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两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变(1/1)

松山治答应了赵祯的要求,其实从一开始他和他的王上天孙明吉就知道大宋会要求在琉球国驻兵,这几乎是大宋对外政策的基础。

当然在来之前的时候,天孙明吉就猜到了这一条件,所以在松山治出发之前便特意交代过“若宋人驻军,一应承诺便是。”

修建港口,驻军,这对大宋来说也是最为正常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赵祯已经开始了殖民统治,当然都护府却不算是殖民统治,而是直接统治。

大宋在南海诸国的地位也不是殖民统治,而是设立都护府,州府,进行直接统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福建水师,南海水师,是大宋最为精锐的两支水师。

他们的存在不光是为了抵挡海盗,还是为了震慑南海诸国的旧部,任何敢于和大宋对抗,打算恢复旧统治的人都将遭到无情打击。

大宋对待外族的政策永远都不是暴力镇压,虽然也存在但同时也有相对温和的政策在其中,通商以贸易开路,以相对公平的政策安抚民心,这一点大宋的官员早就会了。

王鹤与董坤二人在见到三才的时候终于松开了一口气,大官的脸色还不错,至少要比刚刚宣召琉球国使者松山治的时候要好的多。

赵祯对琉球国的敕封也不是不能说出去的事情,三才稍微提了一下,王鹤与董坤二人便知道官家心情尚好。

琉球国的事情其实早就有声音传出来,毕竟连倭国都已经成为大宋的海东州了,一个小小的琉球国若是还知进退的话也应该向大宋称臣纳贡。

当然归附大宋,成为大宋的州府也是极好的…………

看着眼前的两人,赵祯总觉得他们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最少是从态度上有些不对劲,迷茫占据了他们整张脸。

“两位卿家这是怎么了?朕召见你们对于你们来说有何可迷惑的?”

王鹤施礼道:“官家,臣等未曾想官家到了泉州只是为了召见我等,若是有要当臣子进京面圣才是。”

“天子离京,官家此事不妥,还请官家慎行!”

作为臣子,这么做在情在理,赵祯当然会接受王鹤以及董坤的上谏,但赵祯也有自己的目的,此次南巡不管是为了查验大宋南方的发展,也是赵祯第一次查验大宋的水师。

“朕此次离京非是”

大航海时代已经在数年前开始,泉州港的海船交织如云,而水师是保障这一切的重中之重。

赵祯的规划是从现在开始,大宋就要做一个海洋大国,护航不再是简单的把货船送到马六甲海峡,而是要送到更为遥远的西方。

赵祯的一切计划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初他为何要征服南海诸国?为的就是打造出一只强大的海上力量。

至于为何要大招海上力量,当然是为了保证大宋的强大。

而现在大宋的水师没有一位合格的将军以及监军,也没有一位能够统帅大宋水师的人,于是赵祯变打算在此次南巡的时候进行筛选。

而王鹤与董坤便是赵祯看好的人,这两人都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海上作战以及管理经验,王鹤的定海大将军可不是白来的,至于董坤在澎湖巡检司也是做的极好。

无论上下对他们二人都是推崇备至,而赵祯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考察他们的能力,亲自登船勘验。

别人说的话永远都是别人所说,或许有真,但也有夸大的成分在其中,作为皇帝赵祯早已习惯了这些。

当然王圭和王鹤二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不一般的,否则这个东京城的留守将军也不会这么直接的推荐他。

两人当年北伐的时候便是搭档,一个是将军一个是监军,算是在一个大锅里捞饭出来的。

对于王鹤,朝中的评价不错,而在参谋兵事院中更是对他海上的管理经验称赞有嘉,管理经验要比作战经验更为重要。

海上不是陆地,要想保证一支舰队的作战能力,全靠上下协作的管理。

王鹤自从北伐之后便进了军武院,和王韶一样以文职兼任武职,这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也是拥有莫大的决心。

谁不知道坐在衙门里要比在军帐中舒服?谁不知用笔要比用刀轻省?

能有这般毅力的文官,赵祯都是颇为欣赏的,尤其是像王鹤这般,经历过北伐的官员更是如此。

对于赵祯来说,当年的北伐造就了一大批胆识过人又文武双全的人,这些人中有武将,亦有文臣,经过了当年的洗礼之后,文臣进步的比武将还要大。

大宋的完美的学术环境,使得理性越来越占据上风,无论是朝堂上下,还是民间百姓,都不再那么歧视武职。

武力对大宋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人们越来越理性的看待问题,尤其是兵家和法家的崛起之后,大宋的学术环境开始发生改变。

儒学虽然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但更多的人认识到,并非是只有儒学才是正确的,其他的各家之学也有正确的地方。

大宋需要的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需要“百川东到海”的合流!

已经有人开始宣扬,“纳百家之长,壮华夏之学!”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口号,也是相当有意义的口号,赵祯深深的明白,后世的华夏便是如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学术的真谛。

寻求真理,实事求是才是应有的态度,这一点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未来。

在这一点上,王韶做的好,王鹤做的也好,而赵祯不光是从王圭那里得到推荐王鹤的奏疏,从王韶这个与王鹤交往极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人手中,赵祯同样得到了推荐他的奏疏。

王韶在奏疏中对王鹤的评价极高,不光是夸赞了他的战略眼光和格局,更是把他丰富的海上作战以及管理经验给夸奖的极好。

奏疏中详细列举了王鹤的能力以及他的水平,对定海军的管理,操练,甚至休假都有详细的备注,从这些细节中赵祯就能看到王鹤与大宋其他水师指挥不一样的地方。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