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炜看着自信无比的青年问道:“小郎君如此胸有成竹,且报上名来!”
“回禀大王,小人巴郡人氏,名叫浦元,贱字子初。”青年答道。
韩炜一听面前站的是浦元,顿时仰天大笑:“哈哈哈哈,真是天助孤也!怪不得,你竟有如此信心。来啊,看座。”
这名叫浦元的青年受宠若惊,看着龙骧卫搬过来的公子椅,也不敢轻易坐下。
与此同时,典韦也是一刀斩断了五层扎甲的木人。
“大王,这刀可真神了!”典韦拿着浦元锻造的宝刀,来到韩炜切近,双手呈上。
韩炜看都不看一眼,示意典韦让开,径直走到浦元身边问道:“子初,从现在起孤征辟你入少府,便在冶铁司为官!”
浦元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此次带着自己所锻出的新刀要来碰碰运气的,谁知一击必中,获得了凉王的赏识。
别人不知道浦元,韩炜可是清楚的很。再看过他锻造的环首刀以后,得以确认,这就是三国时期,蜀国神匠浦元。
神匠浦元,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曾精选精钢、寒铁为诸葛亮铸刀三千,为求锋利,命人远涉千里至蜀江取水淬刀。取水人不慎将水倾覆少许,无奈取途中水补充,被浦元一眼识破,命人再取蜀江水淬刀。刀成,削铁如泥,世称“神刀”。浦元所锻之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可见其刀威力!
历代为铁匠的浦家,最擅长锻造兵刃。家里靠着生意维持,日子还算不错。可只因浦元之父信奉天师道,刘璋要在益州清剿张鲁余孽,浦元之父便入狱而死。从此浦家便家破人亡,只靠浦元一人苦苦支撑着铁匠铺。
兴得凉王诏令,以神铁会武,浦元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鱼跃龙门,飞黄腾达。
典韦看着蔫呆呆发愣的浦元,一拍他肩膀,说道:“快谢恩呀!你这小子……”
浦元赶紧跪地谢恩:“谢大王恩典,谢大王恩典。”
韩炜把浦元搀扶起来,言道:“子初年少有为,日后前途无量!现在冶铁司磨砺一番,孤的军械局早晚有你一席之地。”
浦元可听不懂军械局是何去处,典韦一听,即刻说道:“小子,你可捡着大便宜了,军械局可是大汉俸禄最高的官暑呀!”
浦元听后,顿时眉开眼笑,再次谢过韩炜。他这几年着实不易,还真是穷怕了,听到俸禄最高,他自然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大王,那并州炼铁之行……”浦元毕竟是锻造师,对于陨铁这等材料的渴望自然无法自拔。
“嗯,你且放心,并州之行你亦是首当其冲!”韩炜笑着说道。
浦元用力的点了点头,颇为感动的落泪了,即刻说道:“大王知遇之恩,元,毕生难忘!”
典韦见浦元悲伤,便劝慰道:“哎?你这小子忒煞风景,一桩接一桩的好事,怎么还哭天抹泪的呢?”
韩炜也是安慰道:“子初,莫要悲伤,且先沐浴更衣,用膳歇息。晚些时候,让典韦亲自送你去冶铁司上任。”
典韦插手应命,拉着浦元走了,边走边安慰痛哭流涕的浦元。
神铁会武也是继续进行,只是剩下的这些皆为中上之品的兵刃,大多都不太让人眼前一亮。也可能是浦元所锻之刀太过惊艳,相比之下,让这些本来成色还不错的兵刃黯淡无光。
零零散散又入围了几十人,这些人在浦元的压制之下,自然是瘸子里面挑将军了,毕竟现在可不是宁缺毋滥的时候。
韩炜命人把军械局执掌兵刃锻造的副局主苏飞请来,让他看看浦元所锻之刀。
苏飞看过之后,啧啧称奇,便对韩炜言道:“大王,如此青年才俊,锻刀造诣颇为不俗,理应直接调任于臣的麾下呀!”
韩炜不以为然,摇了摇头道:“不然,局座所言差矣!浦子初生于忧患,如今陡然飞黄腾达,孤怕他会死于安乐呀!人心难测,若是他过于膨胀,目中无人,对于他的锻造技艺必有阻碍,还是先打磨一番,再交给你。放心吧,孤虽然爱才,但不会跟你们军械局抢的。”
苏飞听后,这才放心,遂言道:“既如此,那便全凭大王尊意。这奇才,臣便晚些再见吧!兵祖那里还有事要与臣相商,臣先行告退了。”
“嗯,局座请便。”韩炜点了点头。
韩炜再次拿起浦元刀,来回端详,自言自语道:“这刀若批量生产,那各营的战力将会是质的飞跃!”
又几日,神铁会武圆满结束,最后入围百余铁匠,将会随韩炜等人前往并州平城参与玄坛铁碑的炼化。
郿坞凉王宫内举行家宴与韩炜送行。
龙骧殿内,文康太上王韩遂已然垂垂老矣,拄着龙头拐杖姗姗来迟。
韩炜亲自接驾:“儿臣拜见父王!”
韩遂摆了摆手,言道:“免礼,免礼。在家中就不要这等繁文缛节了,你啊,还是叫老朽爹就好。”
韩遂步履蹒跚的拄着拐杖继续往前走,不太想搭理韩炜。老韩遂径直走向了孙子、孙女那里,逗弄小家伙们,一时间老怀大慰。
韩炜显得很尴尬,被晾在一边。
赵雨在一旁看到了韩炜的尴尬,便来到他身边说道:“今早臣妾带姐妹们去给父王请安,父王听说你又要去并州,顿时不悦,已然烦闷一天了。”
韩炜叹气道:“唉,孤已然册封了父亲为王,他怎么还如此待孤?”
赵雨一语点破原因,问韩炜道:“大王十几年来南征北讨,马不停蹄,可曾有闲暇陪伴过父亲?”
“这……”韩炜沉默了。
《太平预览·浦元传》:
(选看)君性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于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