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这边,李芝奇是大乌船,郑芝龙则擅长火船,而西夷则是快船大炮。就船炮来说,西夷更胜一筹,但他和郑芝龙算是本土作战,胜在人多船多,就算有损失也能及时补充过来,因此算是三足鼎立之势。
只是很遗憾,之前的时候,他被淘汰出局了。
此时他一番说辞,把朝鲜水师的李金磊说得哑口无言,也让那些看好戏的东江将领们对他有点刮目相看了。这海上的事情,终归还是这大海盗见识得多!
李芝奇看着改装后的大乌船下水,心情高兴,正待做进一步指示时,岛上负责瞭望警戒的军卒大声喊了起来,报告说远处海面上,从朝鲜方向有三四艏船向皮岛开过来。
徐敷奏等人一听,便不再管大乌船的事,下令岸上和码头上进行警戒。其中一艏战船从码头开出,向那三艏过来的船迎面而去。
没过多久,战船打来安全的旗语,这让岸上的人顿时就放心下来。不过他们都有点奇怪,建虏正往朝鲜王都而去,这一下过来三艏战船是怎么回事?
等那三艏船靠近码头了,能看清船上人的神情时,岸上的人顿时有点吃惊了。只见那些人一个个惶恐不安,全然没有一点精气神的样子。
徐敷奏和陈继盛一见,就估算到朝鲜那边出现意外了。他们当即大步走上码头,准备问问情况。
那为首船上首先跳下的人,是他们都认识的,就是之前在岛上为了激登莱巡抚去救援朝鲜而捅了自己一刀的把总李德明。据说他养好伤回去后,因此升官成了游击了。
让岸上的人有点意外的是,李德明跳下船的时候,竟然一个趔趄,差点就摔了一跤,这完全不应该啊!
只见李德明稳住身子后,几乎是跑着向明军将领这边快速过来,还未到近前,那腿一软,就跪倒在地,满脸悲容,哭诉道:“朝鲜完了,朝鲜完了……”
这一下,消息如同炸雷般,让陈继盛和徐敷奏等人双双抢出,急忙大声问道:“怎么回事?”
“快说,朝鲜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南汉山城不是囤积了足够的物资,够你们王上坚持半年的了,怎么会这样?”
“……”
面对一连串的提问,一直过了好一会,李德明才算是回答清楚了他们的问题。
原来,建虏兵指朝鲜王都后,仁祖领着文武大臣皆家属百姓,连夜转移到了南汉山城,准备凭借天险坚守。
可没想到,之前主战坚决的领议政金鎏,在见到奴酋皇太极亲自领军前来,而且还是那么多兵马时,不知为何,突然改变了立场,领着不少官员在南汉山城内造反,打开城门把建虏接了进去。
仁祖闻讯大惊,他知道自己落在光海君的手中,将会很惨。于是,他便火烧宫殿,把自己和一众嫔妃都烧死在里面,临死遗旨,让朝鲜军民抵抗建虏,并上报天朝上国,为他报仇。
建虏几乎就没废多少力气,就完成了此次朝鲜战事最大困难的战略目标。且还逮捕了那些拥护仁祖的官员,扶持光海君重新上位。
这个消息,让陈继盛和徐敷奏不由得大惊。他们连忙让人去通知在岛上等消息的锦衣卫校尉。隐隐地,他们感觉到,这个意外影响到登莱巡抚的计划了。
让他们更为吃惊的是,李德明估计,建虏似乎并不满足如此,他们逃来皮岛的时候,已经发现建虏和光海君的人在四处搜集船只,似乎是要图谋皮岛明军。
如果只是建虏来图谋皮岛的话,那基本没什么威胁;如果是仁祖被威胁而配合建虏来攻打皮岛的话,也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因为朝鲜水师肯定出工不出力。在原本的历史上,建虏确实也如此要求过,不过被仁祖找理由拒绝了,压根就没配合。
可如今,是建虏救出的光海君掌权朝鲜,他肯定会全力配合建虏,这危险性就不一样了。
这么一想,众人马上想起,中丞大人事先命令陈继盛去要了朝鲜水师过来,该不会是料到有这一幕吧?想想事态有点严重。岛上再没有了之前的气氛,立刻紧张了起来。也只有李芝奇还是原样,似乎并不当回事,只是在喝斥着水兵,训练他的大乌船。
锦衣卫校尉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坐快船匆匆离开了。两天后,便到达了石城岛,向登莱巡抚做了禀告。
卢象升一听,同样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朝鲜竟然垮得那么快,建虏一到,天险就破,这速度,真是绝了!
他立刻赶往皮岛,要去亲自了解建虏的动向。要是建虏马上回师的话,原本定下的战略目标就无法实施,同时也失去了意义。
这个消息,同样被魏木兰通过聊天群禀告给了崇祯皇帝,让崇祯皇帝很是无语。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手。事先有预警,有囤积物资,结果却没有防住内鬼,就那么快被建虏拿下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但建虏前去攻打朝鲜王都的时候,仁祖同样带人连夜转移到南汉山城。不过那一次,他在南汉山城坚持了四十七天,最终因为城内缺乏物资等原因,才最终投降的。不过同样没有坚持到最后,因为当时的崇祯皇帝同样派了水师去救援,但没有坚持住。
之前的计划很可能前功尽弃,崇祯皇帝一边把消息告知孙承宗,一边召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商议事情变化。
不过结论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只能先看朝鲜那边建虏的进一步动向再做决定了。
此时的建虏,正配合光海君的人马,去接受朝鲜全境。而皇太极本人,则被光海君如太上皇一般供奉在王都。与此同时,光海君则挥动屠刀,大肆搜查逮捕杀害仁祖的人,还有那些鄙视蛮夷,拥护天朝上国的人,甚至还收集全国有称建虏为蛮夷,不尊重建虏的书籍,全部摆在建虏的面前烧掉,以示光海君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