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尽,心事已随花事了(1/1)

都道,善泳者,死于水。

却不知,善琴者,会死于情。

*

她幼时便极其聪慧,守在父亲的病榻前,折了一片树叶,吹着小曲为他解闷。

父亲的目光却不甚担忧,屡次和母亲商量让她拜师学艺:“在这乱世之中,须有一技求生才好。”

“都道‘善泳者死于水’,还是学个安稳从容的吧,学琴如何?”父亲微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她想到亭阁上抚琴的风雅琴师,欣然答应。

却不知,善琴者,会死于情。

她聪明伶俐,几经钻研,便有了很深的造诣。师父常带着她到贵族的宴会上抚琴,她琴音清越曼妙,渐渐声名鹊起,名声竟传到了王宫。

不久后,王宫来人宣她进宫献艺,她心一悬,求助地望向师父。

老琴师却叹了口气:“去吧,王宫之请岂可拒绝。好在乐师无须趋炎附势,只消琴音精妙便好。”

她谨记师父的话,进宫后小心行事,除了入殿抚琴,便是在屋中练琴,宫人甚至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唤她“琴女”。慢慢的,她也忘记了自己的本名,只在这寂寞深冷的王宫里,做一个平淡度日的琴师。

那天,她同往常一样抱琴进殿,却被告知大王临时将宴会改在花园,她便迎着习习薰风,朝那片姹紫嫣红走去。

暖风渐起,香红软玉如绚烂的蝴蝶般纷飞,她缓缓抬头,已经许久没看到这么明媚的色彩了。她的目光落在几只粉色的“蝴蝶”上,那群蝴蝶在风中翻飞,落到了他的袖口。他侧头轻拂,正好与她四目相对。

她怔怔地望着那张脸,只觉天地霎时沉静,唯剩下那双英气逼人、灼灼如电的眼。一旁的宫人推了她一把,她才回过神来,赶忙入座抚琴,琴音袅袅如清泉,她一颗少女心却再难平静。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他是高高在上的秦王,她是卑微低贱的琴女,再深的爱恋,也只能埋在心底。

从前,她抚琴时总喜欢低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今,一弦一音,皆为他而弹;一叹一念,皆因他而起。

她拨弄琴弦,将琴丝化作情思,在大殿中恣意缠绕绵延。她看他宴请群臣,也看他借酒消愁,心疼他纠结的眉宇,爱他自信又狂傲的笑容……只要他不嫌烦,她愿一生以琴为伴,伴他一世逍遥,一世安好。

可惜他是嬴政,注定要成就千秋霸业的嬴政。

荆轲觐见那日,王宫的天空莫名出现一团阴云,笼罩在正殿顶端,异常烦闷。她坐在琴座上,看着荆轲手捧卷轴,一步步向嬴政走去,心底莫名泛起恐惧。

果然,图穷匕见,白光一闪,大殿内乱作一团。

荆轲将匕首刺向嬴政,嬴政避到柱子后面,欲拔剑反击,但剑太长,一时拔不出剑鞘。她慌忙用颤抖的指尖拨动琴弦,颤声唱道:“罗縠单衣,可掣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

荆轲不知其意,嬴政却即刻听懂了,立马撕裂衣袖、翻过屏风,把长剑背到背上,拔剑出鞘,击向荆轲。

荆轲倚柱大笑,紧紧地盯着她,即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也不肯闭上愤恨的眼睛。她冷涩的指尖挑断了琴弦,心乱如麻。她知道,此事定会被史书铭记,后人只会赞叹荆轲的英武狭义,不会看到一个弱女子的聪慧勇敢,更不会知晓她心底那深刻的爱恋,只会对她的趋炎附势做出无尽鄙夷。

她望向嬴政,他脸上的惊慌之色已经褪去,对她淡淡一笑。这一刻,什么都不重要了,即便被人唾弃又有何干系,只要他平安无事就好。

“你叫什么名字?”嬴政走到她身旁,声音温和。

“琴女。”她低着头,轻抚瑶琴。

嬴政看着她淡青色的衣裙,微笑着摘下她发髻上的银簪,在琴尾刻下一行小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多年后,嬴政染病,左右渐起异心,咸阳宫不复往日的平静。

嬴政传她进殿抚琴,一曲弹罢,他悠悠叹息:“琴女,你可曾后悔?”

“永不后悔。”她抬头看他,笑若和风。的确,她忘不了荆轲那愤恨的目光,但她更难忘记的是那年初春,桃红漫天、梨花点点,冷傲的男子坐在高台上,刀刻般的嘴角带着点落拓的笑,一双眼睛深邃如海,她望了一眼,便深陷其中,再也无法自拔……

嬴政宾天的消息传来时,她已经许久没有离开自己的小屋。她无力起身,只摸索着将瑶琴抱到怀中,轻抚着琴尾的那行小字,唇畔泛起苦涩却平和的笑意。

“罗縠单衣,可掣而绝……”她轻声唱着,缓缓阖目。

《琴女歌》已成绝响,痴情之人可还在念念不忘?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