候,要保全性命,尽量保持健康,才会有希望。这种保全,其实比自责、自残要难多了!”

张惟昭并没有去歌颂刘太后作为一个母亲的成功和伟大,也没有虚言安慰说“您那时候也是不得已”之类的话。但刘太后能感觉到,张惟昭是在由衷地认同自己的做法。

“可是,先帝不这么看……”刘太后长长叹息。“他觉得,他的母亲孙太后放弃了他,朝臣们放弃了他,兄弟背叛了他,其他人换一个皇帝,照旧山呼万岁,只有钱皇后视他如天、如命,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他的人……”

要是在现代,如果一个女性朋友跟张惟昭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她会说,那就让这两个悲情男女主凑成一对好了,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剧情。而你有你的人生剧情,不必和他们纠缠。让他们在他们的剧情里至死不渝,你在你的剧情里坚韧求生。

但是,刘太后的人生注定是要和先帝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她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张惟昭一时间无言以对。

刘太后继续说下去:

“先帝在出征瓦剌之前,因为觉得钱皇后禀赋柔弱,承担皇后的职责十分勉强,心头略有不满。在他还朝之后,感念钱皇后的一往情深,对她敬爱到了十分。当时,先帝被冠以上皇的名号,囚禁在南宫。钱皇后和我们几个位份比较高的妃嫔一起入南宫陪伴先帝。南宫生活十分清苦,因此倒少了很多争风吃醋的事。南宫缺衣少食,女人们就做针线活偷偷托小宦官拿出去卖,换来粮食布匹。几个妃嫔中,就数我的针线活做得又快又好。我又在后院辟了一块地,种了蔬菜给先帝加餐。先帝屡屡称赞我,说离了你我可怎么办?可是好不容易换来一只鸡,一筐鸡蛋,做好端给先帝的时候,先帝总要先分一些给钱氏。只有在我身怀六甲的时候,先帝才会想起给我留一些。”刘太后说着呵呵而笑,眼泪却沿着眼角流下来。

“之后先帝重登大宝,钱皇后重新戴上凤冠。大臣们中有人说,历来没有皇后瞎眼腿瘸的,建议另立身体健全、容貌端庄之人为后。先帝大发雷霆,痛斥了那些朝臣。同时申斥我,要我安分守己,好好读读女德。他以为是我鼓动朝臣谏言废后,是我想当皇后。一起经历了南宫那些岁月,我只想大家都好好活着就好,怎么会刚出了南宫,就去做这样的事情?我素来脾气急,他不肯见我,我就趁他在皇后宫里的时候硬闯进去替自己喊冤辩驳。他和钱皇后才说信了我,知道我是无辜代人受过。”

“我那时就以为,误会辩清了就好了。哪知他从来没有完全信任过我,临终时都不愿意见我一面,也不让我死后葬在他的身侧……”

“自始至终,他的心里就只有钱皇后一个人……”刘太后无限感伤。

“我不是要和钱皇后一争长短。我只是想知道,我在他心里算得什么?难道只是个好生养的女人而已?”这是刘太后的毕生心结。赌气要把自己的陵寝也安置在皇帝陵寝近旁,就是不甘只做他用来生育孩子的女人,而是要让他承认,她是他重要的人,即便不是发妻,也是重要的家人!

听完刘太后的故事,张惟昭完全能够理解,刘太后为什么在这件事上那么难以解开心结。因为先帝临终前的这番作为,完全颠覆了刘太后素来的人生信念。她和他同生共死,为他生儿育女,她觉得她的辛苦和努力是值得的,因为她为了她的丈夫,她的君王,做了她能做的一切。但是,这位丈夫和帝王,临终却只把她当做外人。他只看重她的生育价值,却无视这个人,和这个人给他的真心。

但是,他对钱皇后真的那么一往情深吗?

张惟昭问刘太后:“太后恕罪,我想请问,在南宫的时候,除了您诞下了崇王,还有其他妃嫔有生育吗?”

“另外还有一位皇子,两位公主出生。但除了宜兴公主之外,其他两个孩子都没能活下来。”

“先帝重登大宝之后,宫中有没有新进其他妃嫔?她们有没有生育?”

“有。也有皇子和公主出生。”不只有进新人,还有两个曾经特别受宠。

“如果您是钱皇后,您的兄弟跟随丈夫出征,兵败战死。您为了被俘的丈夫,倾尽所有,夜夜哭泣祈祷,瘸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睛,这个丈夫后来回来了,你陪他一起被囚受苦,他一边说和你真是情深义重,一边不断和其他女人生孩子。等他复起之后,又不断纳新人,生更多的儿女,您会不会觉得今生得遇良人,心满意足,此生无憾?”

刘太后听了这话,只觉句句直刺到心里,一时之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实际上,即便是在先帝重登大宝,又尊钱氏为后的时候,钱皇后也时常是一副忧思沉重的面容。当时刘太后总觉得钱氏很会惺惺作态,因姿容不再,就扮可怜讨得先帝垂怜。

现在换位去想一想,若是自己,在那样的情况拖着半残的身体,做一个无儿无女的皇后,天天看皇帝宠幸新人,恐怕也高兴不起来。

先帝很少在皇后宫中留宿,经常在白天去看她,一起用膳,宽慰几句,就匆匆离开了。皇后用的东西都是上好的,服侍的人也很多。但因为没有子女,日常宫里都是安安静静、冷冷清清的。称赞皇后贤德的人很多,能够体会她的孤寂的人极少。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