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汾州,潇潇雨飘。
昨日方才大办喜事的常府人影穿梭,有事的客人今早已跟家主辞别,只是去之一二,大江南北的常家人因常家家主的婚宴难得齐聚一堂,家主挽留留客,大半客人皆会逗留些时日,要到下旬月末客人散尽,这婚事喜宴余味才会消罢。
此乃汾州各地大家习常。
常家家主乃八日成亲,九日这天,供常家族客居住的常家客堂客舍依然挤得满满当当,每屋都住着人,申时夕食将至,客堂堂坪和晒谷场因雨无法摆桌,只能摆二十四桌的客堂大堂挤进了三十张八仙桌,两方长廊下摆了二十张小八仙桌,仆从帮工来来往往,熙熙攘攘,有那前两日才进来的帮工慌乱中砸掉了手中的碗,碎了一地,带她帮忙的仆妇抓过她就打,嘴里压着喉咙嚷着:“带你来挣几个子,钱没挣到你就砸掉多的了,一个碗三个钱,你晓不晓得?”
帮工乃她家中小女,年方不过十岁,仆妇下手狠,打人下了力气,说话却不敢大声,生怕打了站在前廊下的监工郭掌柜的眼。
“作甚?”孰料郭掌柜一个扫眼看到,快步过来扫了眼地上,眼睛一眯,朝仆妇不快道:“还不快打扫好?”
“手脚麻利些,”前面有抬碗的两人抬着箩筐要过来,郭掌柜站到廊边等他们过去,“还不快动。”
他甩袖而去,指着对面的长廊与前面的人道:“这筐从左廊前头先摆起,慢点,下脚小心!”
仆妇等他走远了,瞪了掉着眼泪的女儿一眼,“哭甚?蠢死了,有本事以后你嫁个好小子,不干这下等人的活,还不快摆?”
小闺女抽噎了一记,擦了把眼泪,咬着嘴弯腰拿碗。
隔桌另一个老仆妇劝了一句:“小孩家家的,方来不熟手,别骂了,东家喜事,这点小事碍不得事,回头跟郭掌柜的说两句好话,这事就过了。”
“不赔钱罢?”年轻的仆妇朝老仆妇赔笑问道,她到常府做了半年的工,但来客堂这边是头一遭,也不知道府里跟这边的规矩是不是一样的。
“赔也赔不了几个,一两个钱罢。”
一两个钱也是钱啊,能买两把钱一根针,仆妇心中生疼,待摆满了一桌碗,见女儿忍着泪不敢哭,到底是自己生的,她叹了口气,摸了下闺女的头,“小心些。”
小闺女见娘不责怪了,忍着的泪掉了下来,小声道:“娘,我不敢了。”
待到当夜戊时,小闺女的活干完了,她娘跟其它大娘去听掌柜的说话,她先出了后门,看到了来接她们母女的爹。
今天赔了钱,小闺女蹲在爹怀里,低头扒着她爹的手指闷闷不乐,面黄矮瘦的汉子爹见她形状,搂着闺女道:“挨你娘骂了?”
“我把碗打了,要赔钱。”
“打了就打了。”
“加两个钱,就是一副药钱了。”小闺女说着,想着这是她爹的活命钱,眼睛里起了泪。
“不要紧,爹现在好得很,不吃药了。”矮瘦汉子刚说罢,见闺女还哭上了,正要安慰,却见后门那处,自家婆娘拿着两个碗朝他们冲了过来。
“当家的,当家的,大好事大好事……”冲过来,仆妇拿着两个碗满脸喜气,塞给他一个碗,“你吃了没?快吃,东家夫人赏我们的,快快,趁还热吃两口,这一碗带回去给大宝小宝。”
汉子赶紧接过碗,把另一碗也接过去,“干完了?”
