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两个大宇
台湾那家大宇资讯公司在九十年代的中文游戏领域是绝对的N1,它开发的一系列电脑游戏,如《仙剑奇侠传》、《轩辕剑》、《大富翁》和《明星志愿》系列游戏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仙剑奇侠传更代表了中文RPG游戏的巅峰,该系列受欢迎程度难以想象,十几年后都被誉为是“神作”,连带游戏周边产品漫画、电视剧等也受到追捧,成为国产电脑游戏的里程碑之作。
本来去年大宇公司想借旗下电脑游戏大卖的东风就借势在台湾上市,但它的运气太歹,一头撞上了亚洲金融风暴。结果上市计划流产不说,因为公司利益分配不均的关系,气走了《仙剑奇侠传》主创团队,让他们另立户,搞的公司上下人心涣散,持续亏损,张胜利此时出手收购大宇资讯公司的确是最好不过的机会。张胜利已经把出走的《仙剑奇侠传》团队找来加入“黑软件”,在杨星指点下,“黑软件”在才刚出现不久的国产网络游戏上投入了极大jīng力,如果再得到大宇公司的技术支持,对开发新型网络游戏来说的确是锦上添uā。
另一家也叫大宇的公司则是韩国国内地道的大财团,它可是杨星觊觎已久的目标,他当初uā大力气把大宇企划室的尹真专务给聘过来,就有了吞并这家公司的想法,只是当时实力不够,这个念头只能他自己想想不能告诉别人。他当初收购山一证券有了眉目时,亲身跑到汉城,就是想趁大宇集团虚弱时看有没有下手的机会。如果不是出了临时变故,他早就和大宇集团内部的变节分子接上头了。所以杨星对它一直很关注,也难怪他一看到大宇的名字就先入为主的以为是这个韩国大宇。
虽然汉城之行出了变数,但后来打跨了韩元,尹真等人接他的命令趁机到处活动,收购了不少有潜质但因为金融风暴而倒闭的韩国公司,正式在汉城成立了中星集团韩国分部。韩世浩和尹真的人顺理成章的也就成了韩国分公司的管理者。他们除了正常的经营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随时盯紧大宇集团的动态。因为韩国在金融风暴中大伤元气,大宇集团更是受创最重的财团,浑身上下到处都是破绽,已经是摇摇yù坠了,在它最虚弱的时候给它致命一击就是韩国分公司的头等大事。杨星前不久接到尹真他们从韩国传来的消息,这家韩国第二大企业正是回光返照,看起来光鲜,内里已经腐朽不堪,就等中星集团出手了。
既然此大宇非彼大宇,杨星也就没再和张胜利多说。不过这提醒了他对于韩国大宇的行动要加快进度了,否则万一大宇的老总金宇中按原来的历史脱逃,他的计划就要大打折扣了。他让秘书室的秘书们调出大宇集团的最新资料,按照设想一边翻着厚厚的资料,一边仔细推敲他的计划。
韩国大宇财团过往的业绩非常辉煌,它仅用了32年时间就由一家出口纺织品的iǎ公司成长为仅次于现代集团的韩国第二大企业,跻身世界20家大企业之一,资产达650亿美元在韩国人心目中,大宇集团和它的总裁金宇中已经是韩国的象征。在韩国陷于金融危机的1997年,金宇中甚至仍借危机大肆扩张,使大宇集团在韩国国内的排名由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因此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当年的亚洲风云人物,和杨星索罗斯他们齐名。
这一切当然离不开集团创始人金宇中的功劳,在整个大宇集团内部,这位63岁的老人几乎被视作“神”一样的人物,他的意见几乎没有遇到过质疑。因为大宇集团是他以一己之力打造成拥有27个系列产业,涉及服装、纤维、钢铁、机械、建筑、电子、造船、汽车、化工、金融、证券、保险、旅游、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庞然大物;遍布全球的集团职工人数达到8.5万人,设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有67个,在危机来临前,大宇集团在外人眼里还是当之无愧的巨型航空母舰。杨星想打它的主意,难度还在收购山一证券之上。
但现在这个庞然大物患了重病,正处在奄奄一息的状态。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切要归结于曾创造过大宇过去辉煌的英雄金宇中身上。韩国五六十年代经济起飞时,当时的韩国军政fǔ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但在经济上善于利用美国在亚洲发动的两场大战韩战和越战之机,专扶植一批大财阀引进当时最新式的重工业提升国家工业基础实力,金宇中的大宇集团就借这股东风一举成名。
