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面前的这滩血迹是宛如的。
时刻停留在血迹上之后,很快就被血沾湿,然后便化成了一团废纸。
接下来路程要靠我自己去走了,望着上面的血迹,我没有多说什么,手上的血液尚未凝固,说明在不久之前,宛如曾经在这里出现过。
但是看血量的话,她应该已经流了不少血了,必须要抓紧时间,叫她找到才行,如果耽搁下去,宛如很有可能会变得非常危险。
但是面前的路已经很明显了,虽然蜿蜒曲折,甚至面前都没有路,看起来非常复杂,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当我再往下走了,大概有几百米的距离时,已经看到一滩明显的血迹,这个时候我才发现面前出现了一个朦胧的身影,在这个身影前面还有几个正站立着的人物,他们的身高都非常的高,甚至已经有两米左右了,看起来着实有些诡异。
于是我赶紧走上前去当走近之后,那个身影也开始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果然坐在那里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宛如!
只不过此刻的宛如,看起来状态非常不好,整个人背靠在一棵大树之上,根本看不清她的表情究竟是什么样子?
当我走近之后,那几个身影似乎也发现了我,伴随着一阵地震的声响,他们开始缓缓的走上前来,当走过来的途中,我能够听到一阵嘎吱嘎吱的声音,就好像是老旧的轴承,随时要断裂的样子。
可当我走近之后,才发现这些东西根本不是别的,正是式神!
只不过这几个式神和前面的那些山村下的普通式神相比,完全是一种不同的状态,他们有点类似于炼魂师手上的那十二式神。
只不过制作方式和身上的一些武器来看,远没有那些式神制作的精美,应该是属于那种大批量制作的。
加上周围山高林密,山林间经常会水汽特别重,所以这些式神很多都已经破旧不堪了,看起来也是年代久远。
但他们依旧能够行动,虽然行动的步伐很慢,手中的武器却有一米半高,轻轻轮到我身上,估计整个人都能被斩作两截。
这也是为什么宛如现在坐在地上根本就无力反抗的原因,我始终搞不清楚为什么小丫头会忽然离开我,自己一个人跑到这里来,这不是一种送死的行为吗?
当然了,现在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就在我行进的过程中,这些式神也已经朝着我这个方向走了过来,我们现在相距大概有四五米的距离,我能够闻到一股非常浓郁的血腥气息。
而且他们的身形上来看,应该不是日本人,因为日本人的身高在以前是非常矮的,据说在四几年的时候,平均身高才1米5几。
这两年日本的平均身高虽然上来了,但这些事实都已经几百年的历史,甚至是更加久远。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式神的脸上都画着一些奇怪的图腾,这些图腾并不是日本人和式神应该有的。
看到这里,我像是瞬间明白了什么,这些式神虽然穿着那种传统的士身衣服,但里面的棱角分明的肌肉块和盔甲却始终没有卸下来。
这种盔甲是有点类似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才会装备的。
游牧民族由于是常年在马上打仗,而且对马匹的要求是特别高的,所以他们的盔甲是不能太,沉不像汉地的装甲重兵,身上盔甲那么厚,所以我可以断定,这些人应该是游牧民族的战士,被挑选出来改成了式神。
早些年间的游牧民族跟日本是没有打过任何交道的,除非……
也许是我瞬间明白了什么,一个名字也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神风!
公元1279年,蒙古铁骑横扫了整个亚欧大陆,连南宋都被他们彻底征服,志得意满的蒙古大军决定东征日本。
可当她们第二次入侵日本时,原本平静的海面上忽然刮起了一阵剧烈的台风,将蒙古军队的舰船彻底推翻,导致她们进攻失败。
从那以后,蒙古大军再也没有进攻日本的打算。
其实早在五年之前,远攻日本的蒙古军,曾经在朝鲜扬帆出海,通过九州岛,大约有2万多人,一开始攻占了日本的一处岛屿。
面对着第一次的蒙古进攻,日本镰仓幕府调集了正规军进行迎战,并且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各自的武士和民兵参与到了战争之中。
这场战争持续了20多天,战情极为惨烈,东瀛人战术非常落后,在一开始的战争中受伤巨大,但他们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进攻。
等战役到了相持阶段之后,占据地利,天时和人和的东瀛军队逐渐掌握了蒙古人的战术,开始进行了反攻。
其中她们的武士部队更是极为英勇,甚至能够和蒙古的铁骑打个平分秋色。
眼看着第一次进攻,没有取得什么成效,蒙古军队已经弹尽粮绝,所以再次全军撤退,这一次路上虽然爆发了台风,但好在损失的并不是很大。
和经此一役,武士顿时名声大噪,这也是后来武士道精神的由来。
一开始的武士,在日本只是有点儿类似于侍卫或是打杂的角色,但是正是因为武士的不怕死,保卫了她们的国土,所以巫师的地位才会急剧增高,人人都以武士为荣。
到了第二次,也就是1279年的时候,直接一阵台风,将所有的蒙古军吹得七零八落,从那以后,神风这个词便诞生了。
等到了二战的时候,日本已经陷入到了颓势之中,便有了那支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
也是希望借助上天的好运,再给他们带来一次复兴的荣光,当然,那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恶贯满盈的日军,落得了应有的下场。
可是那群已经死亡的日本武士,看样子也被收集了起来,我面前的这些,应该就是他们的尸体被制作成了式神的样子。
但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强大无比的蒙古勇士,居然被留在了这里,用作守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