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七百章表里山河(1/1)

人山人海的场面自然难不倒赵祯的亲卫,他们都是最为精锐的士兵,很快便拉起警戒线,并且让赵祯的车驾顺利抵达送别亭的高台之上,这是专为赵祯设计的。

既然要离开大同府,作为皇帝的赵祯自然要和当地的百姓告别,这是他一贯的作风,慈民爱物是世人给予他的最高评价,甚至超越了他的文治武功,是对赵祯人格的评价,在这一点上赵祯非常重视。

汉武帝是什么样的皇帝?文治武功俱全,但是要提到他的人品……单单是四个女人,一个早逝,剩下三个一个比一个惨,阿娇、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那一个与好下场?所以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并不一定是好人,这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他。

赵祯的文治武功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算得上是一时无两,但他更希望自己的品行被后人所尊重,史书中对皇帝的评价最好的一个地方便是从他的功绩与人品这两点来的,纵观史书,评价任何一个皇帝都离不开这粮店,史家是聪明,也是智慧的,他们从不片面的看待问题,而是更加全面,对于帝王的德行也在他们的记录范畴之中。

被台下数万人的看着,赵祯莫名的有些紧张,毕竟这里是大同府,这里的百姓才刚刚被收入大宋的治下,虽然自己为这里的百姓做的挺多,但毕竟相处时间不是很长,百姓们的归属感让他有些接受不了。

但赵祯明白,这些都是利益使然,百姓们从自己的身上得到了好处,自然不希望自己走,虽然这样说有些现实,但道理确实是这样,无论真假,赵祯都觉得自己早晚有一天会彻底拢络百姓的心。

于是赵祯放弃了自己原本冗长的金口玉言,面对数万人说道:“朕受命于天,应时而生,光复燕云,完璧华夏!但这只是开始,朕不光要让大同府收归华夏,更要让这里成为一方重镇,成为名副其实的表里山河!”

赵祯简单的一句话说完便走下高台,让官员稍稍有些摸不着头脑,表里山河?肚子里有些墨水的人都知道这是对三晋之地的形容,出自《左传》,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虽然许多人没有听懂赵祯这句话的意思,但既然皇帝说完了,那必须给予相当大的尊重,山呼万岁之声不绝,只有刚刚到任没多久的大同府知府事李涵知道官家这句话的意思。

表里山河,官家打算把大同府变成铜墙铁壁,成为西北重镇的同时,还要广开榷场,让这里表里如一,敌人不可撼动,成为西北之地的天险!

李涵躬身迎接从高台上走下的皇帝:“陛下劳累,且做休息,大同府的街坊宿老,儒者文人,商贾典范将给您送行……”

赵祯摆了摆手,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衣襟对李涵道:“莫要这些排场,朕且问你,你可知道朕的意思?就是那句表里山河!”

李涵躬身道:“臣斗胆揣测,官家的意思是要经营好大同府,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表里山河!”

赵祯瞧了他一眼,此人才情不错,这么快便领悟了自己的意思,点头说道:“不错,李涵,朕把你放在这里乃是因为你的勘磨评价,此地虽是燕云,不在中原腹地,但却是我大宋的西北屏障,朕不光要你守好这片山河,更要让这里繁茂起来,云中大同西接党项,北邻辽朝,是三朝相争之地,也是我大宋的西北屏障,充满危险的同时机遇也是颇多,朕会在这里开设榷场,辽朝党项商人必会前来买卖,所以……”

赵祯的话音一停,李涵便躬身说道:“微臣不光要让大同府成为大宋西北天险,更要让这里成为大宋的钱袋子!”掷地有声的话让赵祯连连点头。

“记住,你是开拓者,是这片山河故地的开拓者,一旦功成,朕自不会忘记你,你李涵的勘磨朕看过,八年历任四地知县事,所到之地,年年丰产,夏秋两税不误,往来商税充盈,连三司相公丁谓都称赞你在财计之道上颇有建树,朕便把你调到这西北之地,望你再接再厉。”

李涵激动的微微颤抖,他实在没想到官家对自己居然如此的重视,开始的时候从未召见过自己,却对自己的情况了若指掌,并且还有如此高的期望,李涵还以为官家并不在意自己呢!现在看来完全是重用!士为知己者死,李涵暗自决定,自己一定要把大同府经营好,不负官家之期望!

大同府的宿老,儒者,商贾赵祯还是接见了,毕竟他们代表这里的百姓,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将会通过他们传递给百姓,百姓们对皇帝的认知也都是从他们口中得知的。

德高望重的老者颤颤巍巍的起身给赵祯行大礼,吓得赵祯连连抬手平身,这么大的年纪了,万一有个心脏病,激动的过去了,自己可就说不过去了,但老人执意大礼参拜,赵祯上前扶起他道:“老人家不必如此,过了八十便是人瑞,是朕的福气,莫须这种大礼。”

老头兴奋的说道:“官家,别人不知道,可老朽知晓,您来大同府是给咱们三晋之地的百姓带来大机缘的,罢免刀兵不说,让我等回归华夏,认祖归宗便是功德无量,老朽这一拜也是理所应当,再者表里山河其意也明,咱们大同府就要成为大宋的西北重镇,辽人在此设西京,陛下是否亦有如此?”

赵祯被他问的一僵,这老头还真是什么话都敢问,辽朝设大同为西京,赵祯自己原本也有如此打算,但相对而言,他更愿意把西京设在党项人的兴庆府!

“此事稍后再议,朕还要请老先生帮个忙,把朕的意思传达到大同府的每一个角落,朕不光要让这里变成西北屏障,更要把这里变成商贸往来之地,广设榷场,以供商通。”

老者连连点头,商贾也颇为兴奋,因为他也得到了自己要的答案,唯有儒者默默不语,在他看来,百姓的生活会便好,商人能赚更多的钱,但唯独他们文人好似没有什么优待,毕竟三晋之地可谓是文人辈出,蔺相如,荀子这些先贤不说,柳宗元,温庭钧这样的文人也都是出自三晋之地啊!

此章加到书签