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1/1)

大宋和天竺之间的战争已经被放到了赵祯的御案上,瞒不住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隐瞒,并且赵祯对僧伽罗的支援已经触怒了天竺人,或者说是触动了天竺人在僧伽罗的利益。

大宋的商贾给僧伽罗带去了红茶,同时也带去了一座“金山”,僧伽罗的红茶非常好,即便是在大宋也是受欢迎的,到了西方就更不用说了。

但僧伽罗没有自己的海运,或者说没有远洋航行的能力,红茶需要出口就需要大宋的船队,而大宋商贾不光带来了红茶,还有僧伽罗所需要的商品,大量的精美商品。

可以说僧伽罗和大宋之间已经完全是一种伙伴关系,大宋的商贾用精美的货物从僧伽罗进口红茶和宝石,再用这些红茶和宝石换取财富,双方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个完整的利益链已经形成,双方之间都是互相需要彼此,并且僧伽罗的人在大宋谦卑,恭敬,甚至愿奉大宋为宗主之国,世世代代向大宋朝贡。

大宋没有理由不保护僧伽罗,也没有理由不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朝堂之中的争吵还是存在,战争和所有东西一样都有着两面性,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伴有风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有些人只能看到眼前,而看不见长远。

争论的焦点无疑在应不应该和天竺开战这件事情上,文臣的固有思想中都是不喜战争的,因为战争要花钱,因为战争要死人,因为战争有伤天和。

可现在大宋的利益被侵犯了,已经不能用原有的思想来考虑问题,大宋在这个世界上的利益点太多,而且有些不在国境之内,一个强大的形象尤为重要。

何况此次不光是大宋对天竺的战争,更是一次对外“秀肌肉”的机会,鸡不杀如何儆猴?

所以在赵祯看来,朝堂上的争论是无意义的。

“旭儿,这件事你怎么看?”

对于赵祯对太子的发问,朝臣们几乎都把眼睛钉在了赵旭身上。

“启禀父皇,孩儿认为此战我大宋必须要打!一来苏轼在云南路经营的乞蓝部利国监已经初见成效,每年得铁,茶,咖啡,烟草无数,丝绸,棉布,毛衣不知几何,几乎囊括了我大宋大多数商品,而所需用度只为别处的半半之数!”

这是经济利益,赵旭说的清楚,三司更为清楚,朝臣们也知道其中有多大的利益。

赵旭稍稍顿了一下又道:“其二便是乞蓝部本是我大宋之土,天竺人无理,因难民而夺我大宋土地实属盗贼行径,若是不能出兵征讨,我大宋脸面何存?”

“其三,我大宋泱泱中华之巅,宇内至极,若不能扬威海外,如何能护佑我大宋商贾?”

赵旭的话有礼有节,并且逻辑缜密思绪周全,几乎没有漏洞,朝臣们几乎没有反对的,一来赵旭说的对,而来太子是国之储君,只要有礼有节便不能反对,以免陛下对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事实上大部分的人是支持这场战争的,毕竟事关大宋的利益,而且看得远的人大有人在,再加上赵旭的“提醒”剩下的人也都明白了其中的意义。

不过大宋的朝堂还是有一点好处,若是意见统一,所有人都会尽力做好该做的事情,要么你在一开始就不同意,可若是你同意了还阳奉阴违,那结果就更加严重了。

很快赵祯的旨意很快便下达各部,而苏轼提前发兵的举动也得到了谅解,赵祯这位皇帝亲自背书,不会有人再找他的后账。

苏轼和吴万全的嘉奖连同圣旨一同前往云南路,并且苏轼不再是临时调遣腾冲军,而是作为一方经略执掌八万腾冲军。

五万人已经越过怒江的继续驰援土姹城,而剩下的三万腾冲军作为后备驻守云南路以备万全。

腾冲军不是别的兵种,而是大宋的精锐部队,虽然不能和全部换装火枪的上四军相比,但已经拥有了横扫天竺的实力。

对于这场战争参谋兵事院已经进行过了无数次的推演,他们平时做的就是这个。

同样接到圣旨的还有福建水师,既然已经对天竺开战了,那就要全力以赴,大宋对待任何一场战争都是这样,福建水师虽然已经派出了七艘神舟巨舰,但那是在援助僧伽罗的前提下决定的。

而现在七艘神舟巨舰已经不够,大宋不光要援助僧伽罗,还要对天竺本土进攻。

于是近百艘战舰就要全部出发,这是一场大战,也许是一场灭国之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停止的。

近百艘战舰不光有运送物资的,还有运送士兵的,福建水师有自己的士兵,在这个时代海上作战有时还是要依靠士兵的力量,登陆作战也不是不可缺少的。

福建水师拥有自己的步卒,人数不多四万人左右,他们平时维持南海诸国的安定,有时也要剿灭海岛上的海盗。

而现在他们要在天竺登陆作战,意义非同小可。

大宋已经开始了全面战争状态,这是一场全国都要参与其中的战争,大宋不是没有经历过,当年对辽朝也是如此,征伐西域的时候也是如此。

不过此次的并没有之前的那般紧张,毕竟对手是天竺,而大宋出兵的意义也在于宣扬王化。

大多数的工厂依旧正常的生产,商贾依旧做自己的生意,市面上依旧是安定祥和,生意兴隆,州府之间的往来依旧自由,毕竟是对天竺作战而不是对别的国家。

只不过所有的道路都要为南下的士兵和物资让路。

既然是战争就要有后备力量,驻守东京的禁军云骑十一个指挥已经开拔,他们是除去背嵬军之外重装铁骑,而驻扎在成都府的骁捷军二十四个指挥也前往增援。

此次增援云南路共三十五个指挥,骑军一个指挥四百人,步军一个指挥五百人,总共一万七千人,外加劳役一万人负责运输粮草军械。

若是放在以前一万人根本负担不起运输粮草和军械的重任,可现在因为公路的全面贯通却是绰绰有余。

步军全部乘坐车马前往云南路,骑军骑马而行,都要不了多少时间。

不到半个月云南路就从原先的三万守军增加到了五万人,还有一万负责运输的劳役,而这些劳役都是要给钱的,并非是免费抽调。

此章加到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