“没,还有几张桌子要擦,我跟你说,”仆妇激动得双颊发红,探手从胸前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刚大掌柜赏的,说是做事的都有赏,家奴是十二个子,长工十个,帮工也有五个,我家得了十五个,三副药钱,你能吃十天。”
“给赏了?”汉子顾不上吃,忙把两个碗搁地上,探头打量婆娘手中的钱。
“可不是,是东家夫人赏的。”
“看样子,是个善性子的夫人。”汉子松了口气,东家夫人是个仁善的,他家婆娘当差就不怕出错了。
“她命好,一进来就是当家的,还是富贵人家的女儿,从小就没吃过苦,这世上有几个人有这个命?”不过,有得赏就是好,仆妇还要回去做事,把钱收回怀里,“你把那碗小的吃了,这个碗我要拿回去还,大的那个明早过来还,我先走了,你们等我会。”
说罢,仆妇跑了进去,汉子看着她进去了,蹲下身拿起筷碗,把闺女揽到身前,喂了她一口肉。
“过年喽。”见闺女笑了,汉子也笑了起来。
**
苏苑娘断气的那一刻,似是听到了丈夫在外面的哀泣,他一声一声叫着她。
苑娘,苑娘……
再睁眼,却是回到了最初。
她垂眼看着自己那双稚嫩的手,听府中大管家说罢府中一些事,又听他道:“老爷在前面待客,分家的大爷……”
“也就是老爷在京都那一枝的堂兄中午才赶到汾州,老爷中午接的他,正与各家的爷陪他洗尘呢,兴许要晚一些,老爷让我过来知会您一声,太晚了,您早些歇着,莫要等他……”
苏苑娘心不在焉地看着手指,在心中与柯大管事的一道说着后面的话,他所说的,与她记忆中相差无几。
苏苑娘对这个京都堂兄有一些印象,晚年她被兄长接去京都,常伯樊来京带她回去,请的说客当中有这一位。
这位堂兄骂过她毒妇,因他当时官至御史台御史中丞,说话颇有份量,兄嫂被他激怒,因此迁怒常伯樊,更是不许他进门。
他亦逼过常伯樊与她和离。
但当年她病入膏肓,此人还是应了常伯樊之求,请了他上官为其出面请宫中御医为她冶病,更为要紧的是,当年她兄长被人陷害,洗脱冤情的背后有此人的助力帮忙。
君子端方,这是后来她兄长对此人的评价。
是个好人,正直随和,是常伯樊一生当中最好的兄弟。
“把……”苏苑娘开口,启嘴的声音颇小,略哑。
“夫人。”柯管家却是听到,停下嘴,恭敬地听着。
“把母亲给我的女儿红拿出一坛,”再开口,苏苑娘的声音恢复了平缓,语气清雅平淡,不疾不徐,“送过去。”
“是。”她朝身后的人看过去,站于她身后的丫鬟知春朝她福身道。
是知春啊?许多年没见了。
知春年过二十,她就把人放了出去,听说她这个丫鬟过得很好,后来她儿子中了秀才,来常府报过喜,只是当时苏苑娘已久不面世,没有见这来府报喜的旧人。
而今年知春年方十五,比她小五岁。
苏苑娘今年虚岁已过二十,她十四岁与常伯樊订亲,只等十五岁一行及笄就与他成亲,未料她及笄当年,常柏樊父母同一年接连逝世,常伯樊连守四年的孝,时至昨日两人方才大定成亲。
怎么就不早几日?
早几日,她无需进常家门。
常伯樊守孝那几年,母亲几次三番问她可还进常家门,苏苑娘生性好静,不喜变动,就点了头,陪常伯樊一道守了四年,等他来娶。
这些年苏家已起势,京都的本家前些年已当权上位,本家出了一位一等侯护国公,而她兄长前年殿试及第高中一甲榜眼出仕,毁婚另嫁于苏家而言,不是大事。
常家家大,但只大在汾州临苏,于卫国而言,它现今只是一户替国家守着汾州临苏盐矿的家族而已。
常家当年有“井伯”的封号,乃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三等,伯爵以下,过三代不得袭,到常伯樊父亲这一代已无封号,就是如今有人还叫常伯樊小伯爷,但那不过是私下的客气,而苏家本家已出了一位一等侯,此时一家如日中天,一家日薄西山,已成门不当户不对,不嫁不过是招来几句闲言碎语而已。
但她嫁了,过了漫长又无聊的一生,所幸,最后没有死在常家。
她不喜欢常家,最初是不厌,后来在她母亲因常家而亡,她的孩子因常家而死后,不讨厌变成了不喜欢。她常年不见常伯樊,在兄长接她入京后,更是不曾见他一面。夫妻二十余载,她与常伯樊从最初的相敬如宾,到最后他成了一个她从别人嘴中经常听到的陌生人。
外人常道他对她情根深种、至死不渝,这个说法,贯穿了她不长不短的一生。
苏苑娘未曾把这个说法放在心上过,于她一生,初嫁常家时,常伯樊是她要共度一生的丈夫,等到母亲因常家人死后,他就是她的半个仇人,连敬如宾客的客气亦只剩一半,待到孩子没了,他就成了她一生最不想见、最不想忆起之人。
只是,如今,在他的痛哭声还响彻耳边、缠绕心上时,回到初嫁他的第二日,他待她的那些好,突然变得有些明朗了。
事已不可更改,见到他要如何?
苏苑娘有些许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