金宇中本人也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对他来说,吃住行等享受都不重要,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工作,最难受的就是无事可做。并且他在经营中秉持冒险的原则,认为历史是由冒险家开创的,总是不余遗力的疯狂扩张企业规模。
他在90年代提出了“全球化经营”的概念,在这个方针指导下,他在全世界展开了多次大收购。大宇在海外的企业因此短短时间由15家jī增到600多家,在大宇海外扩张最高峰时期,它曾创下每3天接管一家企业的纪录,但是也埋下了许多企业收购前吗,没有详细分析,收购后业务陷入停顿和亏损的窘境。要大量跨国收购企业,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大宇就对外大肆举债。到1995年,它的债务已高达190亿美元;而去年金宇中不顾集团实际,逆市扩张,债务额更攀升至500亿美元,超过其净资产的5倍
这就为大宇的崩溃埋下了重大隐患,同样是利用收购起家的杨星深知这样做的弊端,让一家企业短期融入另一家企业,绝对是个重大挑战,更何况是去另一个国家展开收购,置身完全陌生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对许多员工来说光适应新环境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中星集团总部特设有一个企业融合办公室,就是为了加速被收购企业员工文化和管理制度各方面的磨合,即使这样仍问题频出,王伊人之前就负责这一块,真是心力俱疲,她主动辞职去进修估计就有这个原因在里面,所以即使没有前世记忆,杨星对大宇集团的前景很不看好。
过度的扩张从来都是失败的前兆,如果没有亚洲金融风暴这根导火索,大宇的危机还能再拖延一阵,但之前大宇因为扩张过快导致集团债台高筑,而急剧扩张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和赢余来支撑集团业绩。在金融风暴前大宇集团完全靠的是大银行德贷款维持,一旦失去相应的贷款,集团立马就会陷入危机。
这个事实不是没有人发觉,尹真当初身为大宇企划室专务就特地提出过这个问题,但这和金宇中的意图完全对立,摩擦之下他不得离开大宇。其实金宇中本人在事发前对此也有一定认识,他说过大公司一旦动起来好像滚雪球般停不下来,如果处于亏损状态,最好的做法就是快刀斩麻。但说是一套做是一套,韩国经营之王的盛名之下,让他面对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大宇集团的困境时,他就没有了正确的判断,导致大宇这艘大船彻底沉没。
而当时同样处于困境的三星集团,他们的做法是大刀阔斧砍掉旗下多个不盈利的业务,甚至连核心业务,当时盈利很好的三星化工都出售了,全心投入信息微电子制造领域,在欠债200亿美元的情况下咬牙苦撑度过了金融风暴,凤凰涅槃一举成为消费电子业的巨头,两相对照,高下立判。
反过头来再看大宇集团,金宇中在金融风暴中居然一反常规的不是选择收缩公司业务,而是选择了继续扩张,可惜这次他的魔法bāng失灵了,这种疯狂的做法带来的是大宇的加速毁灭,病入膏肓的大宇丧失了最后得救的机会。97年大宇集团从韩国第四大财团一跃升为第二位,只是大宇回光返照的虚张声势而已。进入98年后,整个韩国经济因为金融风暴动不休,作为各大财团支柱的金融业首当其冲受创最重。韩元大跌后,大宇背后的四大银行因为资本急剧缩水被迫宣布放弃对大宇的支持,大宇的业务登时就陷入了危机。
这时候大宇所欠的债务已经突破了800亿美元是它本身净资产的5倍,已经早已超越了普通企业破产的标准,如果不是大宇的名气摆在那里,相信大宇口早就被债主和股民给淹没了。这种情形下,没人敢再向这个无底里投钱,因为汇市股市动早已耗干了国库,筋疲力尽的韩国政fǔ这次也不能像往常那样成为挽救大财团命运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往日看上去高不可攀,好像永远不会倒闭的韩国大企业一家家破产倒闭,进入99年后韩国民众都认清了一个事实,再没有一家被认为大到不能倒的企业存在了,最不被看好的大宇集团崩溃之日近在眼前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