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剑指塞尔柱(1/1)

参谋兵事院是赵祯一手创建的,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是周围环境赵祯都了解的无比透彻,只要这里被封锁,几乎没有泄漏消息的可能,至于前衙的公廨他并不在意。

这些官员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去打听后衙发生了什么?都是聪明人看着架势也该知道什么是不该碰触的禁忌,尤其是官家从后衙走出来更是说明了一切。

最多便是对天竺用兵,这件事谁都知道,没有什么好吹嘘的,对于参谋兵事院来说,眼下最大的事情也就是它了。

可这件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天竺以个外邦蛮夷之地,大宋数钱兵甲便可横扫一方,便是十万大军也不是宋军区区几万人的对手。

这样的战力便是在吐蕃人面前都不够看的,何况是大宋?

所以没人担心天竺,也没人去关心参谋兵事院的后衙发生了什么,谁都知道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老实本分的把自己是事情干好,后衙的禁军,衙门门口的禁军也不过是一件摆设。

赵祯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彭七,他不觉得错的人是他:“起来吧!你知道朕这里不兴这个,若是贼人走脱给朕抓回来就是,你在朕面前跪着又有何用?”

“最臣不敢!罪臣辜负官家信任,请官家赐罪!”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请罪的了,赵祯没有回答,而是望着殿门外的天空:“塞尔柱人的是手脚伸到了哪里?军备司?格物院?还是广贸司?”

彭七立刻颤抖的回答:“唯有巡城司一处,且是外城侧防院的下属巡班,为的是窥伺军械,但巡城司不着重甲,不配棘弩,无有火药弹。只有横刀一柄,钩索,捕网一二。”

赵祯点了点头,事情并不是很严重,赵祯点了点头道:“盗走何物?”

“横刀一柄!胸甲弃于道侧。”

跑路是没有办法带着厚重胸甲的,只能遗弃在路边,横刀的技术并没有多么先进,值不够是经过反复锻打而成,至于其材质和参杂的其他东西,赵祯不相信塞尔柱人能发现。

毕竟这个世界上大宋的冶金才是最发达的,即便如此也很难反向推理出横刀之中加了什么东西。

“塞尔柱人已经把手伸到了神都城,俨然是已经有所准备,你且要小心一些,毕竟是神都守备将军,若是出了事朕也保不住你的脑袋。”

“官家放心,罪臣已经派人追捕,相信很快便有消息!”

赵祯摆了摆手:“这件事就交给三才了,你不要管,朕要派你去西面,王韵此次将会领军挂帅,军中的骄兵悍将他能震的住,但却没有你那般应用自如,此去做他副将也好帮衬一二。”

彭七兴奋的抬头望向赵祯,只不过他看到的是官家稍显落寞的眼神,他知道这是官家心中的遗憾,自从呼伦贝尔城回朝之后,再也不会有御驾亲征的机会和可能了。

自己是官家最为亲近的武将,又是太子三卫的老人,官家这是让自己完成他心中的遗憾。

“罪臣一定三日一奏,五日一疏!”

彭七退下了,赵祯却没有离开,透过垂拱殿的殿门不光能看到高远的天空,还有大庆殿边上两座高高的阙楼,阙楼上身披重甲的武士经过岁月的洗礼,雨水的冲刷越来越明显了。

只要靠近皇城就能看到他们伟岸的身影,他们也成为神都城的象征,有人说他们是神荼与郁垒,日夜守护赵宋官家和大庆殿,也在守护大宋的安宁。

但只有赵祯知道,这俩个武士并非是神荼与郁垒,而是自己心中的执念,当初这俩个武士一个是西夏一个辽朝,后来变成了契丹与女真,在后来变成了倭国和西域,直到后来变成了天竺与塞尔柱,而现在这俩个武士变成了大宋内外的矛盾。

他们时刻提醒赵祯,大宋的威胁就在不远处,就在自己的身边,随时都有可能埋葬大宋王朝。

苏轼在鹏珈罗做的很好,鹏珈罗现在已经是属于大宋的土地,说实话赵祯没想过要占领鹏珈罗,孟加拉这个后世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现在却在大宋的经营下欣欣向荣。

大量的工业进入鹏珈罗后使得这里快速的富裕起来,商贾也乐意到这个新兴的土地上进行交易,带回大量的稻米,黄麻以及蔗糖。

鹏珈罗的面积很大,几乎与大宋的云南路面积相当,既然已经归了大宋,名字也就改了,大多数朝臣上疏都是以云南西路为名,很贴切,鹏珈罗可不就是在云南路的西面?

至于苏轼的老子苏洵,这段时间也没有闲下来,或者说大宋的六部相公都没有歇下来,以范仲淹为首的参知政事们正在一切商讨《大宋钦定宪法》的修缮工作。

一部宪法从编篡完成到试行,再到修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然要树立法治,那就要一步一步来,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本来大宋的朝臣们就属于特权集结,皇亲国戚也是如此,而宪法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权利,好在文人重视法制,认为这是限制皇权泛滥的最好手段,皇亲被赵祯打压的只敢支持皇帝,外戚则是没有人敢擅自言语。

报纸三天两头的宣扬法制的好处,百姓们不是傻子,一切依法而行对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什么权贵这时候都没有法大。

大宋虽然一直战事未挺,但自身却在休养生息,因为战争的支出从没有给朝廷带来压力,相反收益颇丰,这样便也间接的给百姓带来好处。

普通人进工厂养家糊口,城市不断变多变大直接的好处便是安置了更多的人,每个城市都需要大量服务业者,便是农村之中的农人也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种。

因为土地兼并这个导致历代王朝紧张的问题已经被赵祯给消除。

有钱人不再囤积土地,而是建设工厂,从工厂的商品获取利益,粮食能赚多少钱?何况大宋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多,因为土地越来越多了啊!

当然移民也越来越多,那里的土地荒废,那里就能移民百姓,只要在官府的管辖之内开垦土地,都能在官府备案,成为开垦出荒地的主人。

在大宋真没有什么人说自己活不下去的,除非是懒到骨子里的泼皮无赖,但这种人也有自己生存的技巧。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