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这个癖好就很尴尬(1)
见房遗爱喝的这般急,秦京娘轻笑一声,悬着的心这才落了下来。
一连喝过三杯茶水,房遗爱干涸的咽喉这才恢复了正常,躺在榻上左思右想,脑海中尽是高阳的倩影。
见房遗爱渐渐安生下来,秦京娘缓缓起身,准备去到厨房为何郎下云吞。
可还没等她离开榻边,手腕便被房遗爱抓住了。
“漱儿,不要走。”
秦京娘见房遗爱朦胧间,口口声声呼唤着发妻,饶是她心有准备,却还是莫名感到了一丝醋意。
“贤弟……愚兄的水调歌头写的可好啊?嘿嘿……那是我做文抄公……”
“京娘,瞧你的小贼帽插金花、身披大红、乘骑骏马,我何足道……何武状元可威风?可煞气啊?”
房遗爱朦胧间的一袭梦话,竟自提到了高阳、李丽质、秦京娘三人,听得秦京娘微笑不止,而谢仲举则暗地咒骂了一声“花心大萝卜……”
鼓打五更,喝过茶水后,体内的酒意渐渐消散,房遗爱这才睁眼坐了起来。
刚一起身,便看到了坐在茶桌前,捧碗持勺品尝云吞的谢仲举。
“咦?贵差,你怎地醒的这般早?”
嘟囔一声,房遗爱打来一盆清水,迅速梳洗了一遍,这才笑嘻嘻的坐在了茶桌上。
谢仲举细嚼慢咽的吃着云吞,白了房遗爱一眼,有些幽怨的说道:“我和京娘昨夜守了你一宿,到现在还未曾合眼呢。”
“啊!怎么!贵差昨夜不曾离去么?”得知二人守候一晚后,房遗爱大感窘迫,轻拍额头,生怕自己梦中说错梦话的他,随即试探性的询问道:“贵差,学生昨夜可曾说过什么梦话?”
“嗯?驸马不记得了?”说着,谢仲举放下碗筷,将房遗爱昨夜梦中说过的定场诗,一字一句重复了一遍。
“太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摔死国舅段文楚,唐王一怒贬北番。”
说完,谢仲举看向房遗爱,饶有兴趣的问道:“驸马,不知被摔死的段文楚是何许人也?”
见谢仲举出口询问,房遗爱被说得瞠目结舌,段文楚本是唐末一方重镇经略使,后被李克用凌迟处死,不过到了演义中摇身一变成了国舅,这本就是一场戏说,况且眼下正值贞观年间,距离残唐五代少说还有好几百年,谢仲举是如何能相信?
眼见无法解释清楚,房遗爱灵机一动,笑眯眯的道:“我唐朝国号,春秋时乃是晋国的古称,学生睡梦间所说的唐王并非指当今万岁,乃是晋献公……”
望着一边抓耳挠腮,一边口若悬河的房遗爱,谢仲举破天荒的噗嗤一笑,手指驸马爷轻声说道:“房驸马,不必如此惊慌。想那梦中醉话怎能当真?本官暂时不会奏明天听,至于驸马你嘛……以观后效!”
说完着饱含威胁的话语,谢仲举重新端起汤碗,慢条斯理的吃起了秦京娘煮的云吞。
“你!”被谢仲举明面威胁,房遗爱心中一顿没好气,想要开口反驳却又怕激怒了这长孙皇后的心腹,无奈下只得暗骂了一声“面瘫小太监……”以此来出掉胸中的闷气。
吃了一肚子闷气,房遗爱丝毫没了吃早餐的心情,转而踱步走到书案前,提笔沉思了起来。
联想到高阳数次询问自己信笺的事情,房遗爱找来信笺,提笔在上面书写了起来。
“甚想漱儿,家书安泰,房俊。”
倒不是房遗爱对高阳无话可说,之所以写的如此之短,完全是害怕笔迹被心思机灵的高阳认出来,无奈下这才挥笔写了寥寥数语。
用楷书写下短短十个字后,房遗爱小心翼翼的将信笺用蜡油封好,转而放在了一旁。
接着,他又提笔用真实身份,为父亲、母亲写下了一封家书。
写过两封家书,房遗爱左思右想,最终也只能借助秦琼之手送出去。
回头朝谢仲举看过一眼后,房遗爱轻声嘟囔了几语,接着手持信笺准备出门去找秦琼。
可就在他走出客房的刹那,迎面便看到了手持锦盒的秦京娘。
秦京娘捧着两个锦盒,若有所思的向前踱步,黛眉微皱,面容看起来好似有几分忧愁。
察觉到秦京娘的异样后,房遗爱稍感吃惊,看眼问道:“京娘,你为何这般模样?”
听闻话语,见房遗爱转醒过来,秦京娘微微一笑,跑到他跟前,伸手将锦盒递到了心上人面前。
“何郎,这是襄城公主府的小厮送来的锦盒,点名要何郎亲自启开呢。”
接过锦盒,将家书递到了秦京娘手中,房遗爱低头沉吟片刻,转而反身回到了客房之中。
将两只锦盒放在茶桌前,看向谢仲举,房遗爱如实将锦盒来历说了出来。
得知锦盒乃是襄城所赠,谢仲举面若秋霜,思忖几许,对房遗爱说道:“驸马打开吧,咱们看看襄城公主到底是何用意。”
“好。”
得到谢仲举的回话,房遗爱伸手打开其中一只锦盒,一块精美的碧玉玉佩随即出现在了三人的视线当中。
碧玉玉佩呈圆形,上面刻有魁星踢斗的图案,想来应该是寓意文运昌盛的意思。
将玉佩拿在手中细细打量,房遗爱挠头嘀咕,“嗯?襄城送我玉佩是何用意?”
秦京娘见襄城送心上人玉佩,眸中闪过一丝温怒,负气道:“襄城真叫人捉摸不透,何郎快些打开另外一个锦盒看看吧。”
将玉佩放在桌上,房遗爱如法炮制,小心翼翼的打开了第二个锦盒。
不过在锦盒完全被打开的瞬间,其中摆放的东西不由触动三人心弦,无一例外,全都惊呼了一声。
锦盒中,一块碎掉的玉佩静静地躺在其中,在玉佩一旁还放有一张纸条,“甚想你,何时赴约?”
故意弄碎的玉佩,以及那张襄城亲手所写的纸条,不由让三人浮想联翩,心中更是一片骇然。
锦盒中,故意弄碎的玉佩,以及那张襄城的亲笔手书,两样物件儿结合在一起,其中深意不言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